一年前,就約定見面的,終于把夢想變成了現實。所以,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卜蕓老師,專注于個人心理分析與心靈成長,讓一切成為可能。就像她公眾號和朋友圈里展示的一樣,美麗,知性,大家閨秀,宛如一朵鏗鏘玫瑰,盛開在昆明的沃土上,芬芳四溢。
小考拉,又名劉麗,自媒體人,在這個寡淡的世界深情地活著,用文字書寫自己的日常。
8月5日,小考拉和卜蕓老師進行了心靈之約。她說,在這個世界上,能有幸遇到心有靈犀的人,是莫大的幸福,感謝姐姐帶給她這種幸福感。
小考拉:你是第幾次來北京?對北京的印象是什么?
卜蕓老師:這次來應該是第6、7次了吧,對北京的印象:感覺北京是一個包容度很強的城市;記得在幾年前看過一個采訪,問一個出過國的人:你認為你的家在哪里?那個人說,對于一個出過國的人,只要當飛機落地北京的時候,就相當回到了家。因為我幾年前每年都會來北京進修學習心理學的技術,對這里還算有些熟悉,這里有來自全世界各國不同的心理學學者、老師,比如說亞龍團體治療的作者及帶領老師莫林老師、舞動治療的瑪西亞、艾琳老師等等,這樣的一種相遇也會顯露出生機勃勃的北京印象和在北京感受到和聯系到自己對未來心理學的各種可能性。另外每次來北京都會得到親戚、同學、朋友們的熱情邀請和感受到真誠的照顧,所以有些時候也感覺到北京就像回到了自己的家,很開心,不陌生,從內心深處也會喜歡和認同這里,感覺自己很幸福和喜悅。
小考拉:你從事心理咨詢有幾年了?一般,哪些人會向你尋求幫助?為什么選擇這個行業?
卜蕓老師:我從事心理咨詢的時間有12年,前幾年的時間主要是做尿毒癥病人和血尿病人的心理咨詢,后面幾年的咨詢范圍就更多元;目前主要接受短程個人成長及長程個人分析,整理了目前的咨詢問題分為六類:
第一類:青少年心理問題咨詢:包括學校適應、計劃安排、時間管理、青春期適應問題、注意力分散、矛盾沖突、成長中煩惱和困惑等;
第二類:戀愛婚姻與家庭問題、人際關系問題、職場工作壓力與適應問題、兩性關系、壓力管理、親子關系、情緒管理;
第三類:身心問題咨詢:包括失眠、便秘、咳嗽、呼吸困難、身體慢性疼痛;
第四類:尿毒癥和血尿患者心理調護及家屬心理調適和支持性治療;
第五類:神經癥性心理問題:包括焦慮癥、抑郁癥、強迫癥、疑病癥、貪食癥、口吃癥、社交恐懼癥;
第六類:性心理問題咨詢:包括恐同癥、戀物癖、性創傷、侵犯、SM。
我認為選擇這個行業與個人性格特點或家庭教養有關系。記得在小學時代我就是紅十字會的會員,每周會組織我們為“五保護”孤寡老人家買菜、做飯打掃衛生等公益活動;平常家里的奶奶也會常常讓我去為周邊的人做好事,她自己在每次和人的交流和互動中,總愿意把自己最好的東西給他人,把最美的最真誠的言語無條件的給到對方,但自己又從不計較,她身體力行的行為潛移默化的對我也形成了榜樣的力量,加上剛開始覺得心理學很神秘就有了想要去探索這門學科的欲望。總結一下之選擇這個行業應該是由于個人性格特點、家人身體力行行為對自己潛移默化影響,被心理學本身給吸引。另外,再補充一點:“助人”是心理咨詢的核心要素,是心理咨詢師所有職業成長和咨詢效果的基石。由此,是否具備發自肺腑的“助人之心”也是檢驗一個人是否適合成為心理咨詢師最重要的標準。
小考拉:向你尋求心理咨詢的年齡段是?
卜蕓老師:我目前咨詢對象的年齡范圍大約會在7—60歲,之前咨詢過最老的咨客有90多歲,但還是以7歲至60以內的年齡段的人群居多。
小考拉:還記得你的第一個咨詢者嗎?你是怎么幫助他的?
卜蕓老師:第一個咨詢者不是太記得了,不過我記得我之前印象較深的一位來訪者,具體內容需要保密,可以大概說幾句,之前的情況是20年沒有出過門,不太相信周圍的人;我們共咨詢了半年的時間,咨詢頻率大概是一周一次,之后的改善:1)可以出門了;2)也愿意相信他人了;記得咨詢結束前她反饋說,雖然你年齡不大,但卜老師很適合做心理咨詢,將來你一定會做的很好。這個也算是我最初幾年在心理咨詢工作得到的認可和反饋,當時我很感恩她對我的反饋。
小考拉:現在社會,你覺得哪些人容易在心理上出現問題?需要注意什么?
卜蕓老師:其實當你融合了心理學里的理論及意義和加入了哲學的一些思考后,慢慢你反而不大喜歡去標簽和概念一些東西。其實心理咨詢或治療過程更多的是一個去標簽化的過程,但心理咨詢的過程不僅僅是這些,它還也包含了以下二種態度:1)不含惡意的堅決,沒有誘惑的深情;2)做60分的媽媽。
我來解釋一下這兩句話的意思:
第一句:“不含惡意的堅決,沒有誘惑的深情”,心理學家科胡特,創造了這兩個充滿詩意的詞匯。意思是:我不答應你時,我堅決,但毫無敵意,不會說你錯了;我愛就愛了,無條件,也不會誘惑出是你需求我的境況。
第二句:做60分的媽媽是指做足夠好的媽媽,這個是心理學家溫尼科特在母嬰關系理論中發明的詞,是指功能好的父母,在開始的時候幾乎完全適應嬰兒的需要,但隨著時間推移,她適應嬰兒越來越少,并根據嬰兒逐漸增長的能力來調節自身的父母。
心理咨詢什么時候需要:
1、當你想探索自我的時候;
2、當你感覺心理失衡的時候;
3、當你在發展自我的過程中感覺發展受阻;
4、當你有感覺自己焦慮、抑郁自己無法調整;
5、當你想使自己人際關系和諧需要咨詢師幫助你。
6、當你有煩惱和憂愁需要一個人支持你;
以上情況都可以找一位你信任及匹配的心理咨詢師進行系統的心理咨詢。
小考拉:如果咨詢者不信任你們,不愿意敞開心扉,什么都不說。你會怎么做?
卜蕓老師:分析的一個必要條件是測量求助者或當事人某部分的信任程度,再加以推測這個特殊治療,對他是否能產生補益。許多人如果并不能達到這個最起碼的要求,他們就不能被分析。就像宗教一樣,對于新來的人,分析要他們至少具有些謙卑之情,然后才能為其帶來真正的價值。
如果這樣的問題發生在我和求助者之間,我會和她去討論這個不信任對她的生活造成了怎么樣的影響?同時我也會帶著一些想要更多的去了解她的心去進入到我們心理咨詢的工作中去。
小考拉:如果一個人太在意他人的話,是不是因為太敏感了?要不要改?比如,有人說我寫的幼兒園文,我就會自責,會懊惱,很喪氣,沒有信心。
卜蕓老師:這個要具體看是在意他人說的什么話?如果他人說的話和自己無關,自己卻感覺在說自己,那這個時候,你是否可以考慮一下,自己是不是太需要被關注?會有這種不舒服的感覺?還是自己是否有以個人為中心的傾向?這些問題的答案,都不會是一個標準答案,以上回答也是僅供你參考的;另外人都有一個特點,我們往往在他人問一個問題時,希望和自己對照或者會反思下自己有沒有這個問題習慣思維。這個也跟自己的性格特點有些關系。如果一定要弄明白說清楚理解好自己,我個人還是建議找心理咨詢師進行一對一的咨詢和討論,這樣會更有利于你個人的成長,而不至于僅僅被貼標簽或者被進行野蠻分析。
小考拉:您每天咨詢那么多來訪者,如何避免他們的情緒不會影響您自己的情緒呢?
卜蕓老師: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如果咨詢師一直咨詢同一類問題,當她自己的身體及心理狀態又不是太好的時候,他是容易被我們的求助者給擾動的,因為咨詢師本身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會有情緒,如果咨詢師本行狀態不好就好像是在一個湖里準備救一個落水的人,救人的時候,這個人(咨詢師)他本身體力狀態不好,當他要去救人的時候,就很容易被落水人帶入到或者被卷入到落水人目前的險境中;相反,如果咨詢師在救人之前他的身心狀態良好,他就可以把落水的人帶離湖水。所以,其實并不是因為我們來訪者的情緒影響了咨詢師,而是咨詢師本身的狀態不好并不量力而行去幫我們的來訪者,最后把自己的情緒狀態在和我們求助者互動中呈現出來了。所以為什么說,求助者能走多遠,取決于咨詢師走了多遠,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平常我們的咨詢師需要了解我們容易被哪種類型的求助者帶入“水中”不僅幫不了解他,且也會有使自己深陷其中的危險,另外咨詢師也需要定期做個人體驗就是這個原因,同時做心理咨詢期間隨時需要調整自身的身心狀態也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這個問題以后有機會我們再做討論。
小考拉:怎樣可以像你們一樣愛美,覺得自己好邋遢,不愛打扮,也不會打扮。
卜蕓老師:我看到今天你穿了一條藍色的裙子就很漂亮,也很適合你,一點也不邋遢,很美麗。我覺得化妝其實是為了取悅自己,而不是為了取悅他人,為自己是因為你喜悅,你開心,當你有這樣一個想法的時候,你就會慢慢培養自己去畫一個淡妝的習慣;當你喜歡和接納自己的時候,也不再會有一個外部的聲音來評價自己了。
小考拉:怎樣尋找和病人之間的切入點?
卜蕓老師:這個問題問的很好。但是估計我給你的內容會讓你有些失望吧!心理咨詢的過程不在意識中進行在潛意識中進行,也就是在冰山下面進行;我們咨詢師也不會像類似于什么“冷讀術”“讀心術”一般去解讀我們的來訪者,這樣的解讀是不道德的,我們所有的理解和分析都只建立在幫助求助者的層面上進行。這個問題我希望我可以用“一個咨詢師所處的位置”來描述。咨詢師的位置:我們不在求助者的前面,也不在求助者的后面,我們在求助者的旁邊。
小考拉:做這一行,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有什么感想?
卜蕓老師:最大的收獲就是我和我的求助者在一起共同成長,當你在成長的時候心理也會一直很喜悅,并且有幸可以從事自己喜歡和一份有愛的工作。另外一個很大的收獲是在心理學的成長道路上也收獲了一生中很重要的友誼。
卜蕓老師:你每天都寫文章,好佩服你。我都做不到。你為什么要寫?怎么做到日更的?
小考拉:起初,寫公號, 是因為公司讓寫。然后, 自己注冊了一個私人的。每天晚上八點到十點寫自己的,寫了一段時間,成了習慣。哪天不寫,會覺得一天白過了,就這樣,從去年3月寫到了今年的現在。很多小伙伴說佩服我,但自己覺得沒什么。當某件事成了固定的習慣,你就會堅持下來了。寫作跟跑步、閱讀一樣,只要習慣了,就會一直持續下去。我們都可以堅持的,不管以后會是什么結果。可以給自己一個任務,每天寫一千字,寫不到,就不睡覺。久了,你就一定會做到。最初,我就是這么做的。現在也在寫,但發現,就像讀者說的,一年了,沒一點進步。所以,現在多了一件事。每天至少閱讀一小時,希望可以有提高呢。
卜蕓老師:你寫作的動力?
小考拉:沒動力,就是習慣了寫。覺得是件非常快樂的事情,寫作的時候,很開心,這就夠了。有時候,心里有很多話,不善于表達,不知道該對誰說。干脆不說,寫下來。
卜蕓老師:怎么收集素材的?
小考拉:聊天旅行思考讀書。聊天的時候猛然有句話,激起靈感,記下來,打磨打磨,就是一篇文了;旅行的時候,某處美景,讓心里一驚,把那一刻的激動和驚喜記錄下來,也是文章;讀書的時候,寫書評,分析作者的思路,也是很好的素材;沒有旅行沒有讀書或聊天,還可以思考,記下這些小火花,就是一篇美文。有小伙伴說,你整天瞎跑,見一些對你沒用處的人,浪費時間。但我覺得,沒有浪費啊。去的地方,有時,會變成筆下的文章。見的人,會成為心底最美的風景。哪有什么浪費?
卜蕓老師:父母會擔心嗎?一個人在外?
小考拉:畢業后就如此,父母已經習慣。我畢業的時候去了深圳,然后全國流浪,邊打工邊旅行。每個星期會打電話給父母,父母習慣了我的這種狀態。
卜蕓老師:有沒有煩惱?
小考拉:有的。有時,也會覺得很失敗,沒有進步。很多作者,寫一年,就簽約了很多平臺,粉絲十萬加,月入十萬加。可是,我還是像個蝸牛一樣,慢慢爬,活成了一個笑話。不過,沒關系,十年砍柴,我才一年多,還有希望。小時候,是哭著哭著就笑了,長大后是,笑著笑著就哭了。但還得咬緊牙關往前走。不管怎樣,自己選擇的路,跪著也要走完,哪怕含淚,哪怕咽血。
卜蕓老師:你有沒有因為個人問題煩惱,建議先解決個人問題。
小考拉:個人問題沒有關系,隨緣。其實,已經習慣一個人了,如果遇到喜歡的,我會努力爭取,成不成,聽天由命。遇不到彼此喜歡的,一個人孤獨終老,也是件快樂的事情。
每天早上七點到晚上十一點都忙忙碌碌,覺得很充實,有沒有男朋友,不是很在乎了。相信緣分,姍姍來遲也好,永遠不來也好,都波瀾不驚。
很多人問到我對男朋友要求,那就說說吧:女,1984,喜歡讀書寫作旅行,征四肢健全,心理健康,不尖酸刻薄的男士,其他隨緣。最在意的是心理健康這塊兒,覺得,遇到一個心理不健全的,跟噩夢一樣可怕。
卜蕓老師:寫作帶給你什么變化?
小考拉:寫作讓我變得更敏感了。看《戰狼2》的時候,男主角感染了一種病毒,可能有生命的危險,背景音樂很凄涼,我一邊聽,一邊看那種孤寂的畫面,眼淚順著眼角往下滑;一個人去紫竹院的時候,在行宮,聽到佛教音樂,跪在大殿前許愿,也傷感得想哭。其實,這樣不好,太脆弱了,容易受到傷害。
卜蕓老師:你是怎么想到送書活動的?
小考拉:起初,想看一本書,問一個熟悉的小伙伴要書。發朋友圈了,說,誰要送書,給書名和地址。一下子,很多人問我要地址和書名,囤了快三十本。后來,還有幾個小伙伴問我要地址,我說,書太多了,但非常感謝。覺得文字的世界好暖,被文友們感動了!
卜蕓老師: 你跟文友互動多嗎?
小考拉: 微信好友五千,經常互動的沒超過二十。最近,微信開發了一個程序,可以查看誰半年沒有互動,我覺得五千人里面應該四千九百五十都超過半年沒互動吧。很多小伙伴說我高冷,其實真的是沒時間,還請多多包涵。如果沒有事情,只是問我吃了沒睡了沒,一般只發笑臉不打字的,因為打字太耽誤時間。
卜蕓老師:對未來的目標?
小考拉:沒有目標,活在當下。讓我想想,其實,還是有目標的。讀一千本書,看一千部電影,寫一千篇文,希望有機會出一本自傳體小說,想寫三十萬字,但只寫了一萬字,就扔那里不管了,其實我也有拖延癥的。希望有天財務自由,擺脫窘迫的生活,沒有后顧之憂地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本文由卜蕓老師撰寫,略有改動,也歡迎關注她的公眾號昆明市心悅心理咨詢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