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一座大城市,不知承載了多少代人的回憶。其中既有頗具帝王氣概的宏偉建筑,也有民間的一些似乎毫不起眼的“小事兒”。
記得我上學的那條街上,以前經常有一位賣糖葫蘆的叔叔,皮膚黝黑,長滿了胡子,小小的眼睛瞇著縫兒,薄薄的嘴唇顯得蒼白,喜歡穿一件褪了色的格子襯衫,背著一個褪色的灰布包,騎著老化的三輪車,車的后座上放著一筐糖葫蘆,然后邊騎邊大聲叫賣:冰糖葫蘆誒!一口甜!記得我上四年級的時候,他每天都來,我也每天都買。于是,每天放學,總能見我拿一根令人垂涎三尺的糖葫蘆,吃的美滋滋的。但事情就在一天完全改變了。一天,那個叔叔還在叫賣,我正準備走過去,但是,正在這時,來了幾位穿著警服的城管,其中一位瘦高瘦高的城管繃著臉,對那位叔叔大聲呵斥道:“這里不準賣東西!請馬上離開”。我輕輕瞟了一眼那位叔叔,只見他頭埋的很低,一句話也沒說,便帶著絕望的心情離開了。從此以后,這位叔叔也就“下落不明”了。我心中的憐憫之心油然而生。
我上小學的時候,學校門口有一家街頭餐館,是露天的,記得那個餐館里有一位阿姨,年紀不大,胖胖的,好似每一塊肉都在動。梳著一根長長的馬尾辮,穿著白色襯衫,扎著粉色的帶有kitty貓圖案的圍裙,雖然很樸素,但很干凈。她自己開的這個飯店雖說不正規,但很多人都過來吃。每到早晨,有些家里不想做飯,就領著孩子到這吃,然后急匆匆的去上學;還有些清潔工也會在這吃,他們通常會有一句常用“臺詞”:“給我來一碗混沌”!這時,那位老板阿姨總會面帶微笑,然后說著不太標準的普通話:“來咧!”“哦,幾塊錢?”“嘿!兩塊錢一碗,要么?”……每天早晨都是“這一套”,時間長了,我都能背下來了!那個阿姨是個特別有親和力的人,她每天要接待許多來吃飯的孩子。她經常對孩子說:“乖,吃什么?阿姨給你準備?!边@時,孩子們總會撲哧一笑,說:“阿姨,什么都行。”那位阿姨便會笑著說:“小孩子現在正在長身體,可不能挑食了!”因此,每天早晨,那個街頭飯店總會傳來歡樂的笑聲。那笑聲激蕩在每個人的心中,成為時光的烙印。
北京,多么親切的兩個字!在這里,給我留下了太多記憶。有歡笑,又哀嘆,有憤怒,又感動,這里的每一件事情總是會牽動著我的心,讓我留下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