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在寫上海之前,有點兒忐忑,不像北京,不像大連,也不像即將要寫的成都和廣州,這些城市都是能提筆就能寫,張口就能說的,而上海,卻不知道該從哪里說起。這個城市過于多元和復雜,也許我是北方人的緣故吧。中國漫長的農耕文明,缺乏孕育城市文化的土壤,幾個古都就見證了幾千年的興亡,而上海,這個最早用吳儂軟語和西裝革履組成的城市,像一個異類站在黃浦江邊上,她華麗的一顰一笑,總和我保持一段禮貌的距離。只有足球,讓我的記憶中,留下了和這個城市共同的風雨和過往。
上海總被稱為上海灘,因為那里的故事最好看,而上海的足球也充滿了上海灘式的恩怨情仇,甲A時代的第一次同城德比就在上海,第一座專業足球場也是在上海,第一次讓我看到像歐洲球迷一樣滿場歌聲、把藍色圍巾舉滿整個看臺的,也是上海。江湖子弟笑離別,醉后只與烈馬說。好吧,說上海,自然要說上海灘,就從上海灘的恩怨情仇開始吧。
甲A時代,申花獨樹一幟,以球風秀麗著稱。申思、祁宏這兩個代表人物當年確確實實是兩位好角兒,申花的秀麗球風就是從他們的腳下寫出來的;而范大將軍,個人認為則是中國足壇第一隊長,無論是在上海還是在國家隊,范大將軍的威武霸氣不做第二人想;左路快刀吳承瑛,近十年的時間都是這個位置的國內最佳球員,甩現在磨磨唧唧的孫老二不知道幾條長安街;充滿靈氣的區楚良,若不是他當年在國門上高接低擋,中國足球還會輸得更慘;德乙最佳射手謝暉,若不是中國足協的功利和短視,他在歐洲的路還可以走的更遠;還有,就是我剛提到的大家可能印象不深的朱琪,這個人好像什么位置都能踢,而且每個位置都踢得不錯,也算是一號妖人。當年申花群星閃耀,但我大概就記得這些人,請申花球迷多退少補。
當然,還有一個不能忘懷的徐根寶,申花這批人,都是徐教練的弟子,徐根寶教練是“搶逼圍”戰術的創立者,不僅僅是申花,整個中國足球在那個年代都被影響,徐教練和他的弟子們,共同樹立了上海足球的旗幟。所以,當2002年上海中遠對陣上海申花,中國聯賽歷史上第一次同城德比火花四濺的時候,上賽季還是中遠主教練而此時統領申花的徐根寶心情很復雜,對方陣中的主力,正是范志毅、申思和祁宏。
? ? 賽后,申思祁宏們夸張地在鏡頭前慶祝、范志毅哽咽著控訴徐指導說我是空心蘿卜、徐根寶意味深長地說連申思都開始鏟球了,以及當時看臺上申花球迷憤怒地罵祁宏是叛徒的聲浪。。。。。一切的一切,如今都已成經典鏡頭,只在記憶中留存。關于那場比賽,后來的爭議與故事遠遠大于比賽本身,所有的恩怨情仇在一場比賽中全部爆發,這就是德比的真正意義,而在中國,是在上海灘這個江湖,首次上演。那場比賽,是那個賽季的第一輪。
到了賽季末,申花與中遠相差一分爭奪冠軍,將德比精神演繹到極致,結果,張玉寧的帽子戲法讓申花成了最后的贏家。接下來的幾年,申花與中遠屢次對抗,記得當時,中遠老板提著兩大箱子現金來到現場,號稱贏了就發雙倍獎金,因為對裁判的判罰不滿,這位老板罵了郎效農打了陸俊,雙方球員也在賽后大打出手,個人認為當時的情況必須要打,不打不足以出氣,不打不能叫德比。之后,中遠撤出中國足壇,上海中遠改名上海國際。國際隊也一直與申花對抗,但那時,已經落于下風,終于在2006年,國際遠走西安,上海灘再無德比。
? ? ? 回想當年。無論“連滬爭霸”還是“京滬恩怨”都沒有“上海德比”好看,記憶中的上海德比,火爆慘烈,跌宕起伏,后續內幕無數,而雙雄爭霸的時代終究過去了,那支負氣出走上海球隊,去了西安,更名西安國際,后來更名西安寶榮浐灞,再后來,更名西安人和,再再后來,又遷至貴州,更名貴州人和,現在在北京,叫北京人和。而申花在國際走后,和當時的上海聯城合并,迎來了吹牛不上稅的豬老板,那時候的申花,不說也罷。
? ? ? 說真的,這二十年來最能能代表上海足球的,不是老牌申花,不是新貴上港,更不是申鑫,申梵,而是藍魔。
是的,藍魔。從甲A到中超,最專業最有組織的球迷團體,同時期還有大連的藍色激浪、北京的綠色狂飆,但平心而論,比起申花藍魔,要差那么一點點;而后來的山東火神、青島海嘯、成都刀鋒、西安狂吼等等,更是差那么兩點點。就算今時今日風頭無兩的廣州恒大,在球迷團體這個領域,也比不過藍魔,因為二十年來,只要是申花的比賽,無論主場客場、無論國內國外、無論爭冠還是保級、也無論申花踢得多爛,你總是能看到藍魔們在看臺上,高舉的藍色圍巾。我一直認為,無論從情感上還是從傳統上,藍魔更有資格代表著上海足球,代表上海這座城市的文化。
? ? ? ? 說到最后,還是在說這座城市。記得小學老師就講過:上海,是我國第一大城市!當時聽著一愣一愣的,那該是有多大啊!小時候,來自上海的蝴蝶縫紉機、燕舞錄音機、上海牌手表、永久自行車、英雄鋼筆、大白兔奶糖等等這一切,拼湊成了一個不完整的上海;年少時,被范志毅們帶領著,又認識了一個叫申花的上海;長大后,才知道上海是一個匆匆忙忙的城市,并沒有小資們說的窄窄的弄堂里,也會飄著淡淡的咖啡香味,張愛玲胡蘭成們的上海早已遠去,我站在上海的街上,感覺自己像個老外。
相比這些,我更喜歡小時候夢想中的上海。那是在小學四、五年紀的時候,某個晴朗的上午,我把自己的白色回力鞋洗得干干凈凈,晾在窗臺上,趁著沒干透,用白色粉筆一遍一遍地在涂抹在鞋上。那時候的上海,就是我一邊涂,一邊看著鞋底上上海橡膠七廠的字樣,慢慢想出來的。
2013年的舊文,首發天涯。初來乍到,先問個好。
(所有圖片來自于網絡,如侵刪。)
ps:直到2014年,綠地集團正式入主申花,雖然短暫地鬧了一場注冊風波,但新申花在綠地強大的資本支持下,迎來了新生;同年,上港收購了東亞,根寶崇明島十年磨礪,給上海足球乃至中國足球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終于,上海灘迎來了申花和上港的藍紅德比,2015年足協杯半決賽,登巴巴、莫雷諾、王赟、孔卡、武磊、卡希爾、西索科、吉安們聯手奉獻了一場偉大的比賽,常規時間3:3戰平,最終申花點球8:7戰勝上港,虹口見證了中國聯賽二十年來競技水平最高的一場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