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爺爺、爺爺,別打了別打了…”小女孩的痛哭聲傳來。
結果爺爺聲音猛然提高了,罵到:TMD!打死你!啪!啪!啪!居然打在小姑娘臉上!大家愕然,我離的有十好幾步都聽的好清楚。
剛傳來吵鬧聲,遠遠抬頭看了一眼,是個小姑娘在哭,爺爺在呵斥。以為是孩子耍小性子,沒在意。
可現在看到爺爺情緒激動,一路走一路拎著打臉打頭還扯頭發。
幼兒園放學時間!
保安沒有上前勸阻,接孩子的家長們還給爺孫讓出一條路來!
我激動了,急急想追上去,可是沒想到路上被家長們堵了,等跑出包圍圈已經沒人了。
當時很生氣也很自責沒及時上前制止,心疼啊。那么小的小姑娘,在家也是爸爸媽媽的小公主,他們知道該多心疼,自己平時都舍不得打一下吧。
看看一堆堆的家長站在校門口,好像剛剛什么都沒發生。對他們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冷漠,我只剩無力的憤怒。
2
是啊,家長們就冷漠了,你能怎么樣呢?保安都不出手來制止,憑什么我們來?在幼兒園那是保安的責任。
再者說了,誰知道爺爺有沒有病,萬一我們上前刺激爺爺病發了?萬一訛上了?這些家長一定用這些想法為自己開脫吧。
可是,面對孩子的痛哭,你們真的可以這么冷漠無情嗎?如果換成是你們的孩子挨打呢?
人的冷漠無情,也不是一天生成的。大人孩子都傾向于冷漠的性格,癥結所在是整個社會的風氣。
對于我們來說,父母長輩的言傳身教,以及社會所展現給我們看的社會現象,讓“管好自己,不要多管閑事”等成了我們為人處事信奉的教條。
古人云: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你看,不是現在才有的社會現象,古人尚且推崇"不管閑事"。
尤其當今社會,"利"字當頭,很多人都是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見義勇為的人越來越少,更多的人越來越冷漠。
于是,出現了許多令人痛心的現象:幾百人圍觀英雄與歹徒搏斗,卻沒有一個人上前相助;眼睜睜地看人落水,卻先在岸邊就救援價格討價還價;馬路上老人倒了摔了也沒人敢扶起…。
市場經濟,商品社會,仿佛一切都可以用一個標準來衡量,那就是錢!
悲哀啊。人們的良知、熱情,傳統美德,在現如今的社會,都被冷漠、利益占了上風。
冷漠拉開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多了無情,少了溫情。很多人隨波逐流,不知不覺中染上了冷漠。
3
冷漠無情,還能否改變?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改變,是可以的。只是實施起來,沒有那么容易。
究其根源,人為什么怕"多管閑事",其實是怕惹禍上身。比如扶起老人,有真的需要扶的,卻還有借此機會訛錢的騙子。這就需要法律的完善,來保護熱心人。給他們足夠的安全感,和繼續熱心于社會的勇氣和力量。
生活中也不乏熱心人,他們溫暖有真情,是我們在這個社會中的太陽,溫暖身邊的人。人類正是因為有真情,才讓我們看到世間的美好。
作為家長,我們必須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的教育好我們的孩子,掐掉孩子繼續冷漠的可能性。
用當下流行的一句話:用生命去影響生命。定會還你一個溫暖和諧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