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共2606字;預計閱讀時間7分鐘
2021年11月初,國產老動畫《天書奇譚》4k紀念版正式登陸全國院線。身為一個90后老年人,卻一直拖著沒去影院為童年情懷買單,究其原因,主要還是既窮又懶且宅的緣故。而前幾日下午,看到b站推送了上線《天書奇譚》4k紀念版的的消息,現在在B站也可以看到了,晚上果斷打開手機又重溫了一遍。
《天書奇譚》的質量自不必多說,在博主心中,《大鬧天宮》和《天書奇譚》可稱為上世紀國產美術片的兩大巔峰,前者將民族藝術詮釋到了極致,后者則在兼顧藝術表現的同時更豐富了趣味性和娛樂性。
《天書奇譚》始作于1983年,在90年代之前的國產動畫,想必90后群體都印象深刻,不同于現今流行的卡通、日漫、美漫等風格,而是具有鮮明特色的民族文化特質。那時候的中國動畫界,以上美影為代表創作形成獨具中國特色的動畫美術風格,又有「中國學派」之稱。
《天書奇譚》便是「中國學派」的典型代表作,處處體現著民族文化特色,整體融合運用了民間文學、傳統美術、傳統戲劇、傳統音樂等多種傳統文化資源。單是以畫面藝術而言,就綜合了國畫、戲劇、年畫等藝術表現方式。民族元素的注入,給觀眾帶來的是精彩的民族文化盛宴。比起動畫片、美術片等稱呼,或許更可以稱之為「藝術品」。
遺憾的是,自90年代以后,國產動畫卻日漸衰落,「中國學派」動畫也逐漸銷聲匿跡,現如今也只有像現在這樣重溫經典,方能再度感受當年「中國學派」的風采。
產業化的困境
這里想提一下法蘭克福學派的文化工業理論,「文化工業」( cultural industry )這一概念也是文化產業一詞的最早來源。他們對文化工業持批判態度,認為工業化操控了藝術生產,導致藝術品成為無個性標準化的商品。雖然文化工業理論有其局限性,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說明了產業化帶來的一些問題。
就國產動畫而言,以前的老動畫是由國家掏錢,藝術家只管創作。在不計成本的保障下和老藝術家們精益求精的藝術精神的驅動下,才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中國學派」動畫。而自改開以來,動畫行業尋求向市場化轉型,在動畫生產自負盈虧的壓力下,也只能往市場化、流水線發展。
當然向市場化轉型的探索是值得肯定的,然而不得不說,受到市場化沖擊,以往慢工出細活的藝術創作方式被拋棄,優秀動畫人才逐步流失,高質量動畫越來越少,而粗制濫造的產物卻越來也多,工業化生產的轉向對國產動畫切切實實帶來了不小的沖擊和負面影響。
民族風的困境
拋開上世紀還算輝煌的動畫成就不談,單以現在的動畫行業而論,如今很多人可能比起國漫,更喜歡的是日漫美漫等動畫作品。其他文化領域也是一樣,美影、美劇、韓劇、日劇等在國內都占據了一定市場,而很多國產作品卻相形見絀。結果,外國的文化品牌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國產有影響力的品牌卻勢單力薄。
鮑德里亞的《消費社會》提到,人們為了認同感而去消費。同理,對一個文化作品的消費很大程度也來自于文化的認同。而國產文化作品的式微,文化軟實力得不到加強,國人對國產文化作品的認同感不夠,也是導致文化入侵的重要原因。
誠然追求自己喜愛的作品是天經地義的,都是個人選擇的自由。但不得不承認,文化入侵的背后,國產文化產品尚未形成足夠與日漫等匹敵的力量也是事實。
而且這也不光是優質產品生產不足的原因。另一方面,如果放棄了民族自身的文化特色,一味去復制學習西方的技巧什么的,則是在另一種程度上的「被入侵」。
縱然是如《大鬧天宮》《天書奇譚》等上世紀的民族動畫代表,在當今時代下除去情懷濾鏡加持外,其競爭力似乎也無法比擬外來的超級文化品牌。而擺在民族文化產業更大的困境在于,拋棄民族風,或許是東施效顰邯鄲學步。但是只是一味固守民族風的話,卻也獨木難支杯水車薪。
現代化的困境
老動畫重映網上自然聲音不一,雖然很多人說是童年情懷、國風經典,但也有看到一些批判的聲音。盡管對這些聲音憤憤不平,但認真看下來感覺有一些客觀的評價還是有其道理的,簡單概括一下就是國產動畫與現代化的脫軌。
誠然,國產老動畫在藝術的探索上令人敬佩。但是不提《山水情》等成本極大而量產極難的水墨動畫,《天書奇譚》等美術片由一幀一幀手繪制作完成,也是需要極大成本的,這種創作方式本身便不利于產業化生產。
所以我們就看到,國產老動畫可能很多十幾二十分鐘,像《天書奇譚》這種一個多小時片長的動畫已經算得上是巨制了。而相比之下國外的動漫,則動輒幾十上百集,畢竟比起人文情懷,他們有著成熟的產業化體系的支撐。
此外更應該承認的是,以現在的審美來看,就算老動畫的藝術表現依舊屬于優秀的,但可能已經開始與現代審美脫節。而且,畫風本身可以說是中西藝術表現的不同,并無優劣高低。但是,西方動畫理論的發展并非一朝一夕,像創作表現、敘事手法、鏡頭語言等,就算我們不必照學西方,自身也應該有自己體系的創新發展而不是原地踏步。
比如,下圖的寺廟師徒打斗戲,在整部片子中算是相當流暢精彩,但是從技術角度而言,實則只是在一個背景下讓兩個角色簡單的動起來而已,其技術層面可能只能算是動態ppt或者表情包難度。而這樣的表現技法在現在的觀眾看來,難免會覺得有一絲無趣。當然,拿21世紀的標準去評價上世紀的動畫未免苛刻,但國產動畫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應該是毋庸置疑的。
在2020年的國產動畫《姜子牙》中,片頭前三分鐘的2D動畫部分則給人很大的驚喜,在展現民族風畫風的同時呈現了極具張力的動畫表現,似乎讓人看到了國產動畫現代化的希望,或許這正是國產動畫努力探索建設自己道路該有的樣子。遺憾的是這樣的2D動畫可能成本還是太大了,所以也只有片頭短短的三分鐘而已。
以個人愚見,國產動畫還是應在保持民族文化血脈的基礎上,積極學習西方的運營經驗和創作經驗,探索更適合民族動畫的創作生產方式、創作表現技法,讓國風現代化,探索出一條與國風藝術交相輝映的國漫理論、國漫體系和產業建構,方能走得更遠更久。
就像《天書奇譚》片尾彩蛋里錢導說的,「藝術如果沒有創新,就沒有生命力」。雖然很喜歡國產老動畫,但是,還是希望國產動畫能夠堅持創新,未來能呈現給世人重新煥發生機的優秀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