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書柜時,無意間看到林清玄先生的一本書---《清歡》。甚是疑惑,亦不知道何時自己曾買過這本書,拍拍灰塵,翻開第一頁:寫著楠芹。這才想起是高三畢業那年,下鋪的室友抱著一大疊書準備賣掉,我無意瞧見了最面上的這本書,頓時被“清歡”這兩個字吸引,于是向朋友討要了這本書。那時候,它也如現在這般書面上布滿灰塵。
繼續往下翻,看到有顏色的筆標記著一些句子:人總是有限制的,但有夢總是最美的。那時候的自己側重點在夢,即將踏入大學,對未來、對夢想總是有所期待。常常幻想著以后要怎樣怎樣,比如說:看遍圖書館里的書、做一個學霸、成為一個閃閃發光的人,還有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四年后的自己看四年前的自己,不免輕笑,因為那些都沒有做到.......現在才知道,夢總是美的,可是,人的確是有限制的。
“每個人都有傷心的地方,但是每個人的傷心都不一樣。”
在那個年紀的少年們,好似都有顆脆弱而敏感的心,莫名其妙的傷感、莫名其妙的開心、莫名其妙的孤獨。欣羨那種士為知己死的牽絆,會無意間陷入一直憂傷的情緒中。少年識得愁滋味,不再空嘆天涼好個秋……
想起在古龍先生筆下的阿飛,那個不諳世事、天真、老實的傻小子也會在樹下數著那枝頭的梅花:“你看,這棵樹上的梅花已開了。”
? ? ? ? ? ? ? ? ?“嗯。”
? ? ? ? ? ? ? ? “你可知道已開了多少朵?”
? ? ? ? ? ? ? ? “十七朵。”
李尋歡的心沉落了下去,笑容也已凍結。因為他數過梅花。他了解一個人在數梅花時,那是多么寂寞。
那個時候是不是正如林清玄先生所說的:每個人的傷心都不一樣。但是,寂寞確是一樣的。
“有一天,我看過四十四次日落。”
“你知道……人憂傷時,都喜歡日落的……”
“四十四次日落,當時你就那么憂傷?”
數梅花的阿飛,和看了44次落日的小王子是不是也是某個片刻的我們,在自己的傷心中默默的重復做著一件看似無聊的事情……
“想起少年時代的情懷與往事,都已經去遠了,是鏡花,也是水月。那一切的水月和歌,雖曾真實存在過,卻已默默流失,這就是無常”
林清玄先生用“無常”告訴世人,一切的美好真實存在卻也的確消逝。我即感嘆年少時的懵懂無知歲月,緬懷那些少年時期的悸動、憂傷、煩惱;卻也明白那些都已消失。如今的我,看到的是更遠的遠方,少了些白日夢,多了實在的計劃。
但心中亦有一片詩意,在此時此刻浮在心頭。
用一顆柔軟的心看所處的生活,人間最美是清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