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時代,單個產品已經無法成就一家公司。持續的高品質研發能力,對兒童市場的深度挖掘,打造孩子與父母、科技與傳統之間的深度連接,全生態布局,遍及全國高黏性、高互動的社群——所有因素的組合,共同為葡萄科技構建了一道兒童生態的壁壘。
葡萄科技:獨角獸的成長進行時
清晨,孩子被喜歡的音樂叫醒;刷牙時,如果哪個搗蛋鬼想敷衍了事,牙齒重要性的內容就會“娓娓道來”;吃飯、走路時,一個憨態可掬的小機器人跟隨左右,還可以與孩子進行各種對話,提醒他“今天下雨”、“別忘了數學作業本”等;晚間做作業,任何疑難問題都可以從機器人那里得到相關知識點指導……
這不是美國科技片,這是上海葡萄緯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葡萄科技”)首席運營官林泰君堅信的場景。諸多暢想未來的影視劇里,都讓無處不在的科技屏或電子機器人服務于成人。林泰君卻把這一想象平移到了孩子身上,“作為互聯網的原住民,他們的成長理應得到科技最前沿的饋贈。”
將科技注入玩具
就像如今龐大的迪士尼產業始于一只可愛有趣的米老鼠,葡萄科技的野心也是從玩具開始的。2015年11月1日,這家名不見經傳的公司發布葡萄探索號系列,推出三款基于圖像識別技術的游戲。短短兩個月之后,葡萄科技又發布了Hello編程、哈泥海洋、涂涂世界、麥斯絲四款產品。
如此產品布局,讓嗅覺靈敏的資本人士關注起了這家成立僅一年多的公司。然而據了解,葡萄科技的創始團隊曾拒絕了多次投資意向。在互聯網行業大呼“資本寒冬”的今天,反倒像個異類。可以想見,這家公司的創始人希望保持對企業發展方向的絕對把控。如此堅定的背后,也令人對其資本實力浮想聯翩。
然而,葡萄科技的高層總是避談資本,大談布局。
該公司首席產品官盛曉峰表示,“我們首先會保證提供給孩子安全、有品質的產品,且新品推出會以加速度的節奏進行。今年夏天,會有一款顛覆性的、具備多種傳感器、幫助孩子探索世界的智能硬件產品推出。到2016年年底,葡萄智能玩具家族將形成超過20款的產品矩陣。”
盛曉峰曾在Intel的全球教育部門浸淫13年,對兒童玩具及相關產業有著極深理解。在盛曉峰看來,美國的孩子們接觸的是高科技智能玩具、迪士尼動畫、探索宇宙或星際穿越之類的影片。而中國孩子卻在簡單劣質的動畫片和山寨玩具中,消磨寶貴的童年時光。
真正地走進孩子的世界,讓“科技陪伴成長”,這可以說是葡萄科技幾個創始人做這個事業的初衷。當時,在一次聚會上,原本吵鬧的孩子在拿了家長的手機之后,立刻安靜下來。他們大多沉迷于為成年人量身定制的游戲。這觸動了林泰君的敏感神經,他立刻想到,為什么要委屈孩子用針對大人設計的電子產品?如果我們真正傾聽孩子的需求,為他們度身打造高品質的科技玩具,難道不是送給孩子的最好禮物嗎?
“拒絕將科技與孩子割裂,轉而建立一種更有效、良性的聯系。“林泰君興奮地發現,自己找到了長久以來創業的突破口。而通過科技注入到傳統玩具實現“寓教于樂”,將是這場跋涉的第一步。
放眼全球,新科技浪潮之下,技術高速迭代已經讓兒童領域有著與十年前完全不同的面貌。Google、亞馬遜這樣的全球科技和娛樂巨頭已經在兒童產業押上了數十億美元的賭注。
AR\VR技術、圖像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的快速發展,讓互聯網人有了顛覆傳統教育的可能。但在更多維的空間中探索未知的前沿科技層面,中國人鮮有創新,此前成功的中國互聯網公司也多是美國某原型的Copycat。這是盛曉峰和林泰君等需要跨越的難題,但也是一個為中國孩子重建未來新秩序的機會。
“科技的迅猛發展,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21世紀的孩子更是從出生開始便進入到科技和信息的時代。科技改變童年已是必然趨勢,中國的孩子也應該有一個與眾不同的童年。”盛曉峰表示。
葡萄科技的產品線,包括兒童智能終端、操作系統和智能硬件等,這些與iPad相連的實物玩具,通過下載程序,實現線上線下互動。比如麥斯絲,這是國內首款虛實結合、動畫式數理邏輯的智能科技兒童玩具,將“幼升小”題庫植入麥斯絲星球的冒險故事中,讓孩子對數學產生興趣并具備學習數學的方法。
作為一家兒童智能科技公司,葡萄科技為3-12歲的孩子提供高科技玩具和應用。激發孩子探索未來的好奇心,與家長分享全球最前沿的教養信息。“先進的技術、經驗豐富的兒童心理專家、來自硅谷的頂尖設計師團隊,我們通過深層次地改變教育方式、改變小朋友獲取信息的方式,進而改變小朋友在生活、教育、娛樂等方面的行為模式。”盛曉峰如是說。
打造連接
林泰君掌管葡萄科技的運營,但他卻更喜歡進行哲學層面的思考,譬如,東西方文化價值觀差異導致的教育差異,歷史、地理因素對兒童教養問題的影響,中國孩子更需要怎樣的未來等。
在他看來,教育本質上不是教育孩子,是教育家長。環境如何,會映射在孩子身上,嚴格來講,父母是孩子的起跑線。而中國傳統教育體系下培養出來的人相對刻板,很多孩子甚至成人,都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我們的教育讓孩子順從和有集體意識的同時,也扼殺了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如果說教育要做什么,那一定不是灌輸給孩子什么,而是遵從人性本身,把孩子原本就具備的好奇心、探索精神挖掘出來,尊重他們的獨立人格,獨立思維。”
隨著二胎政策放開,加上原本超大的人口基數,如此龐大的市場體量之下,國內兒童相關產業卻連一家千億級公司都未誕生。縱觀當下國內傳統玩具及動畫,還處在粗放發展的階段,質量低劣、功能單一,鮮有真正的大品牌。縱有銷量尚可的廠商,卻面臨著有數據無數據化的窘境。即使賣出幾千萬個玩具,卻不知道產品賣給了誰,誰在使用。
近年來,已有兒童科技領域的開拓者開始推出所謂的智能玩具,如智能手表等,但大多也不過是在傳統玩具里植入存儲、定位等功能。盡管具備簡單的交互,卻未能與用戶建立連接,這導致智能玩具“看上去很美”,卻一直沒有出現一款現象級產品。
“當我們成人用著蘋果、Kindle的時候,怎能容忍孩子們的玩具像是一個世紀前那般毫無品質感?將科技注入玩具后,變革就會發生。你買了玩具,聯系就開始建立。就像樂高是可以一直更新的,互聯網時代的玩具更可以跟小朋友建立連接,讓家長更多了解孩子。”林泰君表示。
在傳統的產品基礎上嫁接數據功能,把實體玩具數字化、數據化,建立連接,尋求可能。依靠產品打造連接,葡萄科技的選擇有著深層次的原因。
從代際變化來看,這一代為人父母者的基本面比上一代人強過太多。作為互聯網的建設者,對科技和智能設備的感知力、物質基礎帶來的消費升級,這都導致我們對孩子的教育有更多新的想法。科技把人釋放出來的過程中,人就更希望更加了解自身、也更了解我們的孩子。
而這個過程中,科技又可以提供便利。如,通過芯片、傳感器等技術隨時知道孩子在哪里,戴上AR\VR設備,就能直接進行天文觀測,甚至在玩具中植入智能模塊或芯片,就跟小朋友進行對話。在獲得前所未有的體驗的同時,還能感知到受教育者的變化。看到他心理變化的數據,根據這些數據再改進產品和教育。這才是科技為兒童產業帶來的真正價值,孩子的玩具變得可以運營。
如果說原始時代的玩具就是一塊木頭、一片樹葉,工業時代的玩具是毛絨的有手感的,科技時代的玩具則是交互的、人工智能的。
葡萄科技正在做這件事。在兒童產業,決策者和使用者分離,把家長聚集起來,為他們提供入口,家長不再是孩子成長的旁觀者。林泰君說,通過下載“葡萄緯度”APP,家長可以對孩子使用軟件的數據進行搜集和社交分享,掌握孩子的游戲時間和頻次。
葡萄科技的思路,是要取代那些傳統的兒童玩具,并且讓這些玩具與“葡萄緯度”連接,實現智能化、數據化。通過日積月累、完全無感、涉及孩子方方面面的大數據記錄,可以為孩子畫像,并給到家長報告。讓家長可以清晰、科學地了解自己孩子的能力及發展程度,有助于打造父母和兒童的社群。如孩子的運動能力到什么程度,數學思維在同齡中是什么水平,最終使得家長與孩子連接,以便更好地因材施教。
對葡萄科技而言,基于大數據,可以使得幾大業務領域可以互相連接,形成互補與促進。至于葡萄科技想做開放平臺,吸納更多合作伙伴,一方面其龐大的產業布局可以承接其他IP的衍生品開發業務,或制造其他兒童科技產品,另一方面,還可以將合作伙伴的大數據也一起收入囊中。
阿里巴巴曾鳴教授曾言:“在成本可控的情形下,逐步完成一個商業場景的全面數據化、算法化,記錄下實時、全本、海量的數據集,成為自身商業模式的基礎,形成閉環,進入正反饋。”
曾鳴所說的大數據時代的智能商業,葡萄科技正在兒童科技領域踐行。“等到葡萄不怕被復制,同時很難被復制的時候,葡萄生態這事就算成了。”林泰君說。
大生態布局
扎克伯格在收購VR巨頭Oculus后評論說:“我們的目標是讓這個世界更加開放和相連。”這也是葡萄科技幾個創始人的目標。頭頂互聯網基因、虛擬現實、兒童生態這三大光環,葡萄科技被業界認為是一家具有巨大想象力的初創公司。
但這樣一個具備獨角獸特征的創業團隊,卻在自己的幼仔時期,成功地隱藏了自身。其時,公司許多業務模塊分散在不同辦公地點,公司某大佬級別的創始人低調到被自己的員工因“不認識”而拒絕打開公司大門。一面整合資源、野蠻生長,一面保存實力、調整步伐,葡萄科技似乎只是在等待某個契機,以一個完美的姿勢亮相。
這個契機正在顯露。記者獲悉,就在剛剛過去的4月份,葡萄科技搬入了位于上海漕河涇某園區的兩幢樓中。之前四下分散的事業部實現了共同辦公。不同部門的小伙伴可以上樓下樓就完成溝通與爭論,這只是業務進階的表面動作;在葡萄科技創始團隊的謀劃中,各個板塊的深度結合與互動,是未來全產業布局的第一要義。
他們深知,快速占領市場的野蠻生長之后,必然需要通過精細化管理、更有效的協作,實現各齒輪間的高速運轉。葡萄科技的野心在于通過快速布局整個周邊產品及生態壁壘,打造深度垂直的產業鏈。
“單個玩具產品的成功并非我眼中的成功。就算七巧板能賣10萬套也無法成就葡萄科技。葡萄科技的成功來自于持續、穩定的高質量研發能力,以及遍及全國高黏性、高互動的社群,它們的組合才是葡萄科技構建兒童生態的壁壘。”林泰君如是說。
在這方面,被外界戲稱為“豪華創業”的各路團隊高手,成了信心來源。產品矩陣、生態布局的背后是超強的團隊競爭力。
葡萄科技所有下設企業的負責人,都是以合伙人身份帶領團隊,目前已有十多人;葡萄動畫團隊,由原SMG高管帶領,動畫內容負責人則是有著加拿大國籍又曾在好萊塢工作多年的臺灣人;葡萄教育的核心層來自美國,這是葡萄科技的“特種部隊”,一項“劃時代”的產品正在他們的研發中,目前處于嚴格保密狀態;而旗下的創投基金,也在尋找更多有潛能的兒童項目;對于注重體驗的兒童行業,葡萄科技采取了全渠道覆蓋的策略,來自科技或兒童領域的諸多銷售精英采取“線上線下通吃”的做法,甚至還切入到傳統的文教渠道。
林泰君表示,在3-5年內,葡萄大生態會在產品和內容上做足文章。產品方面,隨著核心產品在8月份的推出,將圍繞其形成玩具、穿戴設備、APP、傳感器等一系列規劃,并逐步通過更多的產品矩陣豐富這一生態。
內容方面,籌備近一年的動畫片將于下半年登陸包括央視在內的各大電視臺,科技電影、條漫等也在同步進行中,包括購買全球范圍內的優質內容,這些內容會與玩具、APP等在IP形象上形成緊密關聯。最后,一個針對兒童的第三方數字內容平臺將會構建,真正做到“為孩子創造”。
葡萄科技要的未來,目標明確,路徑清晰,不容他人指手畫腳。
在單一領域,葡萄科技不乏競爭對手,然而,當所有業務版圖展開,這家公司還找不到一家真正意義上的競標對手。“蘋果+迪士尼”,是他們認為對自己較為貼切的表述。它要的,是讓單一領域的對手們顫抖。說起5年后,一位葡萄科技的普通員工說:“孩子們應該會玩著我們的玩具、看著我們的動畫片、穿著我們的衣服、在我們的樂園里游玩。”
這一幕,也許早已在林泰君和盛曉峰腦海中勾勒無數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