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近兩年的讀書清單,花了很多心血來整理。有些書比如魯迅北島海子奧曼的直到今天依然還在讀。有些當時就沒有耐心讀完。文末有干貨,關于我的閱讀方法。)
大體格式如下:
序號、書目、作者/譯者、出版社? ? 心得與體悟
1《魯迅全集(共二十卷)》魯迅? 同心出版社
目前正在讀第2卷,感觸很多。這樣說吧,要是排一份20世紀中國的文學大師,魯迅無可爭議的排在首位,就是放眼全世界范圍我也會把他放在第一位。不要問為什么,翻開他的書你就能找到答案。對我們來說,魯迅太熟了,我們從小就學魯迅讀魯迅背魯迅,聽得膩了看得煩了,到頭來難免心生抵觸。其實,魯迅是不希望青年人對他的書的,因為他的書“有些黑暗”。
我一直喜歡拿魯迅和沈從文來比較閱讀。他們都是現當代文史中極具風情的作家中的作家。魯迅善于揭露黑暗,而且把人性中的黑點揪出來赤裸裸的暴露在陽光下。而沈從文卻相反,在優美的湘西文化風俗里,挖掘人性中善良及優美的一面。在今天沈從文的名聲越來越大,是與我們的時代有很大關系的。當今的社會人性中真善美的缺失,使我們越發懷念沈從文筆下簡單淳樸的湘西風情。在這份書單里,沒有沈從文,希望下年的書單里有他。說魯迅。魯迅的精神軌跡是與中國的奮斗息息相關的。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所帶來的陣痛是徹底的刺痛刺醒了魯迅那代人(那代人出了太多的國學大師太多的偉人太多的書生與志士)。今天我們無法復原那種陣痛所帶來的傷,只能從只言片語中了解一二。而這期間,正好伴隨了其家庭的變故。魯迅學洋務學堂,有偶然的成分,其實也是必然的。那時的魯迅認為國家的富強,是需要洋人的洋槍洋炮的,也就是說是需要學習外國的先進技術的。這是其一。其二就是在學習成長的過程中,他看到了太多受了傷需要救治的中國人因為中醫的荒謬與延誤白白的丟掉了性命,這其中就包括他的父親,他看到戰爭給人的肉體帶來了極大的傷害,及時準確的救治是可以保住他們的性命的,這也是他后來赴日本學醫的動因。其三,在《藤野先生》中我們都知道了,就是體格健壯的中國人因為心靈的麻木而讓這個國家看不到希望。他棄醫從文了。一個中國呼喚了太久的人終于出現在了合適的時候。
關于魯迅要說的太多太多了,可能三千字都閘不住。為什么,只能說是因為他的重要性,這樣的天才作家幾千年才出那么一個。今天我們不妨做個大膽的預測,我們的后人會把魯迅排在與孔子齊高的位置。孔子由他的弟子記錄了言行,讓之后的價值體系延續了兩千年,雖然有所變異,但都是一個藤上的瓜;而魯迅自己著書立說,針砭時弊,嬉笑怒罵,于無聲處中鳴驚雷,開啟了新紀元。相信就像一口井一樣,我們的后人因為有魯迅不至于沒有水喝。
2《洛爾迦詩選》戴望舒、陳實? 廣東出版集團
戴望舒翻譯的實在是好,洛爾迦西班牙公認的大詩人,對節奏韻律的把握太好了。北島對洛爾迦的介紹與研讀也很經典,簡直在中文世界里復活了洛爾迦。陳實譯得也很好,只是讓詩人的光輝給蓋住了。
3《艾米麗迪金森詩選》王宏譯? 南開大學
當初,為了包郵才買的這本書,一直沒有讀。讀迪金森的詩大可不必正襟危坐,因為詩人從來都是信手拈來,不問意義。
4《洛夫詩歌精編》洛夫? 長江文藝
我是因為在網上讀到寫梨的一首詩,才決定買來看看的。讀詩其實就是讀一種心情。有些詩歌喜歡,多數不喜歡,一種人生一種境界吧。
5《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海子? 當當網
我一直想說一說海子,其實一直到現在我們的文學史欠海子一個交代。關于海子的地位,我們的文學史家也一直沒有定論。想想是可悲的,這就是中國當代詩歌的處境。像海子這樣的天才詩人,幾百年也就出那么幾個。他的天才詩作,活在眾人心中。反過來想想什么定論不定論,還不是一種虛無的光輝。對一個詩人來說,詩歌存活在每一個讀過海子詩作的人心上,詩歌復活了海子。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海子又是幸運的,不是每個詩人都能享有這份榮譽,這是天才詩人的專享。關于人類、天空及大地的抒情詩作,未來一百年內無人可以超越他。詩人的在天之靈可以安息了。
6《曼德爾施塔姆詩選》黃燦然譯? ? 廣西人民出版
曼德爾施塔姆對我來說,是一種重要的相逢。其實,人這一輩子能有幾次讓你過目不忘的相逢呢?太少,太可憐。曼德爾施塔姆的詩作讓我欲罷不能。這是俄羅斯白銀時代的天才詩人,詩人的遭遇也是那個時代的縮影。坦誠的說,讀他的詩作我流淚了,寫到了我的心里。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詩人,空有一身才華,卻被那個荒謬的世界耍的團團轉。我看到了他的偉大,也看到了他的卑微。詩人啊,你承受了整個俄羅斯的苦難。你的良知就是俄羅斯的良知。他的后期詩作太好了,太美麗又太陰冷。今天我們全世界都能知道這個天才詩人,應該感謝她的妻子不離不棄。詩人死后,她用盡各種方法經歷各種逃亡保存他的手稿。因為她堅信,她的丈夫是那個時代最偉大的詩人。她做到了,詩人得以永生。
7《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聶魯達》 陳黎,張芬齡譯? 南海出版
沒怎么讀,翻譯的有問題。尤其是合譯的這種,問題更為嚴重。我信任陳實的翻譯,下次有機會買來看看。
8《我知道怎樣去愛--阿托瑪赫娃? 》伊沙,老G譯? 外文出版社
讀這樣的集子,讀不出多少詩意來,問題還是出在翻譯上。詩人翻譯詩人,雖說有天然的優勢,但我感覺這是一件危險的事情。詩人經過長年累月的寫作實踐,本身對世界已形成了一種成見。而帶著這種成見去翻譯另一種成見,很可能會得出第三種成見。讀這個集子就是這種感覺。沒讀完。
9《茨維塔耶娃集》馬海甸? 花城出版社
茨維塔耶娃是我喜歡的俄羅斯女詩人。不得不說,這個集子簡直是砸了詩人的招牌。
不得不挑剔,挑剔是詩歌的藝術標準之一。
10《北島詩精編》北島? 長江文藝
北島是我喜歡的中國詩人。加上北島的這部詩集,他的書我基本全了。相比他難懂的詩歌,我喜歡他的散文隨筆。干凈克制的文筆帶領你走過英國,法國,瑞典,挪威,美國等地,有家之人的無家之旅,如他的詩歌一樣震撼你的內心。
11《三蘇集》? 三蘇? 萬卷出版
還沒有讀。我是因為蘇軾才買的,這基本是必讀書目了。不解釋。
12《陶淵明集》陶淵明? 萬卷出版
應該這樣說,陶淵明開辟了中國文人的一塊明亮的棲居所。既然求之不得,不如拋開紛擾回歸田園。這是何等的灑脫,又是何等的境界。不為五斗米折腰,不向鄉里小兒諂媚,自陶淵明之后,士可不死于朝堂。
13《里爾克詩選》林克編選? 長江文藝
里爾克公認的20世紀世界大詩人,與他的詩篇一樣,他的經歷同樣具有神奇魔力,吸引著后來者。這部書編選的很好,尤其馮至先生對《豹》的翻譯,堪稱經典,其難度不亞于再創作。只有經歷越深,才會對這首詩理解越深刻。這哪是在寫豹,這分明是在寫人,現代人的精神痛苦與困頓皆呈現其中。
14《現代詩歌的結構-19世紀中期至20世紀中期的抒情詩》李雙志譯? 譯林出版
這本書是偶然的機會看到的,沒有讀完,因為讀不懂。
15《我是鳳凰,只在烈火中歌唱-茨維塔耶娃詩選》古羽譯? 上海譯文出版
對詩歌愛好者來說,這本詩集算是不錯的了。尤其是下面的注解,對理解詩歌很有幫助。當然,也有不完美的地方。但從整體上來說,這算不錯的譯本了。
16《蘇東坡傳》宋碧云譯? 江蘇人民出版
我是在網絡上讀完蘇東坡傳的,讀完很喜歡,簡直愛不釋手。決定買來收藏。買來后,才得知此本非彼本。
林語堂是厲害,這本傳記是用英文寫作的,是介紹給外國讀者的。而我們讀蘇東坡傳居然還得靠翻譯。想想,也是夠諷刺的。
17《鐘擺下的歌吟-阿克梅派詩選》 楊**譯? 十月文藝
這翻譯的垃圾透頂,這樣的書居然還能在市面上流行。奇了怪了,這叫詩歌嗎,拜托,別開玩笑了。
18《時代的喧囂》劉文飛譯? 敦煌文藝
劉文飛翻譯的很好,尤其是某些詩歌片段,堪稱經典。對了解詩人有很大幫助。
詩人書信真是太好了,很扎心。尤其,詩人最后一封,不哭算你贏!
19《奧曼夫人回憶錄》娜杰日達
這是娜杰的第一本回憶錄名叫《希望對抗希望》,主要寫了他的詩人丈夫1934年第一次流放,到1937年最后一次流放的生活經歷。翻譯的好,文筆也好。這本書在八十年代的蘇聯暢銷百萬,被稱為俄羅斯的良心。當時的多數讀者,是通過這部書才知道曼德爾施塔姆的。讀這部書,對了解詩人有很大幫助。苦難早就了詩人,堅韌造就了女人。相信對這樣一部書,任何人都會對詩人的不公正遭遇為之動容,因為心并不是石頭。
原版書我讀完了,配合奧曼的詩歌閱讀,感觸很深。劉的文筆翻譯太完美了。簡直在漢語里復活了奧曼這個大詩人。
后來,我大學朋友大款同學在我書架上看到了這本書,他拿起來之后就再也沒有放下。這廝直接帶著走了。過了有半年,我索要這本書,這家伙耍賴皮直接沒收了。我想再買一本,一查才知網上絕版了。
我只好買了影印版——上大學的時候,買書總是貪圖便宜,多數是盜版書;工作之后,買書就買正版的,這樣看著舒服——就這樣湊合著又讀了一遍。奧曼夫人寫的很動情。哭了。
最后,我的干貨來了——可能有一些朋友,是真奔這個來的,希望不會讓你失望,我的閱讀思路是這樣的:
(一)從宏觀上把握一本書。我還上大學的時候,有一些同學是這樣讀書:拿到一本書,然后從第一頁啪啪的一目十行,這種閱讀方法,看似精細,實則粗糙。如鬼子掃蕩。我不建議那樣去讀,因為那樣很容易迷失。尤其,當你讀的作者是個老炮兒,而且還是是高手,那這樣讀書指定迷路。
掉進文本的圈套,是所有小說家的希望。
從大學翻了一百多本書后,我逐漸養成了這樣的讀書方法。不論拿到什么書,宏觀上必須把握。我會先讀目錄,看看有幾章,每個章節的標題是怎樣說的,這一章主要交代了什么,與下一章有什么關聯。仔細看看這些章節,在大腦中過過這些章節的隱性聯系。
不論什么書籍,章節都不是隨便設定的,有些鑰匙就隱含在章節之中。先不要看具體頁數,就看目錄,章節之間的內在聯系,章節與書名之間的隱形聯系。(當然,有些例外的,比如一本小說,就分了四章,第一章、第二章……第四章,沒有更加詳細的標題說明。這種書目就得用其他的閱讀方法。)
(二)先讀后記,再讀自序。只要有后記的書,一般都有作者的真情袒露,交代一些緣由和背景。最后一段就可以省略了,百分之九十的都是感謝XXX的支持等等,其實,對讀者來說是廢話。有自序的讀自序,他人代序的就不要讀了——廢話居多,而且比較容易受他人的影響,概念先行或者角色植入,還是很影響閱讀的。自序一般比后記篇幅上要長,交代的可能更詳細一些。我比較喜歡讀賈平凹小說后面的后記,我感覺他的后記單拿出來比他的那些美文(散文)好很多,甚至比他本身的小說審美價值都要高。
對那些既沒有后記,也沒有自序的書,扯淡是沒有用的,讀就是了。
(三)現在比較流行的讀書,是讀兩遍。一遍是粗讀,一目十行,了解故事梗概;再一遍就是精讀,或者說是研讀,一字一句的推敲著讀——這樣讀真心累,其勞動強度不亞于你重新抄寫一遍。這個閱讀還是比較認可的,只是做起來會很困難。能堅持下來的估計連百分之十都不到。
在我們快餐文化流行的今天,都是手機或者平板屏幕閱讀了。能做到精讀的少之又少。其實,沒有精讀,你的讀書樂趣會少了一大半。
王國維說,作學問有三大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為第一種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為第二種境界;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為第三種境界。
其實,我們真正的閱讀也是這樣,是由厚——薄——厚這樣三個過程的,只有這樣讀書才有趣。
(四)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身邊要有個本子,要是沒有本子,就隨手拿個筆,看到好的句子,有感想的段落,標標畫畫。有讀書筆記最好了,不在字多,貴在真誠。當你再重新閱讀的時候,你翻看筆記或者看以前標記的那些,你就會想起以前讀書的場景來。樂趣就翻了一倍。
其實,這一點我做的也遠遠不夠。讀書不在多,不在長,不在厚,而在于記錄。你自己學到手的東西才是你的,你只吃別人給你嚼好的事物,終究不會進步太多。
另外,再說一下。我的這個讀書單,涉及小說的,除了魯迅,其他基本都是詩人的詩歌。有朋友問過我,讀小說容易還是讀詩歌容易。
關于這個問題,我在我的隨筆中提到過。這跟“一包袱棉花沉還是一包袱鐵塊沉”,道理是一樣的。
答案是,都不容易閱讀,或者換句話說,都是有閱讀障礙的。詩歌字數少并不表明它讀起來就容易,可能會恰恰相反,有些詩歌會難以理解,甚至是晦澀。比如奧曼的詩。
這幾年,奧曼在中國開始大熱起來。研究他的越來越多。這對中國詩歌是好事。這樣是很容易看清中國現代詩歌跟一流現代詩的差距的。奧曼的詩歌成就我們今天的漢語詩人還是難以企及的。這是需要時間的積淀的。
我們國內研究奧曼的書還是有限的,這些書我都有。黃燦然翻譯的《詩選》和《隨筆集》;楊子翻譯的詩選;智量翻譯的《貝殼》;汪劍釗翻譯編選的《全集》;北島《時間的玫瑰》中關于奧曼的一章;劉文飛翻譯的《時代的喧囂》和《奧曼夫人回憶錄》(第一本);陳方(劉文飛的愛人)翻譯的奧曼夫人回憶錄續集《第二本書》(奧曼夫人回憶錄還有一本,不知什么時候能夠翻譯出來,我們的精英文化傳播是多么的滯后!);差點忘了菲野八十年代的《跨世紀抒情》——放在今天這也是牛逼的存在,不解釋,看就是了!(晴朗李寒也有翻譯,網上可以看到,我大體看了看,不是很感冒,就沒有買書。他的譯本還需要時間來檢驗)……我手頭上的,這些都有。這些詩作比較著閱讀,就慢慢地在漢語中再現了奧曼作為偉大詩人的神采。可以這樣說,奧曼是我研讀最深的詩人。我的一些詩歌創作受了他的影響,如果能學到奧曼詩藝的百分之一,我就阿彌托福燒高香了。
目前,感想就這些,謝謝閱讀。也歡迎交流,畢竟討論出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