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關于如何教養孩子的系列思考,關于為什么“育兒先育己“的系列思考,關于如何做到育己與育兒相長的系列思考,今天推送的是”育兒育己“系列的第一篇——怎樣才算好父母。其他內容后期仔細打磨之后將陸續推送,敬請持續關注留言互動。
1/讓自己足夠優秀,才配得上孩子
我有一個三歲的孩子。從知道他的存在開始,四年來,我和愛人心有焦慮倍感壓力。我們深切感覺遇到了人生第一個超級復雜的問題:怎么養好、怎么教好孩子?一方面,我們不希望也清楚孩子不能也不適合重走我們小時候成長的老路;另一方面,完全西化的育兒理念、知識和方法傳到國內存在很多惡意炒作和夸大,甚至謬誤和曲解。翻遍市面上幾乎所有的中外育兒書,卻找不到全面而滿意的答案和指南。
我們的做法是先坦然承認自己為人父母的準備不足,商議確定家里目前兩個人中必須有一個人騰出大部分時間來亡羊補牢,為整個家的成長開路領航;我開始抓緊時間惡補育兒相關的最基礎知識,包括心理學、行為學、社會學、溝通學、教育學、心智建設等等,實踐著去尊重孩子、理解孩子、陪伴孩子、引導孩子。
原來跟隨多年的老領導適時又給了我上了最重要的一課。這位亦師亦友的領導,是個相當有魄力和遠見的女人,當年放下事業在家做全職媽媽一直到孩子上小學。老領導突然來電話問我最近在忙什么。我隨口說起:為了孩子,我開始在學這學那;為了孩子,我開始在琢磨這個練習那個。
老領導一聽,馬上語帶怒氣給我上了為人父母的重要一課:明明就是你自己本身人生的基礎知識和能力不足,存在某些方面的無知和無能,需要學習,需要提升。別口口聲聲說自己為了孩子學這學那,別動不動就拿孩子做擋箭牌,來掩蓋你自己的無知和無能。你學那些基礎的人生知識,提升那些基礎的能力,全是為了你自己,把你心里那種“我在為孩子無私付出奉獻“的錯誤認知和優越感趕緊掐滅。孩子才是毫無私心的,給了你為人父母的機會,給了你完善人生、體驗生命重要歷程的機會。不管你是窮還是丑,孩子都不挑不撿的認你父母,把你奉為他們人生中學習的第一個老師和偶像。面對這么無私的粉絲和學生,你應該謙卑,心懷敬畏和感恩。老老實實學好做好自己,別讓孩子失望,別辜負他們的期望和信任。你知道孩子人生最大的悲哀是什么嗎?是所托非人,遇到了無知又無能的人做父母,父母還不自知!
我半天啞然,陷入深思!是的,孩子給了我們為人父母的機會,為人父母的主體不是做父母的我們,而是給我們做父母機會的孩子!為了配得上孩子的期望和信任,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直面自己的無知和無能,清醒的認識到自己認知上的謬誤和懶惰!然后,再通過學習和實踐讓自己變得足夠優秀,給孩子更優秀的父母,給孩子更謙卑的模仿偶像,給孩子更好的言傳身教,才配得上孩子這無私的愛。
2/為人父母的六個層次,請對號入座
有人說,父母是沒有上崗培訓、沒有資質審查、沒有績效考核的終身職業。誠然,為人父母確實沒有任何人實實在在的來給你做上崗培訓、資質審查和績效考核。但并不意味著,我們自己不能給自己做培訓、審查和考核呀。既然,為人父母是終身職業,那我們可以時不時的看一看,看看自己處于為人父母的哪一個層次,也好清楚自己孩子到底是不是遇到了人生最大的悲哀還是最大的幸運。
第一層次:肯為孩子花錢。舍得花錢基礎上的物質滿足。
第一層次的父母舍得給孩子花錢,覺得給孩子物質滿足就是表達愛的全部,理所當然的覺得自己已經完成了為人父母的義務和責任。這一層次的父母完全不懂家庭教育和家長教育為何物,完全停留在養孩子的階段。總有類似“太忙沒時間”、“太累沒精力”、“不懂也不會”的借口,將教孩子、陪伴孩子理所當然的花錢丟給學校和老師。在這樣的環境長大的孩子不懂得什么是愛,更不懂得如何去愛和表達愛。他們性格暴躁或是陰郁,為人狂妄霸道或是嚴重自卑,習慣性自私自利。湖南衛視原來有一個節目《變形計》,里面問題少年的父母大部分都是屬于這個層次。
第二層次:肯為孩子花時間。舍得時間基礎上的成長陪伴。
這一層次的父母已經有了家庭教育的意識萌芽,卻完全沒有家長教育的概念,所以也沒有主動去思考和獲取家庭教育的系統知識和方法,更沒有自發自動的去自學提升自己,在行動中缺乏方法、細節和生動。他們舍得花時間陪在孩子身邊,見證孩子一點點的成長。但對于到底應該采用什么方法、在什么合適的時機給孩子引導和幫助非常迷茫。那些跟風今天陪孩子學這個特長、明天陪著上那個補習班的父母,就屬于這個層次。完全跟風的機械式教育,對孩子來說無異于拔苗助長,更容易讓孩子淪為父母們攀比的工具。要知道,錯誤的教育方式將讓孩子未來的人生問題更加嚴重。
第三層次:肯為孩子思考未來。主動思考后為孩子規劃未來。
這一層次的父母開始思考教育的目標問題,孩子的未來到底應該變成什么樣子?對孩子未來的人生,父母有了清晰明確的目標,更有十足的前進動力。但這一層次的父母往往缺乏對孩子的尊重和敬畏,缺乏對孩子個人意志和天賦的詳細了解和理解。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急功近利的教育孩子,容易導致教育方法的變形和對孩子意志的綁架,有的父母甚至粗暴的將自己未盡的人生夢想規劃成孩子的未來。不管你想讓孩子變成什么樣,你首先得了解孩子、培養孩子的興趣,評估孩子是不是有達成目標的優勢和可行性。不因材立志,再勤勉的孩子也會被父母活埋在閉門造車的坑里;父母越俎代庖為孩子立志,再美好的志向也只是壓垮孩子的鏡花水月。
第四層次:肯為孩子主動學習。通過主動學習解決孩子的問題。
這一層次的父母關注到了孩子成長中的問題癥狀和原因,為了教育好孩子,開始通過各種渠道主動學習孩子教育的知識和方法,將孩子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解決掉。這一層次的父母對教育孩子的方法有了主動的研究,對于方法的迷信而缺乏對個人成長底層知識的全面理解和教育相關深層原理的掌握,容易導致在解決一個孩子成長問題的同時產生新的問題。正是,源于這樣的父母局限,也許孩子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但是無法擺脫對父母的依賴和對獨立的恐懼。正如《巨嬰傳》所說,因為大多數成年人,心理上都是嬰兒。建議這一層次的父母日益精進,早日擺脫巨嬰狀態。只有永遠學在孩子前面的父母才能成為孩子的“人生明燈”,這種學習不是說孩子學代數,你就幫忙解方程,而是一種態度養成和精神引導。我自己,大概正在這個層次開始努力向第五層次進發。
第五層次:肯為孩子改變自己。以身作則的基礎上言傳身教。
第五層次的父母,已經懂得想要更好的教育孩子,先得讓自己變得更好更優秀,明白“我是誰”比要求孩子“成為誰”更加重要,明白自己就是孩子一生中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學習榜樣。因為父母的以身作則是孩子成長的最好動力,父母的言傳身教就是教育孩子最好方法。優秀的父母,肯為孩子改變,知道對孩子的言傳身教,比如良好的生活習慣、健康向上的人生態度、謙卑正義的待人禮儀等等。而我想要成為優秀的父母,一定得改掉自己的不良習慣,比如喝酒、抽煙、飲食作息不規律等。父母自己都做不到的,請不要期望或者要求孩子做到。想要孩子閱讀,首先父母自己就得學會閱讀;希望孩子待人禮貌,父母自己首先就要有禮貌;希望孩子勤奮,那么父母自己首先就要勤奮。
第六層次:接受孩子的獨一無二。因材施教基礎上的因勢利導。
最高層次的父母,真正認識到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獨一無二究竟體現在哪里。我覺得,沒有給自己做過SWOT分析的父母,還不能算真正清楚的認識到自己的獨一無二,當然也就沒法做到真正接受孩子的獨一無二。當接受并清楚孩子的獨一無二究竟在哪里的時候,父母會充分尊重孩子的自由、天賦和意志,不會強迫孩子,不會按照自己的想法培養孩子,而是幫助孩子發現自我——引導孩子找到自己的喜好、自己的擅長,引導孩子自己管理自己、要求自己,引導孩子建設心智、立志做最好的自己;引導孩子洞察事物發展的趨勢,向著利于實現目標和志向的方向扎實前進。大家都說因材施教是教育的終極目標。我覺得,因材施教基礎上的因勢利導,才是為人父母、做個好父母的終極目標。
后記:為人父母,與孩子共情,走進孩子心里,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世界理解孩子的想法,支持、鼓勵孩子做最真、最好的自己。在別人都不在意、不看好孩子的時候,給她懷抱、溫暖,支持、鼓勵孩子去發揮,做孩子堅強的后盾。父母的鼓勵與支持,就是孩子奮勇向前的力量源泉,孩子走到哪里都不會有孤獨無助之感,相反,會有溫暖不時涌上心頭。當哪一天,孩子開始站在父母的角度設身處地的思考,也學會主動給為人父母的你懷抱、支持和鼓勵的時候,當陣陣溫暖涌上你心頭的時候,你一定是找到了為人父母的真諦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