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周國平老師的文字,發(fā)現很適合當下:
逆境也是生活
1.
人在世上生活,難免會遭遇挫折、失敗、災禍、苦難,這時候,基本的智慧是確立這樣一種態(tài)度,就是把一切非自己所能改變的遭遇,不論多么悲慘,都當作命運接受下來,在此前提下走出一條最積極的路來。
不要去想從前的好日子,那已經不屬于你,你現在的使命是在新的規(guī)定下把日子過好。
這就好比命運之手攪了你的棋局,而你必須仍然把殘局走下去,那就好好走吧,把他走出新的條理來。
為什么我說是基本的智慧呢?
因為你別無選擇,陷在負面遭遇中不能自拔是愚蠢的,而人在這種時候是往往容易愚蠢的。
2.
人活世上,難免遭遇痛苦。
大致親人亡故,愛侶別離,小至錢財損失,朋友反目。
這類事一旦發(fā)生不可更改,就應該用通達的態(tài)度去面對。
簡單的說就是,把它接過來,然后放下。
第一要接過來,在心理上承認和接受事實。壞事已經發(fā)生,你拼命抗拒,只是和自己過不去,事情本身不會有絲毫改變。
第二,接過來之后要盡快放下,不要把它存在心里。
你總存在心里,為它糾結和痛苦,仍然是和自己過不去,實際上是加大壞事對你的損害。
讓壞事只存在你身外,不讓他侵害到你的內心,這是最好的辦法。
當然,我們只能盡量這么做,做到什么程度是什么程度。
3.
我們都會說命運無常,可是一旦厄運降臨,往往會陷在假如厄運沒有降臨的思路中,把命運的突變感受為生活的毀滅,喪失掉繼續(xù)前行的勇氣。
厄運好比上帝給凡人出的一道試題,測試其靈魂的品質。人生沒有假如,已經發(fā)生的厄運,只有面對它,接受它,從而在命運的新的規(guī)定下走出一條新的路來。
4.
人生有順境也有逆境。
我們往往只把順境看在生活,認為逆境不是生活,而是不得不承受的例外,盼望她快快過去,生活可以重新開始。
懷著這樣的心態(tài),人在逆境中就必定是焦慮不安的,度日如年,苦難望不到頭。
應該調整心態(tài),在逆境中要這樣想: 這就是我現在的生活,甚至是我永遠的生活,我怎么能把它過得有意義呢?
事實上,如果你的心態(tài)平靜而又積極,逆境的確也是一種生活。
5.
苦難檢驗人的靈魂的堅定和軟弱,軟弱的靈魂在尋常的苦難中一蹶不振。
成功檢驗人的靈魂的高貴和卑劣,卑劣的靈魂在表面的成功中暴露無遺。
以上這段文字摘自周國平的《不論走多遠,你終將面對自己》一書。這段文字的標題叫做逆境也是生活,而我們全國上下目前正在經歷一場超大的逆境生活:一個天外來客擾亂了人們所有的正常生活。讓這個春節(jié)不再像是以往的春節(jié)。
面對這次疫情,我們都希望它能快點過去,希望這只是一個小插曲。
可這次疫情的病毒的傳播,又是非常的兇猛,讓人防不勝防。鑒于這些因素,我們盼望疫情快點結束的愿望,也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夠實現。
恰恰這個時候看到了周國平老師的這段文字。我覺得很適合當下的我們,用來調整我們當前的心態(tài),非常合適。
既然我們遭遇了這場苦難,我們要去接受他,適應他。在新的環(huán)境下,找到新的出路。如果一味地希望他快點過去,回到正常,只是說明我們還沒有接受它,還把他放在心里,為他糾結,這等于是跟我們自己過不去。
周國平老師說: 讓壞事只存在你身外,不讓它侵害到你的內心,這是最好的辦法。
所以我們都要用這個最好的辦法來處理當前的情緒。
之前的每一篇文章結尾,我都會用: 希望疫情早點過去,希望人們生活盡快恢復正常。而今天我要改掉這句話:
調整心態(tài),適應新的環(huán)境,過好當下的生活。
相信堅持的力量,讓記日記成為一種習慣。
加入簡書日更計劃第14天,相信自己一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