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思考力》中“結構思考力是開展所有工作的基礎”這一小節時,開頭是這樣的“大學時我在校隊打排球,每天覺得最枯燥的就是訓練前的基礎練習——對墻墊球500次,然后再開始其他的專項訓練。”
書中解釋了這種基礎練習的必要性,從而延伸到了結構思考力的重要性。這讓我不禁聯想到了我一年來練習瑜伽的整體過程。
一年前通過一個瑜伽APP接觸了瑜伽,對于一個瑜伽小白來說,聯系過程中掌握好呼吸都是一件難事兒,慢慢隨著時間的推移,我通過交流、咨詢、線上培訓等方式開始對瑜伽有了一點深入的了解。
像很多瑜伽練習者一樣,對那些較難的體式開始由羨慕轉而練習,雖然很多體式通過練習都能做出來,能讓我發圈炫耀一下。而對那些初練瑜伽的人我也能給出正確的指導,這不禁讓我有些沾沾自喜。
最近,我正在練習離墻手倒立,練習過程中穩定性不夠,以致用力不均傷到了手腕,好在動作靈敏沒有什么大礙。
于是,我就開始反思,瑜伽里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呼吸,因為瑜伽的呼吸方式能使機體保持健壯并充滿生命力。而所有瑜伽體式中最重要的又是什么?山式站立,這是一個基本的站立姿勢。
瑜伽練習從站立體式開始,目的是建立根基以及雙腿雙腳的力量,為其他的體式做好基礎,一旦房子的根基穩固了,打造這棟房子的其他部分就會容易很多。有趣的是,這個基本體式,幾乎跟解剖學姿勢一模一樣,也是人類研究人體解剖學和動作時必須最先了解的姿勢。
回想我所練習的每一個體式,我發覺,其實每一個體式的基礎都是山式站立,唯有練好根本,才能在其它體式上有所進展。
于是,我重新開始了最基礎的練習,從呼吸到山式站立,細致到呼與吸的時間間隔,努力延長這種間隔,山式站立我開始注意自己的腳掌力量的分布包括每一根腳趾的力量。
幾天下來,發現自己在做其它體式時穩定性好了,做起來也更輕松了。于是,我開始相信我們經常說的一句話:不斷練習基本體式,然后,你想要的都會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