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網絡
文/秋林
國慶回來,繼續和大家聊聊時間管理。你是否覺得一天忙忙碌碌,卻不知道干了些什么呢?來,給你分享一些日計劃的方法,或許對你有用。
01 吃掉那只青蛙
對時間管理感興趣的朋友,可能對“吃掉那只青蛙”不會陌生。不過,假若你搞不懂我在說什么,也沒關系,我這就告訴你。
“吃掉那只青蛙”是著名時間管理專家、商業演說家博西?崔恩的所的一本書。當然書中的青蛙,并不是現實生活中的捕捉害蟲能手。所謂的“青蛙”,指的是對你個人而言最重要的任務。吃掉那只青蛙的意思是,干掉最重要的任務。
那如何確定最重要的事情呢?
首先拿一張紙,一只筆。想想你究竟想要什么,也就是明確你的目標,寫下來。
第二步,想想需要做什么事情,才能實現這些目標。越是能夠幫助你實現目標的事情,越是最重要的事情。
第三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比如時間,精力,能力,環境對再這些事情進行刪減,最終確定最重要的事情。根據80/20原則,最重要的事情一定不會超過你寫下來所有事情的兩成。
02 除了吃掉青蛙,你還需要吃掉蝌蚪
一些朋友在每天“吃青蛙”的時候,可能會遇上這樣的情況。比如重要的事情沒法在一天完成,或者是重要的事情一大早就完成了。不管是那種情況,都有一個共同點:時間閑置。 怎么辦?
這就需要我們來吃“蝌蚪”。 同樣,這里的蝌蚪也不是真的蝌蚪,只是一個比方。那什么是蝌蚪呢?他也是一件件事情,相比“青蛙”而言,要么不緊急,要么不重要。
按照柯維的四項限分類,重要且緊急、重要不緊急、不重要但緊急,不重要也不緊急。重要不緊急、不重要但緊急這兩類一般都屬于蝌蚪。 “青蛙”很重要,“蝌蚪”也不能小覷。一旦你長時間忽略他,極有可能長大成青蛙。
舉個例子,你本月底,有一份很重要的工作總結要寫。現在才月初,不緊急。這就是一個“蝌蚪”。但假如你一直拖著不寫,到了月底,那這個“蝌蚪”便成了青蛙。
蝌蚪從哪里來呢?我們在找青蛙的時候,不是寫了很多事情嗎?與青蛙不一樣的是,我們從剩下八成里找。
03 如何安排青蛙和蝌蚪?
童鞋們讀到這里,可能會有疑問,你又再說青蛙,又再說蝌蚪,那到底怎么安排呢?好,這就告訴你。一周的時間太長,以一天的時間來說。
首先,安排青蛙的數量不要超過三只。也就是說,每天選擇三件重要的事情。選擇之后,盡可能完成。如果不能就降低難度,完成一件。保證成功率,增強自己的成就感。
然后, 安排“蝌蚪”的數量沒有具體的規定,但不要太多。也就是說不要安排太多的事情,我一般控制在6-8件,并且給他標上序列號。不要全部填滿,以防臨時突發事情。
再次,安排青蛙和蝌蚪的時間選擇在早上或者晚上。習慣寫晨間日記的童鞋,可以選擇在早上,而有日回顧習慣的童鞋,你可以選擇在晚上。
方法講完了,讀完的你還等什么呢,趕緊試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