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家的衛生間大小似乎和整體面積沒有絲毫關系。4㎡的衛生間還算看得過去,建面180㎡的房子配3㎡的衛生間也不稀奇。客廳臥室裝得是好看,可衛生間就成了各種工具用品的收容所。
今天就讓我們來探討一下,這些2-4㎡小衛生間都有多少痛點?當這些痛點撞上“暗衛”、“陽臺沒下水”、“家里人多”、“要給寶寶洗澡”等限制性條件后會放大多少倍?
衛生間里長拖把
為什么衛生間會長拖把,這有很多因素:陽臺很小而且沒上下水,只能拿到衛生間沖洗,清潔完就放衛生間了;小衛生間做不了干濕分離,洗完澡需要拖地,當然也要放衛生間里。這就導致了兩個問題:占地方和潮濕易繁殖細菌。
臉盆一家該住哪兒?
作為一個曾經一天洗三次澡的熱帶島民,我原本以為家里不需要盆:內衣襪子用流水洗,臟衣服扔臟衣籃,除了有小孩的需要洗澡盆,好像就不需要臉盆了呀?來帝都上大學后我才明白,北方人以及沒有暖氣的南方人并不會天天洗澡,所以洗PP要用盆、泡腳要用盆,洗臉擦身子也需要盆。
網上賣臉盆收納的工具挺多,從免打孔的墻上收納到好幾層的收納架都有,適合大家庭使用。
毛巾該放哪兒?
毛巾往往會出現和臉盆一樣的問題,一個人用的毛巾就可以分成擦臉、擦頭、擦身子、擦腳和擦手。一家人住一塊之后,衛生間的毛巾數量總會暴漲,出現收納不足和潮濕有異味的問題。
一個雙桿毛巾架和N個掛鉤就能滿足收納需求,可防潮防臭還得靠暴曬。
濕馬桶和濕腳印真討厭
沒做干濕分離的衛生間,洗完澡后的濕馬桶和濕腳印尤其讓人頭疼。一來馬桶外部并不需要天天清洗,二來萬一是暗衛,洗完澡后的兩三個小時里大家都得用濕馬桶,PP、大腿和褲子都可能被弄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