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曾子是孔子晚年最杰出的弟子之一,與孔子、顏子、子思子、孟子并稱為“儒家五大圣人”。他師承孔子,以孝著稱,是《論語》的主要編纂者。他作《大學》,傳《孝經》,寫《曾子》,是孔子弟子中唯一有著作流傳至今的弟子,給后人留下了極為寶貴的精神財富。
《論語·學而篇》第4章,曾子出場了: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為別人辦事有不盡心的嗎?和朋友交往有不信實的嗎?老師教的東西有沒去溫習,沒去實踐運用的嗎?”
這里的“三省”,指多次自我反省。“三”表示多數,不是實指。曾子提出了反省的三個方面,也不是全部。他在孔子弟子中是以注重修身著稱的,檢査自己的重點自然是道德修養與治學。
戰國時期的思想家荀子在《荀子》一書中寫道:“君子博學而日參(三)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君子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檢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會聰明機智,而行為就不會有過錯了。這里的“日參(三)省乎己”正是來自于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是曾子思想的繼承。
有這樣一個曾子教育兒子要誠實守信的故事廣為流傳:
有一天早晨,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上買東西,兒子曾元哭鬧著要跟母親同去。勸來勸去,曾元就是不聽,曾子的妻子于是說道:“曾元乖乖聽話,媽媽買東西回來就給你殺豬吃。”曾元一聽很高興,就跑到一邊自己玩去了。
當曾子的妻子從集市上回來,就看見曾子正在捆豬呢。她奇怪地問曾子:“你捆豬干什么?”
曾子說:“殺豬吃肉呀。”
妻子說:“我剛才說要殺豬,是為了不讓曾元跟我去集市。哄小孩子的話,你大人怎么能當真呢?”
曾子正色道:“可不能和小孩子開玩笑啊。他不懂這是一句戲言,他是以父母為榜樣,按照父母的教導做事的。你今天哄騙了他,他以后也會學著你的樣子去哄騙別人。你要是在孩子面前說了假話,他就很難再相信你,以后還怎么對他進行教育?”
于是,曾參便把豬殺了。
這就是著名的曾參殺豬教子的故事,記載在戰國時期法家韓非的著作《韓非子》里。
02
曾子的“三省吾身”,對后世影響深遠。
曾子的后人將曾氏家族堂號定為“三省堂”,以示永志不忘“三省吾身”的優良家風。
作為曾子第70世孫的曾國藩,不僅參與締造了“同治中興”、平定太平天國,更于清朝大廈將傾之際力挽狂瀾,獲得了文官的最高謚號“文正”。被譽為中國近代唯一圣人,后世評價他“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他能取得如此成就,跟他對自己數十年如一日的嚴格自省自律是分不開的。他給自己立下了十二條規矩:
1.持身敬肅:
衣冠整潔,神情嚴肅,保持警惕。時時檢查自己內心是否出現閑雜的念頭,做事時專心致志,心無旁騖。
2. 靜坐養性:
每天靜坐一個小時以上,體驗圣人教誨的仁心,使思想不越位,就像寶鼎一樣鎮定而不可動搖。
3. 堅持早起:
黎明即起,醒后不賴床。
4. 讀書專注:
一本書還沒讀完時,不看其他的書。每天至少圈點十頁。
5. 多讀史書:
《廿三史》是曾國藩借錢購得的,他的父親不惜一切地為他還賬,并告誡他假如能圈點一遍,就不辜負自己的心意了。為此,曾國藩決定每天圈點十頁,如有間斷,就是不孝。
6. 謹言慎行:
說話謹慎,行為端正。
7. 持正居中:
培養自己的真氣,正大光明,沒有什么事不能對別人講。
8. 愛惜身體:
節制操勞,節制欲望,節制飲食。時時刻刻像養病一樣對待自己的身體。
9. 技不荒疏:
每天都要學習新的東西,讀書要記錄下心得感想。
10. 求知向學:
每個月都要復習已經學會的知識,寫作幾首詩歌或幾篇文章,來檢驗學到的知識是不是足夠扎實,培養的真氣是否充足。
?11、飯后寫字:
每天早飯后練習一小時書法,把文字方面的應酬當成自己練習書法的機會。今天的事情今天一定要處理完。
12、夜不出戶:
晚上不出家門,拒絕過度應酬,以免耗損精神。
曾國藩修身養性的方法,我們是否可以借鑒呢?
?03
這兩天,被宋仲基和宋慧喬離婚、李晨和范冰冰分手的消息刷屏了,據說微博服務器曾一度癱瘓。
有人說,還教人怎么相信愛情。
有人說,男女之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已經見慣不驚了。
錢鐘書《圍城》里的一句話,曾被傳為經典:“婚姻就像一座圍城,外面的人想進去,里面的人想出來。”也許,愛情也是這樣的吧。
有個段子,很發人深省:
孫女問奶奶:“為什么你們那時候的愛情能堅持六十多年?”
奶奶說:“因為啊,我們那個時候什么東西壞了,總會想辦法去修,而現在的你們卻總想著換。”
是啊,過去物質匱乏,什么東西壞了,長輩們總是想辦法修修補補,不會輕易丟棄。感情方面,一日夫妻百日恩,“糟糠之妻不下堂”,人們總是懂得感恩。
而現在,物質條件好了,什么東西有一點點毛病,或是不喜歡了,一個字:“換”。
人們的視野“開闊”了,看到的美女帥哥多了,眼睛也花了,心也亂了,靈魂也墮落了。愛情越來越像一個游戲,隨時可以終止,退出。
從電視里,從網絡上,我們看到了太多明星名人的分分合合。而在身邊,我們親眼目睹的也還少嗎?結婚典禮上一聲聲的“我愿意”,那一刻是誓言,也是諾言,但后來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漸漸地變成了謊言。“我聽說開始總是真的,后來會慢慢變成假的”,誓言和諾言已經被人忘記,不愿再提起。
多少人的就職演說、就職宣誓,最后也被世俗的歪風和他心底的邪風吹散,了無痕跡。
今天,讓我們都來重溫曾子的這段話,并與之作一個對照吧: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