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迅速發展,學齡期兒童們生活方式及成長環境都發生了巨大變大,越來越多的兒童存在著睡眠問題。
?
睡眠問題會引起兒童體格、智力以及心理行為發育方面的障礙,一些國內外作者已經證實,睡眠時間長及睡眠質量下降可能是學齡期兒童肥胖的發病原因之一。此外,夜間睡眠不足還會擾亂生長激素正常分泌,使內分泌代謝失調,出現生長發育遲緩等。
據研究
睡眠問題的不良影響大多高發于青春期,但此階段睡眠方式逐漸固定化,行為問題缺乏有效的干預手段。而造成這種情況頻繁發生于學齡期兒童的原因,可能歸咎于他們不良的睡眠習慣和家庭生活觀念。
如何判斷自家的孩子有睡眠障礙?
睡眠障礙診斷標準
?睡眠不安
入睡平均所需時間超過30min或每夜睡眠中轉醒頻繁(≥2次/晚)
?睡眠節律紊亂
白天睡眠難以控制,夜間清醒;入睡過早,甚至傍晚入睡
?異態睡眠
磨牙、用口呼吸、呼吸暫停、夢囈、夢游、打鼾、夜驚、痙攣抽動等
*以上情況至少每周發生3次,持續時間至少一個月,有以上情況之一者即診斷為睡眠障礙。
多因素造成
相關研究
據一份10年的調研報告顯示學齡期兒童睡眠障礙情況中,夜間磨牙發生率比例最高(30%),其次是入睡困難(20.1%)、夜間說夢話(17%)、睡眠打鼾(14.7%)、白天嗜睡(14.1%)、夜間噩夢驚醒(12%)、夜醒(10%)、睡眠哭吵(8.9%)等。
?
其中,通過對比分析發現,造成學齡期兒童睡眠障礙的原因是:
在學校的成績表現不佳、睡前從事興奮性活動(打游戲或看激烈節目)、長期或近期服用某些藥物、經常性感到鼻子堵塞或鼻子難通氣、曾明確被診斷為學習困難型、扁桃體肥大、居室夜間周圍環境差、有家族睡眠疾病史等。
有睡眠障礙家族史
許多兒童睡眠障礙均與家人有睡眠障礙史有關。
有家族睡眠疾病史、父母親有睡眠問題(比如打鼾、磨牙等)、母親孕期睡眠狀況不好及產后常有情緒低落現象的家長需注意,兒童睡眠障礙的發生常與以上因素有關。
?
環境嘈雜
國內有研究已經證實
家庭因素對學齡期兒童睡眠質量影響較大。
調查進一步發現,居室環境差、睡前長時間看電視或打游戲、喝咖啡或軟飲料容易引起兒童入睡困難。其中噪音會引起兒童體內兒茶酚胺分泌量增加,其閱讀理解能力及長期記憶能力都會受損,不僅影響兒童學習而且進一步導致不適的睡眠障礙。
肥胖
國外兒科學者們證實
肥胖和睡眠質量聯系緊密。
前者可導致睡眠障礙,后者也可以促進前者發生及加速進展,兩種狀態同時存在可加重對肥胖者身心健康損害。
?
學習壓力大
學習困難是一種兒童常見的行為異常。
通常伴隨有入睡困難、睡眠時間減少、夜間驚醒等異常睡眠癥狀,有學習困難的兒童還要承受更多的家長及學校老師的責罵和訓斥,心理壓力要大得多,并因此又加重學習困難問題,形成惡性循環。
鼻子不暢
有資料顯示
經常鼻子堵塞、?;己粑兰膊∨c睡眠呼吸障礙顯著相關,這往往導致患有這些疾病的學齡期兒童的睡眠質量比正常兒童低。
通常表現為頻繁夜醒,進而導致白天精神不佳、學習和記憶能力差、注意力難以集中,甚至誘發各種情緒和行為問題。
【參考文獻】
學齡期兒童睡眠障礙影響因素研究,陳忠,張斌,覃凌智,張雅琪,邱琳,《中國實用兒科雜志》,1005 - 2224(2013)03 - 0221 -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