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里不缺少劇本,只是遇到特殊的情節(jié)難免會多些留意。
這周,我在回來的動車上打著盹,耳邊尖銳得聲響讓我頓感一身雞皮疙瘩。這時我開始注意到鄰座是一位上了年紀(jì)的婦女,黝黑的臉龐配著緊皺地眉頭,她此刻正舉著拖把往兩個模樣約5.6歲的姑娘那打去。可能她留意到我正望著她,最終放下舉到半空得拖把。接著聽到她厲聲呵斥道“你們兩個給我聽話點(diǎn),不聽話就給我下去。”我不知道這位婦女扮演著什么角色,猜測應(yīng)該也是奶奶或者外婆的身份,這樣對孩子合適嗎?正思索著,兩個小姑娘突然吵著要找爸爸。
“爸爸在哪個車廂?“
“不知道。”
“告訴我們,爸爸在哪個車廂,會不會提前下了。我們要見爸爸。”其中一個小姑娘拉開婦女隨帶的包正打算取什么,婦女一把奪過,“你們不要吵了,現(xiàn)在就好好睡覺,到了上海就能見到爸爸。”
稍大一點(diǎn)的姑娘跳起來喊道,“騙人,爸爸就在車廂里,是這邊還是那邊的車廂。”她們兩個手拉著手,往對面的車廂徑直走去。婦女緊追其后,一把拉住她們往里拽,“啪啪。”兩記重重得印記。我看到了她們驚恐地神色,瑟瑟發(fā)抖,躲在角落。她們模樣很可愛,水靈地大眼睛,圓潤得臉蛋,只是摻了腫脹地黑眼圈。從她們純凈得眼中是無盡地恐懼,又無能為力地掙扎。一直過了很久,有位男子走了過來,兩個孩子撲騰到他的懷里,舒展的身軀似乎找到了安全的港灣,“爸爸,爸爸,你坐在哪里去了,我們都找不到你。“
“爸爸,我要和你一起坐,不要離開我們。”
……
最后,我確定這位婦女就是兩個孩子的奶奶。
我想起表姐的兩個孩子,不管在外婆家還是奶奶家都是寵上天的節(jié)奏,四個大人如珍寶一般對待,舍不得讓他們受半點(diǎn)委屈,更不會輕易地打下去。其實說起來,現(xiàn)在家庭中的孩子都給他們滿滿地愛。所以在我看來,孩子的世界不缺愛。可是,一想到兩雙濕潤眼眶里隱藏地恐懼讓我滿是心疼。雖然我還沒有家庭,不懂該如何教育孩子,但我喜歡孩子,喜歡她們笑得沒心沒肺得純粹,這是原原本本屬于她們的。
寫到這里,我想起一段對話,也是二胎政策開放的影響吧。
“阿姨,我不開心,有一段時間了。”小小的外甥女用稚嫩又略微沉重地語氣和我說。
“我討厭妹妹。自從有了妹妹以后,爸爸媽媽就不愛我了,不管什么事都認(rèn)為是我的錯,可明明是妹妹的錯啊。他們不愛我了。”她的眼里有晶瑩地液體,我輕輕拭去。
“因為你是姐姐。”
“我不稀罕當(dāng)姐姐。”她倔強(qiáng)地喊道。
“阿姨不和你講大道理。你只要明白,你也是爸爸媽媽地小寶貝,妹妹只是比你更小的小小寶貝。小寶貝愛著小小寶貝,爸爸媽媽不是可以更好的愛著你們嗎?”
“我不討厭妹妹,就可以有爸爸媽媽的愛嗎?“
“爸爸媽媽一直愛著你,你只是現(xiàn)在也要愛著妹妹。”我不知道說的這些是否對她幼小的心靈有效果,但懂得她想要的只是,愛。
在我們眼里覺得孩子就是孩子,并不懂什么。其實是孩子不知道該如何表達(dá)自己的想法。有些用哭鬧,有些用叛逆來引起大人地關(guān)注。但都沒有真正的去了解她們內(nèi)心的想法,總覺得孩子嘛,不聽話打打就學(xué)乖了,或者哄哄就過了。卻忘記了他們行為地初衷,他們感到缺愛了,想要愛。
孩子的世界很簡單,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
別讓她們感到恐懼,她們想要的很簡單。
滿滿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