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型家庭社群建設的實踐歷程
——《“你好,寒假!”》之十八
武義縣熟溪小學藍美琴
“社群所指的是在某些邊界線、地區或領域內發生作用的一切社會關系。家長社群及廣義的家長社會群體,包括特殊孩子的家長自發組織的家長俱樂部、家長互助會等。在現實中,家長小團體通過聚餐、茶話甚至路邊的閑談等形式皆在孕育家長社群的形態。”路邊的閑談原來也是孕育家長社團的前奏,那平時放學時的校門口小聚會更是機會。
我們青藍豆中隊自2017年11月10日開始進行家庭共讀,在家庭共讀的基礎上,2019“你好,寒假!”開始實行以流動的方式開展深入的閱讀活動。實現閱讀的家家聯動,讓閱讀成為家庭的紐帶,以“1+X”的形式帶動家庭社群的發展。
一、圖書館“家庭共讀”啟動儀式:形成讀書好風尚
(以下內容來自雷媽的分享)
2月28日,在寒假到來之際,我們熟溪小學迎來了“家庭共讀”啟動儀式。開展家庭共讀,有利于創建學習型家庭,在全校形成“好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風尚。
“今天,我們多么幸福,沐浴在愛的陽光下。”“今天,我們多么激動,迎來了盼望已久的家庭讀書會!”“熟溪小學家庭讀書會開幕式現在開始”。在一(1)班小主持人陳雨諾和媽媽的主持下,我們的“家庭共讀”正式啟動。
首先我們迎來了武義圖書館館長的致辭和對家庭共讀的大力支持:隨著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人類進人智能化媒體時代。在此背景下,人們必須確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從家庭開始,構建學習型家庭。這既是時代的呼喚,也是社會的期盼,也是實現國家關于"人的全面發展"思想的必由之路。
學習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學習是社會發展的前提,學習是思想創新的保證。當今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知識更新速度加快,唯有不斷加強學習,才能適應瞬息萬變的信息化世界,實現對動態變化的成功理順,始終掌握競爭主動權。因此,建設學習型家庭,就成為順應時代發展的一種歷史實踐,成為推動人類進步和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
學習型家庭是一種新的家庭觀和新的家庭生活方式,家庭是塑造孩子健康人格的第一環境,學習型家庭是健康的家庭形態和理想的家庭教育模式。家庭的文化氛圍和家長的文化素養與子女的成長和素質存在著密切的因果關系,家庭是兒童身心健康成長的搖籃,家庭教育對孩子的一生發展起著一種奠基的作用,而學習型家庭則更能為兒童提供開發智能、塑造個性、完善人格的良好家庭環境。基于以上的認識,我們在家庭當中,努力營造一個學習型的家庭,為孩子的成長營造一個好的家庭環境,使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在終身學習時代,"學習"的意義已經從學生拓展到社會每一個成員,它不再專屬于學生。家庭,不僅可供人們休閑娛樂,情感交流,還應該成為人們享學習樂趣、共同提高自身素質的時空。
家庭共讀,能夠推動學習型家庭建設,能夠促成高質量的家校合作。武義圖書館愿與大家攜手,為學習型社會建設盡一份力量。因為閱讀,我們的世界更清明、和諧、更美好,愿每一個同學、家長、老師,都在閱讀中遇見更美的自己。
二、家庭社群活動進“我”家(一):書本與蛋糕一樣甜蜜
(以下內容來自雷媽的分享)
今天我以家庭小主人的身份邀請了老師和幾位同學來家里做客,一來探討寒假的讀書心得,二來不能辜負了這短暫的假期,在假期以食會友又是別樣的風趣。
在參加過陳曦家的制作蛋糕活動后,斷斷續續我在家也制作了好幾次蛋糕,今天我要和我的同學們一起動手制作屬于自己的美食。
一大早我給家里的門貼上了自己親手寫的“福”字,這代表著我對老師同學們熱情似火的歡迎!
下午一點同學們陸陸續續的到了,在等待大家的過程里,我們來了一場“斗詩大會”,在這場較量中大家都不分上下,對于背過的古詩都能脫口而出。最厲害的同學能背40幾首古詩了,落后一點的也有10幾首會背了,一場較量下來大家都說要繼續加油!
排好隊伍我們一起去參觀下我的小書房吧!
我的小書房有兩個醒目的書柜:白色這個是和媽媽上淘寶選的然后自己拼裝的;彩色的這個是我和媽媽用收集起來的泡沫盒自己組合包裝的。我向大家分享了這個寒假我和媽媽親子共讀的第一本書《第一百號海龜》以及在閱讀過程中做的摘抄,對于摘抄我首先要感謝我的藍老師,也是因為她送給我們每人一本摘抄本后,才讓我有了摘抄的念頭。
王展勛和媽媽也帶來了他們的分享,不一樣的形式,同樣的親子閱讀,王媽的摘抄本已是換了一本又一本,成長靠的從來不是豪言壯語,而是踏踏實實的努力,真正去堅持一件事,時間看的見。
藍老師向同學們分享自己在這個假期里閱讀的是《你好,寒假》,以及在閱讀后做的讀后感。這本書同學們都不陌生,因為他們的爸爸媽媽也在共讀,而且在這本書里還有他們老師的名字,這是讓他們欣喜和值得學習的地方。
一些小書蟲被這滿柜的書本給迷住了,上看下看的想把滿柜的書看個遍,楊琪歡的妹妹可能是從小在姐姐看書的氛圍里長大,著急的說:“給我一本”,逗的大家不住的哈哈大笑,你看拿著繪本的她多吸引人的眼球啊!
借著這個機會,家長們也坐在一起討論起了共讀的內容,大家相互取經相互探討,享受分享的快意。趁著家長們在討論,孩子們開心去制作美食了,我想沒有大人的打下手,她們應該也能很成功的制作出美味的蛋糕吧!誰說制作美食是女孩子的專利?你看,許偉程學的多認真啊,全程他是一邊學一做,好用心,可惜沒留下很多照片,因為媽媽們忙著聊她們的話題,都沒來得及給我們拍照片。
等到媽媽們想到還有一群娃在廚房忙著制作美食的時候,我們已經守在烤箱旁迫不及待地等著它出爐。在我們的期盼中蛋糕出爐了,同學們迫不及待的圍了上來,大家都吃的津津有味,好不開心!
你好,寒假,讓我們與書為友,品書就如同蛋糕般甜蜜,讓我們在書中成長,讓我們的友誼如書般穩重!
三、家庭社群活動進“我”家(二):密切情感交流,激蕩思想火花
(以下內容來自許媽的分享)
"你好,寒假!"讓這些志同道合的家庭又一次的相聚,匯聚情感的交流,顛覆傳統的思維。碰撞思想的火花,激蕩智慧的力量,凝練文化的傳承。在此很感激參與本書撰寫的所有作者,感謝他(她)們給每個家庭帶來了寒假生活的策劃和指向。
自從建了家庭共讀,我跟孩子有了更多的溝通,更起到了家長、老師也有了密切的合作。每當孩子練字還是閱讀我都會陪伴著,自己也可以在書的海洋中學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獲和樂趣,這就是我和孩子的"幸福作業",讓我深感體會人活到老,學到老,學無止境。
今天孩子們的到來,主人要好好招待客人,給點鴨翅犒勞他們,看吃的多香,希望孩子們展翅飛翔吧!小主人還帶同學們去陽臺上參觀了,孩子們看到一些盤栽很好奇,都在探索著是什么植物來的,這群可愛的孩子真是走到哪學到哪,處處都是學知識的地方。
這就是我們家的小書房,雖然說書不是很多,但在這里面有孩子最喜歡的故事。歡迎這些同學的到來,看孩子好激動,把自己最愛的書跟同學們分享,還講出了整本書的內容也一同分享了。
站在一邊的藍老師也參與進來了。藍老師還親自教我們怎樣進入電腦操作,有這樣的老師,我們作為家長能?手旁觀,不積極去配合嗎? 還有這群可愛的家長,大家都在互相溝通互相學習。 在場的家長都有閱讀的摘入,懷有身孕的媽媽也不例外,更何況我們呢。
時間過得真快,一下就幾個小時過去了,同學們又依依不舍的要分開了,點子最多的藍老師又來了說每個同學都要唱首歌,最后來了個大合唱,給這次的家庭共讀畫上圓滿的句號。期待下次的班級演唱會。
四、家庭社群活動進“我”家(三):互學共進,不是一家人勝似一家人
(以下內容來自王媽的分享)
書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好朋友,我在書的海洋里漫游,從中得到了莫大的快樂,更使我的知識面也寬廣了不少,在生活中,書還幫了我不少的忙呢。為了讓我養成閱讀的好習慣,我媽媽每天都會陪著我讀會書,讀書讓我們更加親近,更加快樂了。
這個讀書筆記本是這學期快結束的時候藍老師送給全班同學每人一本,媽媽說拿來給我寒假做閱讀摘錄,好詞好句好段,日積月累,很不錯。從放假第一天開始我每天都會做摘錄,第一天我的字寫得很漂亮,媽媽表揚了我,可是,第二天第三天,我有點不太想寫而字跡比較潦草,這也被媽媽發現了。自從我們學習型家庭社群活動走進雷雅彤家時,我看到她每天的字寫得都很漂亮,我暗自下決心,我的字也要像她一樣寫漂亮。
那天晚上做完摘錄媽媽又表揚了我。媽媽每天讀書也會做一些摘錄,媽媽經常說,不斷地學習,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因為我們愛讀書,今天是農歷臘月二十八,大家都在忙著過年了,藍老師因為牽掛著大家,帶領著我們的學習社群走進了我家。我和媽媽一起準備做點我愛吃的蛋撻給大家嘗嘗。把蛋撻放進烤箱我們開始下一個環節。
帶同學們來我的書房看看,大家都被我的書吸引住了,看一個個美麗的身影。接著我們開始了古詩背誦。來個比賽怎么樣,誰先舉手誰站起來背,哈哈,這位背書最快的同學今天也來了
看,藍老師在跟媽媽們交流,講解。大家在一起有說有笑,不是一家人勝似一家人。整個屋里都彌漫著香味,原來是蛋撻熟了。我還和媽媽一起炸了蝦片給大家嘗了嘗。
一個個聊著書本,聊著未來,品嘗著美味的蛋撻,真是美的享受。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希望更多的人群加入我們。
總之,面對家庭社群的這個新生事物,我們要保持教育的敏感,我們的做法還很不成熟,需要形成有序、序列的規劃,需要結合自己所在地區和所帶班級實際,充分了解家長群體的需要,做切實性進一步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