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馬天宇在微博上連更兩條微博發了他們的全家福,上了熱搜。
不熟悉的人可能會奇怪,全家福而已,為什么會上熱搜?
不!不!不!
他的百度經歷是這樣寫的:
在他5歲那年的中秋月圓之夜永遠地失去了母親。他的父親也從此負債遠走他鄉,他是和兩個姐姐跟著年邁的爺爺奶奶長大的,他從小吃了很多苦,為了生計尚未成年的他就擔負起養家糊口的重擔北漂去打工。
5歲喪母,父親負債離家。
他的原生家庭帶給他的傷害真的無法想象。
他的父親缺席了二十年,可他終究選擇了原諒。
過去如何,我們無法控制;
未來怎樣,我們卻是可以選擇的。
很多人學習不好怪原生家庭;
性格不好怪原生家庭;
婚姻不好怪原生家庭;
小孩教育不好怪原生家庭;
一時間,似乎所有不好的事情全都賴原生家庭。
小時候,與母親不和,總是吵架。
我認為她重男輕女,她覺得我性格頑劣不受管束。
作為一名農村的留守兒童,我與父母相處的時間甚少。
因為這樣,母女倆見面如同仇人一般,從未好好說過一句話。
我一度以為我會恨她一輩子。
直到有一天(大約十六七歲吧),我不過對母親說了一句軟話,向來堅強的母親一下子哭了。
我摟著她,聽她訴說她這些年的艱辛,母女之間的冰墻轟然倒塌,從此親密無間。
如同馬天宇所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衷。
所以當我看到馬天宇如孩童一般靠在爸爸肩上;調皮的把腿架爸爸腿上;親昵的和爸爸觸額擁抱十指緊扣,我熱淚盈眶。
沒有人比我更了解這種十幾年的怨恨一夕化解的喜悅。
誰都渴望父母的愛,但父母也同樣需要孩子的理解與接納。
我與母親的問題在于不能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考慮問題。
我怨母親不曾給我呵護,即使偶爾回家也是非打即罵;母親則嫌我不能體諒她的艱辛。
同樣是跟著爺爺奶奶長大,我比馬天宇幸福多了,我不用擔心沒錢吃飯,亦能上學讀書。
所以,當他與父親和解時,我很替他開心,開心他終于獲得父親的關愛,雖然這份關愛太遲。
但我更多的是佩服他,敬佩他能放下過往,選擇原諒和珍惜。
真的需要非常的勇氣和胸襟去跨出這一步。
多數人把自己的失敗歸結為沒有一個好的原生家庭。
是的,現在很多人在原生家庭受過傷。
我們不是要自怨自艾,博取同情,
而是要學會擺脫原生家庭帶來的痛,
正視它,接納它。
只有與過去和解,與原生家庭和解,才能與自己和解。
唯有這樣,你才能獲得幸福。
我知道,受過太多傷害的孩子,
要與過去和解并不容易。
所以,馬天宇選擇原諒父親給我們帶來好的榜樣!
我佩服他!
感謝他!
更是化為心疼祝福他!
祝愿他越來越好!越來越幸福!
也祝愿所有經歷過原生家庭痛的人,
都能與過去和解。
涅槃重生,
獲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