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
套路玩的深,誰把誰當真
前幾天微信有位老同學找上姐推保險
我是醬紫做的
。
。
。
呵,就算同窗12年,想找姐幫你買保險
沒門!
再說了
你真的以為保險聽著推銷隨便買就可以了?
沒準你就踩在了買保險常見的5大雷區上
姐給你們細細數來
第一誤區▼
“熟人推的保險?買了”
“咱們朋友一場,不如哥你幫我買份保險吧”
“既然你叫我一聲哥,也不怕你坑了我就跑
好吧!買了!”
。
。
。
停停停!
你確定這份隨便買下的“人情保險”
真的適合你嗎?
因為熟人推薦就隨便買下的保險
等到意外發生需要保險時
才發現這份“人情保險”的保障范圍對你不適用
真的是哭都沒眼淚了
買保險要考慮的應該是
保費、保額、保障范圍等重要信息
而并非你與賣保險者之間的感情
由于朋友推薦不好拒絕而買的“人情保險”
容易買到不需要、不適合的保險
第二誤區▼
“我不需要,我不買”
中國人最講究的就是吉利
認為買意外險就是買不祥之兆
“只要不買意外險
意外絕對不會發生在我的身上”
。
。
。
8102年了居然還如此封建迷信!
大清已經亡了100年啦!
意外險不是什么晦氣的東西
它是人人必備的護身符
“意外和明天你永遠不知道哪個先到來”
為了讓意外發生時不至于傾家蕩產治病
意外險還是很有必要的
意外險也不貴
花個幾十塊至幾百塊
就能承包你一年平安
雖然意外險是人手必備
但買的時候還是得注意保障范圍
舉幾個意外險的例子
旅游意外保險
主要針對經常出差或是每年都要旅行多次的人
交通意外保險
針對經常乘坐公共交通如輪船、火車、汽車的人
航空意外保險
主要針對常常坐飛機的“飛行一族”
第三誤區▼
“先為孩子買足保障”
“再苦不能苦孩子啊
給心肝寶貝買齊保險就好了
我寄幾怎么樣都沒關系”
。
。
。
姐我一臉問號
父母要是出了啥事
保費交不上了
孩子該咋辦呢?
正確的投保觀念應該是
一碗水端不平,掙錢多的那位先配置
先保大人,再保小孩
孩子成長的風險直接取決于父母面臨的風險
只有家庭支柱獲得足夠的保障
孩子的風險才可能降到最低
第四誤區▼
“有五險一金就夠了,其他不買”
“單位給我買了醫保
其他商業保險就不需要了
有啥事醫保罩著我”
。
。
。
天真!太天真了
重大疾病的平均治療費用為10萬-20萬元
醫保最高支付限額明顯不能完全覆蓋
需要根據個人情況補充商業險
發生重疾后
使用的新藥、進口藥、貴藥
一些診療項目、醫療服務設施
營養費、護理費、后續治療費
不能工作失去收入來源的費用
這幾樣不在醫保報銷范圍之內的支出
商業保險可對此部分進行補充
第五誤區▼
“房子也要買保險?沒必要吧”
家庭資產主要集中在房產已經成為都市常態
持有房產者給自己買保險
卻忘記了給房產也購買一份家財險
。
。
。
辣姐在此溫馨提示
除了“人”需要保險
“物”也需要保險
一般來說
房產要么不發生風險
一旦發生風險
花費都不小
通過家財險為家庭主要資產上個保險鎖
也是一種化解家庭風險的理財之道
目前售賣的家財險普遍花費不高
幾百元甚至上百元即可一年無憂
理財第一步就踩到了坑里
還談啥發財呢
趕緊檢查自己的保險配置
看看有沒有踩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