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關鍵詞:營銷分析儀表盤、數據、經營
預計閱讀時間:5分鐘
作為一個曾經的職業經理人和現在的創業者,我經歷過數次經營上的困惑期。面對種種挑戰的時候也用過各種管理工具,建立過很多體系來進行控制,然而得到有效反饋還是很少。通過這本《數據化營銷》,算是打開了一個思路,里面的工具和應用手段會給企業管理者帶來巨大的啟發,起碼我是受益良多。
在開始解讀這本書之前,先說說我的多重困惑(相信同樣的困惑者不在少數):
營銷活動在業績上發揮的作用到底有多大?
投入產出比怎樣設定才是合理的?
KPI怎樣設定才能起到提升業績的作用?
如何把大數據有效轉化到營銷過程中?…………
等等很多類似的問題,我就不再羅列了,只要從事經營管理、市場營銷,就不可能不面對這些問題。那么如何撥開迷霧,找到方法呢?
困惑的根源
提到營銷,第一個反應是花錢。沒錯,營銷就是花錢,但花錢的目的是賺更多的錢。做營銷的人把錢花了,你問問他你花這些錢賺回來多少啊?估計沒幾個人能準確的說出來。因為很難將營銷費用和經營利潤有效結合。
舉個簡單的例子:
快消行業喜歡在周末的時候進行試吃試用等地推促銷活動,標準化的公司都會有相應的費用預算以及投入標準。但是一場地推下來,銷售業績有多少變量是受到這個活動影響而變化的,往往很難說的清。有時候我們做同樣的活動但是業績差距很大,這里面有各種因素在影響活動的效果,例如天氣、話題、活動、競品等等。
這些問題采用單一的數據報表是很難得到妥善解決的,每年在做預算的時候,我們基本上也都是拍拍腦袋、看看以前,沒有更多充分的依據來決定營銷的費用和方向。
這種無法建立有效聯系和反饋的傳統報表,就是產生各種困惑的根源所在。由于沒有具備說服力的數據聯系,我們無法說出營銷的價值到底體現了多少,增長率、投入產出比這些數據到底有多少是受營銷影響的也無從判斷。
營銷分析儀表盤的力量
這個局面就導致了營銷系統作為指揮部,卻無法取得財物部門、人力部門、管理部門的有效支撐。各部門之間也沒有足夠的理由進行有機協作,因為大家也不清楚自己在整個系統中發揮的作用到底有多大。
公司業績增長20%,大家歡欣鼓舞,但是這種增長能夠簡單復制嗎?我相信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將越來越難,增長的背后一定是營銷和業務體系的有效連接,然而這種連接卻很難被我們抓住。
如果想在數據化時代保持領先,我們就必須找到方法,將營銷系統化,建立有效的、可反饋的、責任明確的可視化工具。這個工具就是本書提出的——營銷分析儀表盤。
這個工具的力量就是可以把不明確的結果明確化,這種明確帶來的效果就是我們之前的困惑將一目了然,從而開始進行有效的調整。
比如我們在迎接新媒體的時候,開始困惑一件事兒:做了多渠道投放之后,我們會迷茫于每個渠道的效果到底發揮了怎樣的作用。通過營銷分析儀表盤,可以建立跟蹤式的機制,經過一段時間的反饋調試就可以發現渠道的優劣關系,從而確立投放重點。這避免了曾經的一個狀態,就是我銷售下降了,花錢挑個渠道推一推,反饋一個不溫不火的效果,對進一步的營銷沒有任何指導。
強大的可操作性
同時這本書的最大價值在于,他不是空洞洞的給你一個概念工具,而是一步步的幫你組建可操作的模型,進而促使你在公司內部不斷完善合理的營銷路徑,一步步產生價值。
當然書本身不會給你帶來成功,合理的運用和對實際情況的準確分析同樣重要,建議閱讀者把這本書當成一個工具參考書,隨時拿來看看。
也希望大家都能建立起自己的營銷分析儀表盤,像駕駛汽車一樣,把自己的公司運作成一個良性循環不斷增長的新型公司。
此書屬于工具類著作,不是使用者讀起來會很無聊,但作為工具參考書,它絕對可以常備案前,經常翻翻啟發很多。
——END——
我是削寒,非典型80后。現在只做兩件事兒:思考未來&踐行當下。
如果這個分享對你有用,可以關注并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