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拖延正在拖垮你




每個人的內心都住著一個負能量的自己,為自己的懶惰、恐懼和僥幸尋找各種借口拖延,在本該有的行動之前樹起了重重無形的阻礙,而心里的阻礙確遠超行動本身的難度。

古時神話故事《西游記》里妖怪說等到把孫悟空捉到,將其與唐僧一起吃了,而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妖怪們也都未曾吃到唐僧肉長生不老。

天才達芬奇一輩子都在追求完美,而靈感也不斷的涌現,卻導致了大量的作品被拖延。據說《蒙娜麗莎》拖拉了4年,《最后的晚餐》拖延了3年,導致后期嚴重影響了他的人際關系,不然現在可能流傳著他更多點的畫作了。

據說大文學家雨果為了對抗拖延,光著身子寫作,命令他的管家將衣物藏起來,這樣方便他寫作的時候就不會到處晃蕩了。

拖延所帶來的心理成本比事情本身更累!

現互聯網快速發展,人們的時間都被碎片化,整塊的時間本已難得,且不說難事,就算是分分鐘能解決的小事我們可能都會給自己找借口拖延了。像我以前去物業拿包裹總要拖上好幾天,要么是忘了,要么心里想著特意為了件小事跑一趟不值得,想著出門回來的時候順道拿回來就行了,就這樣一個包裹也能拖上好幾天,還沒事的時候心里又會惦記著,以至于后面網購次數頻繁了,越覺得麻煩有一次我意識到不能再這樣下去了,便下定決心,事情這么煩,就盡快解決它。以至后來我只有在家一收到包裹到件短信,二話不說跑去物業那里取回。雖然與順路拿包裹相比多花了一些時間和體力,但心里再也不用去惦記它們了,在頭腦記憶中存留幾分鐘后便將其清空,別提多爽。

大到像求職換工作,很多人一邊埋怨著工資薪水低(拿著賣白菜的錢操著賣白粉的心),希望能到更大更好的平臺發展;另一邊又舍不得放棄形成已久的舒適圈,不行動將自己的競爭力提高。這種拖延病態不僅影響了本職工作,同時還影響著身心健康。

相比大事而言,小事雖小但給我們心里的負擔卻也不輕,所以第一時間先將必須的小事處理,是我們保存積極、從容心態的一劑良方。

一切的準備遠不如現在行動來的重要

很多人說,時機很重要,要先準備好再上場,可我們永遠都無法做好“完全”的準備。總有我們還未顧及的問題,總有我們能力的短板,總有我們未搜羅完全的信息,可因此我們就要一直準備下去嗎?顯然不是,只有你做出了實實在在的東西,你的思路才會更清晰,才能才得以切實地鍛煉,視野才更加開闊。例如像寫作,可能剛開始寫的時候很差,但是寫著寫著思路就清晰了,最后再回過頭去再行復盤整理,并不需要完全準備好再上場,可以邊上場準備或者先上場再適應,雖然一開始可能會摔的鼻青臉腫,但進步反而會更快。

等待也是有成本的,對于有些事情問題,都是不明確的,那就不要把希望寄托在虛無縹緲的時機上!

對抗拖延最好的辦法就是立即行動!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