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不顧一切縱身跳進那陌生的、不可知的命運,然后,以大無畏的英勇把它完全征服,不管有多少困難在向你挑釁。
——泰戈爾
2020年6月24號,我開了名叫“大專生不認命”的公眾號。在這個社會上,學歷是一種標識,專科學歷是我們高中不努力,自作自受的證明。大專生處于學歷的邊緣,被用有色眼鏡對待。
迷茫的大專生活
我本人曾經也是一名專科生。那時,我放棄了補錄三本的資格,來到廣州郊外的一座風景優美的專科院校就讀。
初入校園,總覺山清水秀,宣傳欄的海報上歡笑的人兒讓我感覺到青春的活力。
學校刻意打造的美好造成了我的錯覺。理想主義的我以為能在這個地方能找到努力奮斗,積極向上的伙伴。
只能說“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表面上繽紛多彩,實則里面腐爛至極。一堂課,聽者唯有二三,老師精心準備的干貨被視為糞土,只有段子才能引起我們的興趣。
久而久之,同學們無心,老師也無力,大家互相湊合著度過了每一學年。
我一開始總惶恐,這哪里是我想要的生活?只能說人的意志太薄弱,環境的力量太可怕!我也淪陷了一半,偷懶得心安理得,頹廢得順理成章。
我想很多人跟我一樣,明明知道自己在墮落,在下滑卻控制不住自己,因為我們看不到路,看不到同伴,不知道明天到底該去向何方?
父母替我們安排這么多年,突然放手讓我們自己去選擇自己的生活,反而讓我們陷入迷茫。
幸好,我只淪陷了一半,我對現實仍然保留著一絲清醒,我讀書(課外書)和運動的習慣沒有丟棄。或許因為這樣,我抵抗誘惑的能力比周圍人強了一分。
即使到了大二,我對高考的失敗仍耿耿于懷,我沒有忘記自己要專插本的決心。
專插本成功
我的本科生涯是在我畢業兩年后才開始的,一共考了兩次,中間經歷一些波折,在此不細說。因為求穩,我第二次考試選擇的是一所2B院校,終于以超過分數線90分的成績穩穩地考上。
許多人會詬病三本,視其為低端的本科。雖如此,但比起專科,兩者真的是天差地別。
我所在的專科院校,圖書閱覽室從來很少有人,接近0,等到學期末才會出現那么一些人,而在本科的圖書館內,即使是三本,也都坐滿了一堆人在各種看書和備考。
其他細節我們不對比,僅僅圖書館現象的差別便足以體現專科和本科之間的差距。
我以自己的經歷對比這兩類學生的行為,認為,根本原因是平臺的高低影響了整個學生群體的素質水平。
再差的本科,選擇也比專科多得多,他們可以有考公、考研、考編,
而專科生要做同樣的選擇卻困難重重,學歷限制了選擇的自由,道路卻有,希望卻無,漸漸地,破罐子破摔。
有些人會諷刺專插本的學生。認為他們只是去花點錢和時間去混個文憑,大談讀書無用論。他們的短視導致他們只能限制在短期的物質滿足上,忽略了認知的發展。
兩年本科生涯雖然短暫,但切切實實的努力讓我在思維上,格局上得到了完全的提升。
是的!這些形而上的收獲無法立刻帶來財富暴漲,可它們絕對會在未來幫助我得到更加長遠的發展。
求同道者
適而今,我已經本科畢業。我體驗到了本科生活的甘甜,也明白專科生活的無奈和心酸。
在某個瞬間,我突然生起了一種使命感,其實我是可以創造點什么的。我知道很多大專生是不想沉淪的,只因沒人幫忙,指引。
我沒有救世主的本事,沒資格充當權威。我只是想能借這個公眾號,讓不甘沉淪,同為大專生的我們看到一點曙光,一起成長。我們只是在沉睡,并不是死亡。
希望能用我專科到現在走過的路,讀過的書,流過的血幫助大家,和各位一起成長。
公眾號:大專生不信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