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QQ列表里有300多個好友,50多個群,我曾經(jīng)可以在和別人聊天閑侃的時候為擁有這么“龐大”的數(shù)字集體而感到得瑟、驕傲,以彰顯自己是一個人脈廣、朋友多、受歡迎的“萬人迷”,便于開啟自己的裝逼模式。
上個月,我在一個孤獨的、沉思的周末晚上,除了親人(避免引起恐慌)和一些網(wǎng)友(沒見過面)外,我刪掉了QQ所有人,包括我自認為的最好的朋友、最鐵的哥們等等,退掉了所有的群。總之,從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的所有同學、朋友的視野里消失。
我一邊刪的時候,心里邊還在一邊擔心:明天會不會電話被打爆?會不會短信不斷?會不會好朋友都發(fā)現(xiàn)我不在他們QQ列表里而到處找我?……這樣想著,我還是有那么一點點得瑟!(有時我就是這么自戀)當我看著QQ列表好友欄里就剩了自己一個人的時候,我懷著對明天的忐忑不安入睡了。
第二天,我一直睡到了十點鐘,兩個手機一點動靜也沒有,沒有未接來電,沒有短信,微信里也沒有消息提醒。打開電腦,一切還是原樣,沒有任何變化。我感覺非常驚訝。
第三天,什么動靜也沒有。
第四天,
第五天……
我突然就啞然失笑了。
為什么呢?
因為一直以來就有離開社交網(wǎng)絡的想法,卻一直猶豫不決。總是會擔心,是不是有人留言了,是不是有人評論我的照片了,是不是有人@我了,是不是有人在網(wǎng)上找我有事情。一天拿起手機數(shù)十次,看那個個人中心的紅點點,就覺得對網(wǎng)絡還是難以割舍,一直以為自己是多么多么地重要。但現(xiàn)在,突然就明白了,其實自己根本不重要,或者,沒有當初想象的那么重要。
你以為好友會天天上網(wǎng)查看自己在不在?你以為把QQ好友刪了是一件地動山搖的事?你以為自己突然這樣消失大家會滿世界找你?
都沒有。
再看看我的微信,近200個微信公眾號(取消關(guān)注了一大批,今天算了一下還剩128個),18個服務號,微團購,10個微信群…還不包括騰訊自己推送的新聞、游戲。我的公眾號幾乎涵蓋了方方面面的知識,廣告文案、美術(shù)設計、詩詞歌賦、琴棋書畫、游戲運營、新聞評論、電商分析……
越害怕自己的無知,所以才用一個又一個公眾號來充著門面。這種對無知的焦慮,讓我對公眾號里推送的內(nèi)容都進行快餐式消化,囫圇吞棗,不得要領(lǐng)。但,似乎明明心里自卑得要死,還可以在別人面前牛逼閃閃地晃一晃手機“看,我可有200多個公眾號呀”來顯得自己多么牛,多么博學。其實,由于公眾號太多,現(xiàn)在反而已經(jīng)完全不看任何公眾號了;除此之外,我還有3個微博賬號,更不要說人人網(wǎng)、朋友網(wǎng)、知乎……
突然想起來一個事兒:在上一家僅20人的網(wǎng)絡營銷公司里,當初面試時HR騙我說公司有500人以上的規(guī)模,咱們這兒是分公司而已。其實,就是給自己打廣告吧!當時自己信了。后來,老總經(jīng)常大半夜12點的給我們上課洗腦,說未來一年會讓中間大部分人成為百萬富翁,當時聽了心里還特別激動。后來,老總為了證明自己人脈廣博,經(jīng)常給我們員工秀他的微信通迅錄總數(shù),在我們面前揚著手機說“看!已經(jīng)4900多人了,我的目標是加到一萬多人哦!”當時云游控股公司在香港上市,我們作為其中一個合作公司,老總到了香港,和投資人蔡文勝合了張影,分享在朋友圈,總監(jiān)、主管都立馬轉(zhuǎn)發(fā)……現(xiàn)在想想,幸虧被沒洗腦(很多同事死心踏地累死累活兩千塊在那干幾年)。不由得讓我想到了當初錢鐘書在寫《圍城》那個方鴻漸回國,別人問他和大哲學家羅素的交情,想來真是讓人發(fā)笑了。當然,這是閑話。
社交網(wǎng)絡,說白了,就是人與人之間借靠互動來證明自己那如同空氣一樣稀薄的存在感!我們喜歡被人點贊、點轉(zhuǎn)發(fā)、點評論、點留言……
譬如,我注意到,當初我去知乎,我只是為了找專業(yè)的答案,后來自己也通過一些現(xiàn)有知識回答一些問題。但是,一旦我開始回答問題,我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總是點開知乎,看消息那欄有沒有關(guān)于自己的新提醒,在意是不是有人點贊認同,在意是不是有人評論。回答答案當然是好事,但慢慢地,就會變成為了點贊而去回答。當然,這作為知乎的一種激勵機制也是不錯的。
再來說簡書,以前沒有人關(guān)注到自己的文章的時候,我就純當和有道云筆記一樣功能的文字記錄地方罷了??梢坏┯腥碎_始給自己的文章點喜歡,那個小喇叭開始出現(xiàn)紅色提醒時,寫作的時候,注意力經(jīng)常被分散,而且會增加自己刷簡書的次數(shù)。
所以,我從來沒有直接在簡書的界面上寫過文字,雖然它的界面已經(jīng)非常完好了。寫文字時,我總是每次都要關(guān)掉所有瀏覽器,隱藏工作QQ,在有道云筆記上把文章寫好,再把它們復制到簡書上去。
這么說吧,遠離社交網(wǎng)絡快一個月了。仔細總結(jié)下來,利大于弊。
一、時間被集中,做事更加專注,比如我現(xiàn)在居然可以堅持練毛筆書法了
二、被分散到社交網(wǎng)絡的時間用來學習軟件、看書進行自我提升,深度的學習比碎片化的微博段子、公眾號雞湯營養(yǎng)豐富全面
三、明白自己不重要,可以安心做事,有事情直接打電話解決
四、多了獨處和思考的時間
五、寫了一些沒什么營養(yǎng)但至少能看到自己軌跡的文字而不是十幾個字的說說
科技發(fā)展到今天,人卻越來越宅,越來越寂寞孤獨。實際人,我們已經(jīng)變成了被電子產(chǎn)品、被互聯(lián)網(wǎng)操控的木偶,喪失了一切對現(xiàn)實生活對外界的溝通、思考、觀察能力。有時候,是需要走出來,回歸“人”的本身了。
電子產(chǎn)品、社交網(wǎng)絡、移動應用……它們當初設計的初衷,就是為了讓人類更好的交流溝通,不要一味的出發(fā),而忘記了當初出發(fā)的目的。
所以,假如我能順利度過現(xiàn)在的抑郁狀態(tài),多年以后,我應該感謝因為它帶來的這種自我思考和一個人的獨處,讓我想通了一些東西。
最后,如果你覺得連手機電話、短信都要干擾到自己。很簡單,不用關(guān)機,打開“飛行模式”,拿起書本,你的世界,就終于安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