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擁擠的人群中,總是想趕快逃走,躲到一個相對安靜的空間;總是被音樂或美術作品深深地打動;生活中的變動會造成忐忑不安的情緒;在朋友提議聚會的時候,總是編造理由給自己獨處的空間;對高分貝的聲響、強烈的光線具有很強的應激反應;總是需要“停機時間”自己一個人獨處;這些反應和行為都不是膽小和孤僻所致,而是因為你是個高度敏感者,對周圍的環境具有超高的敏銳度,對自己的內心則有很強的保護欲。
這本被翻譯為15國語言的經典讀物《天生敏感》,以敏感這個話題為脈絡,解釋了什么是敏感,怎樣認清和正視自己的敏感特質,導致高度敏感的原因,以及高度敏感者在社交、工作、情感中應該怎樣去保護自己的特質,最后為讀者提供療愈方法。
《天生敏感》不像其他心理學讀物晦澀難懂,而是從人物案例出發,去解釋現象和剖析原因。教會人們正視自己的敏感特質,它讓讀者理解,敏感并不是一種病癥或者性格缺陷,敏感的人反而能利用這種特質,發揮自己的長處,去完整自己的人生。在人際關系、職場工作、情感等方面,指出高度敏感者的弱點,提供科學的方法規避敏感行為所帶來的困擾。
在社交方面,高度敏感者會十分被動,由過激的狀態容易引發社交不適癥,不能從容的與他人交談,甚至回避交談。作者提出的一個緩解癥狀的方法是挖掘一個良好的人格面具,并學會使用它。人格面具并不是虛偽,而是針對不同的人、不同的場合,坦率的程度不同。
在親密關系方面,高度敏感者通常陷入“暴風雨般的愛情”,容易一見鐘情但是迅速厭倦,在愛情中不知所措并且缺乏安全感,這是因為當與他人親密時,高度敏感者傾向于保護自己珍貴的內心生活,無法做出一段關系中所必需的妥協。雙方坦誠溝通,讓對方理解自己的情緒起伏,尊重敏感者的獨處空間,在最適合的情況下,努力平衡彼此的需要,有利于高度敏感者親密關系的延續和成長。
作者通過描述行為和現象與讀者產生共鳴,站在客觀的角度進行剖析,進而提出解決方案。邏輯清晰并且貼合實際,讀者容易在行為對比中反思自我。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特征,它不完美,也無法變得完美,人只有正視自己的性格特征,才能選擇更適合自我個性的方式去生活。
《天生敏感》讓我找到了許多問題的答案,尋找答案的過程可以使靈魂得到滿足。我想我們在感性上遇到的困惑,總是要依靠理性的科學解釋去探尋本質。處理陰暗面最好的方法就是了解它們并與之結為同盟。
我們在自我完善的過程中遇到最艱巨的任務并不是回避外面的世界,而是要走出自己的內心。在世界上任何一個人想要獲得真正的救贖或啟示,只能努力克服艱難的個人問題。
《天生敏感》給我最大的啟示,并不是怎樣解決敏感帶來的問題,而是讓我明白在個體化的過程中要學會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人不應該去尋求抽象的生命意義。
一個人永遠也無法抵達完美,追求完善其實就像環繞一個中心運行,穿過不同的意義和聲音,最終越來越接近中心的過程。所謂完整的人格關鍵在于找到對自己來說是善的東西,然后緊緊抓住它在不完美中來實現完整。
敏感是上天為你做的獨特安排,如果能接納它、欣賞它細密的感受力,就不再是你的負擔和羈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