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叫不醒的,只能痛醒
人教人,教不會;事教人,一次就夠了。
俄國小說家克雷洛夫講過一個故事。
有只狐貍,平時走路喜歡把尾巴卷起來。
別的狐貍看到了,都勸它放下尾巴,這樣在走路時就能掃去自己的腳印,避免被獵人盯上。
這只狐貍卻不以為然,覺得憑自己的聰明,絕不會被發現。
一天,它正像往常一樣大搖大擺地走著,有個獵人悄悄跟在后面,突然舉著槍朝它撲過來。
它嚇得魂飛魄散,拼了命奔跑,最終拖著一條傷腿逃出生天。
從那以后,無需人說,它自己就老老實實地將尾巴放了下來。
生活中很多人也像這只狐貍,再好的道理都無法使之明白。
直到受過一些傷,吃過一些苦,撞得頭破血流,這才徹底醒悟。
人教人,教不會;事教人,一次就夠了。
一個人只有經歷人情冷暖,嘗過酸甜苦辣,才能認清生活,頓悟人生。
01
一朝落難,才懂得真心不易。
楊絳先生說過:
“當你身處高位時,看到的都是浮華春夢,當你身處卑微,才有機會看到世態真相。”
人在得意的時候,總覺得身邊盡是交好之人。
只有在低谷時,才能把人心看得真真切切。
明代文人李夢陽自幼聰明過人,21歲時就考中進士,被授予戶部主事一職。
一時間,地方官員、富豪鄉紳紛紛前來與他結交。
但好景不長,由于風頭太盛,他受到外戚張延齡的嫉妒。
沒多久,張延齡便以謀反罪誣陷他,皇帝大怒,下令將他打入大牢。
在獄中,李夢陽給昔日把酒言歡的朋友們一一寫信求助。
沒想到信寄出后,全部石沉大海,沒有任何回復。
就在他最絕望時,有個以前來往不多的人,叫康海,挺身而出,為他四處求情。
康海找到大太監劉瑾,答應成為他的幕僚,換取了李夢陽的性命。
李夢陽得知后,忍不住感嘆:“沒想到最終救我的,竟然是對山(康海的號)。”
出獄后,當初那些朋友又熱情地找上門來,李夢陽一概拒之門外。
他推掉了很多宴請和邀約,此后也只與康海等少數好友來往。
有句話說得好:“事不出,不知誰近誰遠;人不品,不知誰濃誰淡。”
時間是最好的過濾器,歲月是最真的分辨儀。
在你得意時靠近,落魄時離開的人,不必將他請進生命里。
那些在你患難之時,依然愿意留在你的身邊,在困頓之際,依然愿意拉你一把的人,才值得你真心相待。
尚和道~瑜伽+冥想+心理學+深度分享讀書會身心成長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