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公司實習的大二妹紙問我,她是不是應該去學ACCA(國際注冊會計師)?
原因很簡單,聽說做會計很穩定,適合女孩子,室友都在學,她得隨大流。
即使她根本不知道會計到底是做什么的。
這個答案很熟悉是不是:
從小,我們不斷被告誡要合群,走別人走過的路,才是安全快速的捷徑。
隨大流的選擇永遠不會錯。
沒有界限的職業選擇
究竟是對是錯?
我有個大學同學,在當時的學校尚非target school的情況下,拿到某知名美國投行IBD的offer,成為我們那一屆薪水最高的同學之一。
他是如何沖破所謂的“不可能”,拿到自己夢想職業的敲門磚呢?
先來回顧一下多年以前,我在大學的時候是怎樣面對職業選擇這件事的:
我像大多數人一樣,選擇了較為容易的輔修專業以便提升GPA,至于這些課程對以后的擇業是否有益則毫無概念。
看到周圍的同學都開始找實習,我也慢悠悠的報名了學校提供的實習機會,本著“旅游”的態度去新加坡度過了一個暑假。
畢業前夕,我掂量了大多數人的去向,冥冥之中有個聲音告訴我:
跟著大家的步伐總不會錯。
那個時候,投行對我來說還是新鮮又刺激的詞匯,我連PE這兩個字母代表什么都還不太明白,科技公司更是跟我的專業沒有絲毫關系。
而我這位大學同學,一路走來就格外特立獨行,其實如果他隨大流,結果也不會差。
然而,他輔修的課程雖然和專業聯系不大,卻科科都能為他以后的職業添磚加瓦;在大多數人對實習還抱著可有可無態度的時候,他已經在一家PE任勞任怨了;他去蹭別的學校舉辦的企業宣講會,認識更多的人,勇于向大佬介紹自己,讓他們記住他。
大多數人還在海投,他卻已經找人內推了。
大多數人沒有做職業選擇并不是因為做不了職業選擇,不要讓別人的選擇定義你的邊界。
所謂的邊界不過是自己賦予的枷鎖,所有的不可能都只是看似不可能。消除職業選擇界限的方法,無非是不斷學習、擴大圈子,擁有認知、視野和人脈。
有時候,哪怕是一場促膝長談都能為你解鎖新的機遇。
好的職業發展
需要你忘掉人設不走尋常路
我有個高中同桌,是我非常崇拜的人。
他高中的時候就熱愛德國文化,在我們這些普通學生還懵懵懂懂,整天糾結于學習課本知識的時候,他就開始利用業余時間自學德語。
選擇大學的時候,他并沒有像大多數文科生一樣去學經濟學法律,而是選擇去德國攻讀理工男的首選——計算機專業。
他對iOS開發有極大的熱情,自費越洋參加過兩次蘋果WWDC全球開發者大會(不是每一個程序員都有這樣的熱情和動力),把業余時間放在提高技術上,還把自己寫的APP放在APP store上賣,每個月也有多則幾千少則數百歐元的“菜錢”進賬。
如今,這個一天都沒在美國留過學的曾經的文科生,已經坐著公司提供的商務艙,從柏林飛到舊金山,開始了他在Facebook硅谷總部的工程師生活。
職業發展和談戀愛多少有些相似。
首先,安全感都是自己給的,做你熱愛的事情才能做得好,做得好才最有安全感。
其次,不要用人設框定自己,就像不要框定自己只約會哪種類型的人一樣,文科生也可以成為很棒的工程師,從未留學美國的人也可以加入美國最好的科技公司。
職業選擇的原則,
是不受所學和所愛的限制
我特別喜歡知名學生機票預定網站StudentUniverse創始人Fredrik Carl Stormer的職業經歷,覺得他的人生才能稱之為精彩。
Fredrik畢業于新英格蘭音樂學院爵士表演系,擁有曼哈頓音樂學院爵士表演碩士學位和哥倫比亞大學的藝術管理碩士學位。
按說,這樣一位根正苗紅的音樂家最應該走的非藝術道路莫屬,我相信他身邊大多數人也都走了這條道路。
然而,出于對科技的熱愛,他卻選擇加入IBM,在互聯網、電子商務和管理咨詢多個領域做的順風順水。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后,他和友人聯合創辦了專門為學生服務的優惠機票預訂平臺,也就是后來的StudentUniverse。
如果你認為這就是Fredrik的終點,那你就錯了!
離開StudentUniverse后,他又加入了挪威某航空公司擔任CMO(首席市場官),還在INSEAD和LBS講過課,發表過哈佛商學院案例,如今又重新專注于他自己的爵士樂教育項目,輕松跨界多個領域。
彪悍的人生從來不會偏安一隅。
寫在最后
連續創業者、眾包設計平臺Minted的創始人Mariam被問及work-life balance的問題時,是這樣回答的:
I think that if you are passionate about your work, it does not really seem like work.
(我認為如果你對你的工作充滿熱情,它便不再像是一份工作。)
當你在自己最擅長(而不是別人最擅長)、最熱愛(而不是別人最熱愛)的領域一展拳腳的時候,工作便會自然而然的成為你生活的一部分,你怎么能balance(平衡)一個部分和一個整體呢?
當然,如果你隨大流成功了,很棒,恭喜你。
如果你不隨大流,在自己真正熱愛的領域活出自我,也許那才能體現人生最重要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