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開會,幾個剛離開學校沒多久進修回來的小妹妹發(fā)言講進修心得。我突然被她們感動。就是那種感覺,怎么形容呢,就是“一臉淳樸的膠原蛋白。” 那種氣質(zhì),不是漂不漂亮的問題,不是在我們這種工作多年的人身上能看到的,那種氣質(zhì)沒有任何矯飾天然而成,是生命本來的一部分,在學生時代特別凸顯。想當初,我們大都是這個樣子從學校走出來 ,淳樸、陽光,還有一臉膠原蛋白,樸素動人。后來,走進生活,臉上開始有了焦慮,緊張,發(fā)力等表情。生活中我們各負其責,為生活而奔波的辛勞都是值得稱贊的,只是那充滿朝氣的淳樸的膠原蛋白臉卻讓我覺得生活特別特別地美。覺得有這樣美的畫面,生活再怎么努力都是好的。
還有一次,跟女兒去參加英語培訓機構(gòu)組織的“萬圣節(jié)”活動。同來的小朋友都裝扮起來,這里“洋節(jié)”的氛圍濃厚,有教英語的白皮膚黃頭發(fā)外籍老師,還有鬼屋等娛樂設(shè)施。男孩子蝙蝠俠、蜘蛛俠,巫師,鬼的造型挺多的。女孩子則偏向于女王、仙女、芭莎公主,精靈等裝扮。整個晚會十分熱鬧而充滿異域情調(diào)。
突然,從一扇門里走出來一個小精靈,她五六歲樣子,頭上有兩個可愛的觸角,一身藍色炫光的精靈服,手里拿著一個尖端帶有核桃大星星的法器。那雙烏黑的亮晶晶的眼睛里有稚嫩、好奇、探尋,在微暗的環(huán)境中,像一束光突然照進我的心里,頃刻間我覺得真來了一個小精靈,她給我心底注入一股靈動的光。我被那雙眼睛給感染了,仿佛有無限美好蘊藏在這雙清澈的眸子里,讓我一見便不能忘懷。此后很長時間里,我一直在問是什么讓自己如此心動而難忘,也說不出個所以然,總之就是覺得好。過了十幾年還是能記起那雙烏溜溜的眼睛里好奇地探尋,我有限的表達能力竟然無法表達出心中的美好感覺,便一直這樣的封存在記憶中了。
我有寫日記的習慣,某次一篇日記寫出來,老公拿去看,他竟然被逗笑了,說:“這篇你可以拿去投稿。” “投稿?這篇文章什么深刻的內(nèi)涵也沒有,就是嬉鬧生活,投什么稿。” 我敷衍著。雖然如此,但那段時間文思枯竭,也沒寫出什么文章,于是我還是改了改,湊了個數(shù)投了。一個月后,文章見報,這真的是意外之喜,我壓根就沒想到它能發(fā)表。老公說,你這文章樸實,接地氣,是真性情,所以能發(fā)表。后來,我文章投稿之前都讓他先看一看,純粹用一個讀者的眼光,征求一下他的閱讀體驗。讀者直接地閱讀顯現(xiàn)出的是最自然的感受,有些自然的東西是文章精雕細琢多次修改后可能喪失的。而能感人的往往是生活中那些自然流露的細節(jié),它們往往是那些深刻的東西淺顯化表現(xiàn)。寄予厚望的文章沒有給你帶來所期望的結(jié)果,不抱希望的卻發(fā)表了,我覺得就是那一抹叫“真性情”的東西打動了人。那里面淳樸自然沒有任何矯飾的成分,讓人覺得美好。
想想這些沒有關(guān)聯(lián)的幾個片段,突然覺得它們不是沒有關(guān)聯(lián),他們都是在極其自然的狀態(tài)下流露的自然的美照亮了生活的某個瞬間,讓人心生歡喜,不能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