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手翻翻《我的阿勒泰》,書還不錯的,雖然沒給我要一口氣讀完的沖動,但勝在靈動自然。有篇《打電話》還蠻有意思,印象頗深。因為語言不通,作者家的小店電話生意總是比旁人家紅火。哈族小伙子常排隊等電話和心上人說說話,情話多少羞澀,在旁者如果是外族人,就減少了很多尷尬。看到這里,我這個青春不在的女性,也被暖得會心一笑。
類似這樣的事情,我似乎也經歷過一次。他是我初中同學,念到高中就退學了,隨后各處上班,也沒個定性。我所成長的小城鎮里,沒有念大學的同齡人也不算少,所以我不覺得有什么不妥。反倒是認為他機智聰明,有點才華。現在想來,無非只是表達能力略強,感情豐富罷了。
我那會兒剛大一,沒什么規劃,整天就瞎吃瞎玩,是個真正意義上的胖女孩。總的來說還是比較快樂的,不像現在,接收過多「我身高165,體重50kg,立貼減肥求監督」或者「漂亮的人才有青春」這些信息,人很難不苛刻定位自己。
我們常聊天,反應都不遲鈍于是笑點多,心思也算細膩所以暖心窩。有點小曖昧也理所當然,只是他經歷得多所以風平浪靜,我佯裝淡定實則人仰馬翻。那會兒他在江西,跟著親戚做什么小工程吧。某天晚上在一個小賣部給我打電話。噢對,那時候哪有什么微信line,后臺能掛上QQ的手機就讓人羨慕的要死,一個月100M流量應該會玩瞎雙眼。我抱著小手機開心說話,又邊替他心疼長途話費。能聊什么呢,無非瞎扯。偶爾幾句話,隱晦含糊,聽了人忍不住撅起嘴,含著笑,對著天花板白一眼,好神經質的撒嬌吶。
偶爾他嘆聲氣,我便抓住,"喔,和我說話這么累啊。"實則心里早自作主的否認了。
"怎么可能,和你說話時我就一直是笑著。"他的辯解,讓我簡直飄在空中下不來。
"切!誰知道呢!"我繼續作到不行。
"嘖,不信你問老板娘!"他略帶玩咖口吻,我一陣暢快。
"喂,什么事?"電話里幾秒鐘的嘈雜,一個中年婦女的聲音響起來,帶方言味兒的普通話。他還真的把電話給老板娘了。
"呃……那個打電話的男孩子高興么,笑著的?"我也急忙調整為普通話問她,生怕對方埋怨我無聊。
"啊?喔,高興,笑著,嗯,啊。"又是嘈雜,電話給遞回去了吧。
"信了吧?"語氣是安慰多過驕傲。
"誰知道你一直笑什么呢。"我還在那條不明說的界限里踢踢碰碰。
"真蠢。"
就是這樣的一件小事,記到現在,反倒是他,很少憶起。可能女人也會只因浪漫而記得愛情,成熟后提及年少時的小感情,并不都是此情可待,也有部分是幼稚到略微尷尬。再或者,那也根本不是愛情。無非一場輕松的曖昧,愉悅身心,不用上綱上線確保售后服務。
至于后來呢,我發現匯集我所有的熱情于一人身上也抵不過他分散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更何況那時也開始接收殘酷訊息,即使只看心靈美,也煲不出雞湯。不時偷偷看他近況,那會兒還是靠QQ空間呢,心里碎成渣牙齒咬成沫的明白了,人多情不可怕,就怕會寫會表達。
不管怎樣,我也收獲了一個暖暖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