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寫了幾篇文章,得到了大家的喜歡,上了熱榜還被思想聚集、麥子熟了等大號轉載。
也收到了一些讀者的來信,和大家進行互動。
有人說我的文章對他啟發很大,新年第一件事就是讀完我在簡書上所有的文章;有的人也參考我的計劃列出了自己的2018年度計劃(詳見文章:《刷遍朋友圈的2018年度計劃 |努力實現100+個目標,我就是想要開掛的人生!》);有的人也有自己的一些困惑需要解答,比如:如何走好大學的路?年紀越來越大了、依舊很普通怎么“逆襲”等等。
在身邊人看來我可能是一個異類,放著安逸的生活不過,每天去折騰,但是我覺得:人為什么要和別人一樣,不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呢,我們又不是活給別人看的。
這兩年認識了一些牛人,看他們的朋友圈或者跟他們交流的時候,你發現人和人拉開差距的,除了財富、能力等,關鍵還是認知思維、行動力聚集方向,思維模型決定了你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決策,而這些決策,會直接間接影響今后人生十幾二十年的人生歷程。
今天分享五個讓我受益匪淺的思維模型,希望對你有啟發。
1、做時間的朋友,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時間
我們經常聽“時間就是生命”,告訴我們一定要珍惜時間,像珍惜生命一樣。
曾經看過一個TED的演講,上面提到一個記錄時間的方法,如果我們將自己的一生的時間用方格子來表示的話,一個月是一個方格子,那么人的一生也就是900多格。當時間流逝,過去一個月,意味著你的人生時間的格子就少一格,我聽到這個概念,真的很吃驚頁很害怕,我快30年了,時間的格子已經被涂掉了3分之一。
一個格子是一個月,如果這個月你什么也沒干,或者低水平重復,那么浪費的就不是這么一個格子,而是變相自殺。
所以我們要和時間做朋友,要把每一個月都用好,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或者成長,那么你回過頭來也覺得“哇,這個月我學會游泳、學會了練字,英語進步了,真有意義......”。
浪費生命是變相自殺,浪費別人的時間就等于部分謀殺。
在網絡社會上,我們經常貿然的尋求他人的幫助,僅僅是“我遇到了困難”,比如有人問你:
“你說的TED視頻在哪里看到”
“在網易云課堂”
“是不是APP?”
那個時候你在忙,你也不知道所以大多我們選擇不回復或者說不知道,畢竟我們是陌生人。
還有的朋友圈的陌生人在你忙的要死的時候,還會群發信息“給我家寶寶投個票吧?”“你寫東西比較好,幫我改下稿子吧?”“你不是會設計嗎?給我們設計個logo,好嗎”“那個公務員考試你是怎么準備的,分享下你的經驗吧?”
拜托,其實我們不認識,而且我也在上班,在加班,累成狗了,我可能真的沒時間。
每個人的時間價值都與你的同等重要,都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如果你都不想浪費時間去百度一下、尋求答案,那么你怎么那么理所當然的讓一個陌生人為你浪費生命呢?
所以尊重自己的時間,讓自己的每一天都有價值。尊重他人的時間,你都不想浪費時間,你怎么那么自信別人愿意為你浪費自己時間呢?
2、有計劃的過好一天等于賺到了
時間很重要,有的人更是說“時間就是金錢”,那么如果能夠更好的利用時間也就意味著賺到了。
很多人一天都渾渾噩噩的過去,睡覺前問問自己“我今天都忙了什么”可能有的人就不知道,好像做了啥但是又好像記不下來。
做事要有計劃,這是我們從小就被教育的,所以高效的人會列計劃、會安排行程,我的方法是寫晨間日記。
不要覺得寫晨間日記或者列計劃是浪費時間的事情,并不是,它可能只需要兩三分鐘就夠了。拿一個筆記本,今天要干啥、簡單寫出來,比如要工作計劃3件事,匯報工作、完成某項重要任務、與領導客戶溝通等,8小時外的,讀書20頁、寫文1篇、健身房1小時......隨時增加或者刪減,完成一項劃掉一項,千萬別小看這點,會讓你清晰的知道你這一天究竟干了啥。
如果再拓展,你可以再列出來“今天的完成情況”“今天的總結”“今天未完成的計劃”等等。
有計劃的過好每一天,你的人生也不會太差。
3、問題不是問題,解決問題才是問題
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麻煩事情,比如錢包丟了,證件丟失了,一個報告不會寫等等。
這個時候你抱怨是沒有用的,這個時候只有解決,減少損失,把卡該掛失的掛失、該補辦補辦,不會寫的報告要么去學習一下、要么請教領導或同事,要么讓別人幫忙。因為問題不是問題,解決問題才是問題、才是關鍵。
同時,要有迎難而上的問題解決意識。
曾經看過一篇文章也說到這點:
知乎上有條熱問:在情商高的人眼中,這個世界是怎樣的?
有這樣一條回答簡短而深刻:沒有什么問題是不能溝通的,沒有什么矛盾是不能解決的。
很多人面對困難只是會選擇逃避,這是大自然優勝劣汰的本能,畢竟原始人特別是弱者面對兇猛的野獸等等都會先逃避。
但是強者都會想更好的辦法去解決,克服躲避起來的本能,邁出第一步想著制作工具去制服、去想各種辦法去解決麻煩,解決問題的能力越強,人會越優秀,成就就越大。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一個小男孩在搬石頭,父親在旁邊鼓勵孩子,只要你全力以赴,一定搬得起來。最終孩子未能搬起來,他告訴父親:我已經拼盡全力了。父親答:你并沒有拼盡全力,因為我在你身邊,你都沒有請求我的幫助。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所謂迎難而上的解決問題,態度上要樂于溝通,手段上要窮盡一切可能。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鼓勵我們,只要我們去做就好,如果瞄準卓越的目標,努力下來,至少能取得中等的成果。
辦法總比問題多,辦法都是人想出來的,腿勤、腳勤、嘴勤、腦勤,努力到不能行,真的會山重水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
4. 功夫在詩外
最近我在學習一些寫作高手的文章,那些比較出色的自媒體人的做法。
發現那些做的好的,不僅僅是寫作這一個本事啊,而是一種復合能力。
比如你看時尚博主的公號,不僅要自己會寫,把時尚的信息、品牌使用技巧、穿衣搭配等等用語言表達出來,還要自己學習時尚的知識、自己學會打扮和護膚、會拍照、會當模特等等。這些都是寫作公號之外下的功夫。
簡書一哥彭小六,為什么在寫作干貨的作者中脫穎而出,就在于他的PPT制作的精美,還有手帳,排版更是爐火純青,這是許多寫作者不具備的,也就是我們說的“功夫要用在詩外”。
所以你以為寫作僅僅是寫出優美的句子嗎,不,你錯了。要寫出好的文章,首先你是真誠寫作的,以文字和大家交流,同時,你還要懂美學、懂欣賞、懂讀者心理、有干貨、會排版、會視覺化傳達、會配圖、多思考、多互動等等。
所以任何一個優秀的作者都會在文章之外你看不到的地方默默努力著。很多事情也是如此,成功不容易,需要你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多努力,才可能更容易進步。
5. 不要戀戰
很多人之所以一開始進步快,后來進步慢了,可能是遇見瓶頸了,但有可能是一種心態的問題。
有讀者問我“很多人學習很勤奮,在學校成績優益,可是一到社會上便默默無聞,成了庸庸祿祿之人。這是為什么?”
其實就是有些人太看重過去,活在過去了。你在一個方面成功過,那有可能是努力的作用,但是別忘了中國有句老話叫做“天時地利人和”,需要方方面面的因素。
曾經你的成功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是一換了環境、換了時機、換了標準,你一定要適應,不斷的強化你的核心能力,千萬不能戀戰,留戀過往的成績。
許多優秀的作者,你問他最滿意的作品是哪一部,很多人的回答“下一部”。問優秀的導演,哪部電影最滿意,“下一部”,因為努力完成了,都是過去式了,努力向新的目標挑戰。
現在我寫文就是這樣,寫了所謂的“爆文”我開心,那可能是運氣好,接下來我還是會老老實實繼續寫好新的文章。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擴展閱讀量、不斷的書寫,保持著對文字的敬畏和真誠,寫下去。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如果喜歡,請點個贊,如果有問題可以留下評論或者私信,盡力去解答,歡迎分享!謝謝你!)
自薦首頁文章(閱讀量上萬、過千贊或評論多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