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財商,首先要樹立一個正確的財富觀,錢只不過是一個工具
平日觀念里說富人是丑陋的是為富不仁,我們還經常會聽到,某某有錢就一身銅臭味兒
其實富人都是在忙著賺錢,忙著工作,只有窮人才會忙著寫東西,詛咒富人金錢本沒有錯,而錯在金錢上滋生的那些貪婪,恐懼,無知如果把金錢當成了目的,那它就不再是工具,金錢也就徹底的變了味道我們常說錢不是問題,問題是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
對錢我們是又愛又恨,同時我們又會說錢買不到快樂幸福愛情和婚姻,錢不能和道德與人的一切劃等號
那到底該怎么樣看待錢呢?
錢是一個人生活的基本門檻,錢不能買所有的東西,但好多東西都是基于你有錢之后,你的人生要追求其他的目標你的世界有了錢,你才有權利追求愛情,友情,親情,以及思想道德上的解放,如果沒有足夠的錢,我們的世界里就只剩下錢這一目標我們積聚一定數量維持生活的錢,我們就可以追求夢想,追求友情,親情,愛情
不能讓錢成為我們追求其他美好東西的障礙,那我們怎么才能賺到錢呢?
首先我們得充滿對錢的熱愛,時常表現出這種熱愛,他才會光顧你。比如邏輯思維的羅振宇,干脆說他就是要做生意,所以堂而皇之的賣書賣知識,他不覺得這有什么丟人一旦我們有了錢,也不要被金錢蒙蔽了雙眼,我們要盡量在金錢中間找到一些快樂的事情當我們一旦獲得了財富,也就具備了選擇放棄的反向權利。我們可以選擇那些更幸福的事情,遠離那些讓我們感到厭惡的東西吳曉波老師就說過,我們應該把時間浪費在美好事物上,但這些是建立在足夠的財富基礎上
很多人都會思考,我為什么會貧窮呢?除了沒有一個好爹之外,到底做了哪些錯的事情才導致現在的窘境?
哈佛大學教授研究工業革命之前,歐洲農民只有1/3的時間用于生產,其他時間都很懶散
有人說正是因為不努力工作而導致了他們的貧窮現在看我們周邊,經常有一些人號稱忙成狗,但依然很窮,到底是因為什么呢?首先可能因為你缺少智慧,智慧是一種知識和思維能力的集中體現。二戰后德國和日本變成廢墟,為什么20年之后德國和日本又都是強國了?而我們可是中蘇美英四大戰國之一,為什么70年代的時候我們卻陷入了經濟崩潰的邊緣?主要就是智慧上的區別,德國日本被炸掉的都是固定資產,而他們腦中的知識和無形資產沒有消亡
他們即使戰敗,也知道怎么蓋房子,怎么發展經濟,而我們從來就沒有經歷過工業化我們得先學怎么建工廠,怎么發展經濟,一邊學一邊還要摸索自己的路結果免不了走彎路和鄉間小道,怎么和拿著GPS在高速路上狂奔的去賽跑其實我們可能也不想成為富人,雖然誰都想賺更多的錢,但只是想想沒有野心
野心是一種格局,更是一種行動
馬云創業的時候就有進入世界500強的野心,他現在要成為世界的第五大經濟體,我們可能想都不敢想,沒想過自然就不敢做,有個好項目能賺很多錢,假如讓你辭職創業,你敢嗎?
想必我們大部分人,得到的反饋還是得有份穩定的工作
當年馬云在媒體人中間招聘個公關總監,一位很牛逼的雜志總編被看上,希望他加入阿里巴巴擔任公關負責人但他想來想去,最終沒敢去,隨即推薦了一個小弟,結果這個小弟在90年代末加入了阿里,現在手上的股票價值已經破億這是命嗎?也許就是魄力的問題吧,只有勤奮才能換錢,當我們睡覺的時候,玩兒的時候打游戲的時候,別人在讀書做培訓,加班很多人在主業之外還做了很多副業
比如騰訊,他們的主業就是尋呼機平臺,而在業余時間負責開發了QQ,如果沒有騰訊的勤奮堅持,中國的互聯網歷史也將改寫
我們都想選擇穩定,想安于現狀,在這個快速變化的社會,從來都沒有穩定的工作,只有穩定的窮著明明看到自己所從事的行業正在飛快的下沉,而旁邊就有一艘大船駛過,很多人還是害怕冰冷的海水,寧可自己跟船一起下沉,也不愿過去求生在猶太人的世界里有一個故事,某職員問老板,我該怎么更加勤奮才能像你一樣成功?結果老板卻說,你怎么知道我很勤奮呢?當年我給別人打工的時候確實要比你們勤奮,但現在早就不那么勤奮了但卻賺了更多的錢,發財不是靠勤奮,而是靠我能夠找到一個機會
提供讓別人勤奮起來的更多崗位,讓別人更加勤奮遠比自己勤奮起來更加重要
這就是猶太山經《塔木德》里說的,與其埋頭苦干不如多動腦子好比同樣打工,有人選擇去麥當勞,有人選擇去快遞像巴菲特和彼得林奇他們選擇去高爾夫球場當球童,是因為在這里可以接觸更多富人,時間久了,也會擁有富人思維
同樣的努力,努力的地方不同結果就截然不同,隨著經濟的發展,財富的積累發生了重大變化
但永遠不變的核心要素只有一點,那這又是什么呢?明天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