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
這么簡單的兩個字,只不過花費點口水的事,耽誤了我十幾年。
我用滿臉的淚水和鼻涕跟你說,不懂得鼓勵是多大的損失。
為什么要學(xué)會鼓勵他人?
鼓勵是非常重要的交際手段。
兩個人,一個經(jīng)常挖苦嘲笑你,一個總是鼓勵你給你正能量。
你更喜歡哪個?
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我都一致扮演著前者,挖苦嘲笑的角色。
所以我的人際關(guān)系一致很不好。
其實我的初衷也并不壞。
大概的邏輯是這樣的:我自己由于自卑,很受不了別人的嘲笑輕視,總是在被嘲笑的地方跟人較真兒,以期得到贊賞。所以,我就以為嘲笑等于激將。
我的本意其實是希望對方能夠好起來,強大起來。
或許你已經(jīng)注意到了,當(dāng)我在描述這段邏輯的時候,我用的是一種上位者的視角來推演的。
自然而然就產(chǎn)生來一種自我錯覺:我強大高尚,你卑賤庸俗。
所以就算我的本意是希望你成長起來,所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舉止也都濃濃的施舍的味道。
作為承受者,誰希望自己被俯視?被施舍?
誰沒有自尊呢?
就這么簡單的事情,我困惑來十多年。當(dāng)我寫到這一段的時候,真心希望人生可以重來。曾經(jīng),有那么多真摯的感情放在我的面前,都是我一個字一句話地將其推開。
滿滿的悔恨不足為道。
如果一段真摯的感情是無價的,(不論友情,親情或者愛情)
那么我就是用支付來金山銀海的慘痛代價來告訴鼓勵他人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
如果善意的嘲諷是施舍,那么發(fā)自內(nèi)心的鼓勵又是什么呢?
當(dāng)晨光刺破臉黑夜,我們看到的將是希望。
我覺得鼓勵就是一道光,在寒冷的深夜里給你能量。
為什么呢?
回到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的場景來,什么時候一個人會需要鼓勵?
基本是在我們遇到困難挫折的時候,我們才需要鼓勵。
高考因為難,我們需要鼓勵。
生孩子因為疼,媽媽們需要鼓勵。
生病了需要鼓勵等等,
都是我們脆弱的如寒風(fēng)中將要熄滅的火星的時候,我們希望有人送來一塊碳。
如果我們已經(jīng)是熊熊燃燒的大火,你手中的這塊碳真的就是可有可無的。
所以,鼓勵是充能。幫助人繼續(xù)前進度過難關(guān)。
誰不希望自己有一個備用電池,在自己快沒電的時候給自己充上一會兒?
你只是把自己的能量共享給來他人,但是收獲的卻是真摯的感情。
另外,當(dāng)你用光溫暖別人的時候,你就會成長為一個太陽。
當(dāng)你成為來太陽,就會有各個行星圍繞著你轉(zhuǎn)。
這么大的好處,就不多說來。
鼓勵不是場面話。
我在日本生活里12年了。在這個國家,人們都很注重講場面話。
跟西方國家的講原則不一樣,包括中國,日本等亞洲國家其實都很注重講“情”。
那么為了維護雙方的關(guān)系,我們都不會把話講的太直接。
比如,我想做一件很難辦到的事情的時候,我得到最多的就是“加油”兩個字。
按理來說,加油兩個字也算是一種鼓勵。
但是我聽了之后完全沒有感覺。在日語里,“加油”這樣的詞很多時候意味著“他人事”。就是不關(guān)自己的事情,說個場面話,你好或者不好都跟我無關(guān)。
既然這樣,那么我也就不必用真摯的感情來回報你了。現(xiàn)實生活里,我也沒辦法給你回報,因為真沒感覺。
這個其實和上文的嘲諷一樣。你的本意是幫助他人,但是對于他人來說只不過是施舍而已。
這個問題就在于你其實沒有把你的本意表達出去,或者表達方式錯了。
鼓勵,從細節(jié)到畫面感
阿里巴巴CEO張勇有一個“捅三刀”的細節(jié)管理法。
講的是對下屬的報告中的細節(jié)追問3次,回答的上來,說明平時工作認真。回答不上來說明平時沒有認真工作,或者沒有準備好這次的報考。不管是哪一個都是失職。
我覺得這個方法可以借用一下。
一個朋友需要鼓勵的時候,我們其實可以抓住一些細節(jié)來表達我們的善意。
比如,你的朋友生病了。
你可以這么說“保重身體,多休息快點好起來”。
你也可以這么說,“保重身體,多休息快點好起來,等著你一起去吃火鍋呢”
你還可以說這么說,“保重身體,你這個病我問過了,只要多休息就能很快好起來。加油,等著你一起去吃火鍋呢”
這三句話其實是在遞增畫面感。
畫面感越強,給人的感受就越強烈,印象就越深刻。
給人鼓勵,就不能是不痛不癢的。否則就只是耳邊風(fēng)而已,過了就沒了。
再舉個例子,我寫了文章。
你看了想要給我支持。
你可以點個贊。
可以說寫的真棒。
還可以說,鼓勵就像一道光,這個比喻真貼切。真贊。
或者你也可以打賞一下表示支持。
有興趣的看官可以試試,我對各種評論的反應(yīng)如何。
忘記在哪看到的觀點。
說一個人,可以口若懸河,什么事都可以講的天花亂墜。但是我們只要看他的行動,看到具體在做什么。那么我們就知道了他的真正意圖。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
真的?
2017.5.20 凡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