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06 《林文采父母大講堂廣州推廣中心》
作者:林文采
來源:“《云卷云舒(林文采)QQ空間》”
轉載請注明作者和來源
1、孩子(兒時或成年后)所表現出來的各種問題,多是無法處理自己的情緒所致;
2、情緒是一種能量,正面情緒直接滋養生命力,負面情緒幫助我們有能力去改變、成長、學習。若無法運用,會不斷積累,要么轉化,要么傾倒,否則這些能量會攻擊身體,身體就會出問題;
3、鼓勵可以幫助孩子將這種能量轉化為生產力,安全的父母可以幫助孩子傾倒情緒垃圾。
4、怎樣做安全的父母?(1)不傷害孩子的自尊;(2)不說讓孩子覺得丟臉/出丑的話;(3)不說讓孩子感到壓力或恐嚇孩子、威脅孩子等。
5、在幫助孩子的過程中,要了解孩子的情緒是從何而來。
那么,“情緒”是什么?為什么有時使人無法控制?
情緒是一種能量。本來無力去做的事,情緒一來,就能做了;本來還在猶豫的,情緒一來,就非要做成什么樣。因為它是一種能量,只能使用、轉化,不會自己消失。如果不使用、轉化,就只能積累在情緒的垃圾桶里。
有的孩子,從來沒有人教他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因為中國人推崇喜怒不形于色,所以當一個小孩子哭時,父母有時就會說:哭什么哭,這么點小事就哭,經常笑有時也會受到父母的指責。這樣一來,孩子就不知道如何處理自己里面的情緒。
有的孩子天生就會化解自己的情緒,當很多家庭不和帶給孩子的壞情緒,孩子是處理不好的。導致的后遺癥就是,小孩不會在交往中學會社會功能。因為他們一直在處理自己內在的情緒,一直在把它壓下去,這就無法集中精力去學習交往中的一些規則等。這些小孩無法和其他孩子融合,無法很好地發展人際關系。
情緒的垃圾桶會有滿的時候,滿了就會在行為上有所體現。大部分孩子的情緒垃圾桶有三個時點會滿:
第一個時點是11-12歲左右:這時積累了很多情緒的孩子會爆發,比如亂打人、不想上學等。不上學常常是孩子無法處理情緒所表現出來的一種方式。
第二個時點是18-19歲:表現是自殺或憂郁癥等,所謂青少年自殺問題多出現這一階段就是這個道理。很多父母根本不知道自己會帶給孩子這么多情緒,有時因擔心孩子達不到自己期望的程度,自己的焦慮太多,就給孩子提很多要求,甚至是越來越尖銳的要求,希望通過這種尖銳來奏效,其實這樣給孩子造成了太大的壓力和情緒。
第三個時點是25-26歲:如果此時成年后的孩子行為古怪、情緒低落,就是他的垃圾桶滿了的表現。如果此時不能化悲憤為力量,那這些情緒就一定要倒出去。怎么倒?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文字或語言來傾訴。而內向的孩子又很少這樣做。其實,我認為根本就不存在內向的孩子,只有愿不愿意向父母打開心扉的孩子。只是當他認為父母安全的時候才會講,否則他不敢講自己的心里話。
什么樣的父母會是孩子眼中的“不安全”父母?
笑話他、罵他、想要控制他,這些就是不安全的父母。當一個孩子發脾氣大喊大叫時,如果父母說“不要叫!”那是沒用的,父母要對孩子表示你了解他很生氣,說:我看到了,你真的很生氣,很痛苦。
如果一個孩子氣得一拳把門打破,父母看到了什么?如果你看到的是:這個孩子怎么這么暴力,必須停止……這就錯了,而應該說:”我看到你真的很痛苦,你一定心里很難受。“只有這樣,才會幫助孩子把情緒垃圾倒出來。
愛講話的孩子一般不會使情緒積累到失控的地步,所以應鼓勵孩子講、寫出自己的心情,這樣他才會順利走過成長的歷程。
除了說、寫以外,宣泄情緒的途徑還包括畫畫。小孩出生后就具有自然的方法發泄情緒,一個是做夢,另一個是畫畫?!?/p>
要讓孩子對你說出他的情緒,就要做安全的父母。
怎樣做安全的父母:(1)不傷孩子自尊;(2)說話不讓孩子覺得出丑;(3)說話不讓孩子覺得情緒越來越多,比如威脅孩子等。例如,不要對小孩說:“不要你了”這類的話,孩子聽到則這樣的話語會覺得很恐慌。
還要教給孩子怎樣轉化這種能量。
(1)這個能量可以轉化為動能,好的動能,比如運動,而不是壞的動能,比如打人、自殘等。我觀察到中國的小孩子,他們被關注得太多,不是很自由的。被保護太多的結果,要么退縮,要么爆發。關心是好的,擔心是不好的。對青少年來說,最不開心的就是父母擔心太多,不信任自己。要讓孩子多運動,做他喜歡的運動。
(2)這個能力還可以轉化為聲能,好的聲能,比如唱歌等,而不是壞的聲能,比如罵人。
(3)這個情緒還可以轉化為生產力。只有給孩子鼓勵,孩子才有能力將情緒轉化為生產力,這樣孩子才會成為情商高手。不管多么沮喪,都會看得起自己,有生命力面對各種各樣的生活中的難題。
孩子怎么會有這么多情緒?
1、認為自己得到的注意力不夠;
當你覺得一個孩子很煩,就說明這個孩子缺乏對他的注意力?,F在大多是一個孩子,這個問題可能會好一些。有些孩子希望得到父母的注意,就會在父母回家時煩父母,這時,要給孩子一點與父母相處的個人時間。
2、沒有得到足夠的權力;
孩子想得到權力,即想要有自己選擇的權力。當父母覺得對孩子很沮喪時,往往是孩子得到的權力不夠。要讓孩子有適合自己年齡的選擇的權力,否則他到了該自己選擇的年齡,就會不知如何選擇。
3、父母過于強勢;
對于這樣的父母,孩子有時會報復,這會讓父母覺得受傷。
4、覺得永遠沒有辦法達到父母的期望;
此時孩子會自暴自棄,迫使父母對他放棄。
在幫助孩子處理情緒的過程中,要知道孩子想得到什么,否則無法幫他。
如果父母想要幫到自己的孩子,還是先從自己的情緒處理開始吧!
只有自己的情緒處理好了,內在得到提升,才會有更多的力量支持到自己的孩子。成長的父母是提供孩子成長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