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蜷川幸雄的《身毒丸》。
這是一部日本舞臺劇。許多看過的人都說它悲傷而華麗。
劇初一幕有點像是冥間的景象。男主因過度的悲傷而痛苦,將周圍的一切都視作是母親的化影。從白面具的侏儒,到著和服的新娘,到挑擔(dān)子的商販,眼見只是焦慮與尋而不得的傷心。可是父親最終打破了他的鏡花水月。他從幽暗中來,他高大威嚴(yán),難以逾越,是整部劇最大的推手。父親的戲份雖不多,卻是身毒丸和故去的母親、與繼母、與弟弟之間的紐帶。而那對賣面具的老夫妻,是看穿了世間事的糊涂人。母非母,子非子。少年時的叛逆,成長時的固執(zhí),而內(nèi)心深處所渴求的卻近乎夢影。因愛生恨,因恨生愛。故事從一開始就注定了是悲劇。
繼母進入了他與母親的世界。身毒丸對她帶來的新弟弟從無惡意,甚至是有些愛護的。他所抗拒的只是繼母一人,只是因為內(nèi)心固守著對母親的忠誠。在道歉的一幕中,母子倆的關(guān)系其實出現(xiàn)了一絲絲的和睦。紅色的鏡像是舞臺最玄妙的設(shè)置之一,一側(cè)是風(fēng)平浪和,一側(cè)是澎湃不已。可這般的和睦卻不是美好的起始。在道歉之前,一家人曾是融融玩過牌的,這是對毒丸最直接的觸動。
老夫妻的攤位不賣死人的面具。活人的面貌總是千變?nèi)f化,只有死人不會假裝。即便純真如身毒丸,也曾偽裝了母親的面貌,傷害他的弟弟。一個人是否拋棄了假裝,才知道他是否看穿了生死,看穿了愛恨。眼睛看不見的人,是因為不想看到啊。你看身毒丸可不是盲而復(fù)明了嗎?血緣非母子,可早就情同母子。他們最終接納了對方,也接納了自己。愛與不愛原不相配。
這樣的劇是有些壓抑的。一切將觀眾都引入另一個世界,一切都發(fā)生在奇異時空中。這個故事托身于日本文化,在現(xiàn)實與虛幻之間轉(zhuǎn)換幾輪,似乎是為了獲得倫理上的自由。我想這個故事在日本是有原型的。
至今看過的日本影視中,對樂音感受最深的是《輝夜姬物語》;話劇之中則屬《身毒丸》了。或是因了擊人的配音與表現(xiàn)力。但在這偌大的舞臺之中,難以走出的又何止的主角一人呢?像是經(jīng)歷了一場生死劫,越過掙扎與懺悔,而后水乳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