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樂(classical music)是指那些從巴洛克時期開始一直到20世紀早期,在歐洲文化傳統背景下創作的,有別于通俗和民族的經典音樂。它是一個獨立的流派,藝術手法講求洗練,追求理性地表達情感。廣義的古典音樂是指西洋古典音樂,那些從西方中世紀開始至今的、在歐洲主流文化背景下創作的音樂;狹義的古典音樂是指古典主義音樂,是1750-1820年這一段時間的歐洲主流音樂,又稱維也納古典樂派。
聽不懂?好吧,Let's start from here.
對古典音樂的理解,要抓住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什么叫一個中心呢?非常簡單,就是以德奧音樂為中心。以德奧音樂為中心,就是德國和奧地利,我們去統計一下,最出名的這些古典音樂作曲家,大概有一半不是德國人就是奧地利人。我們都知道,維也納是所謂的“世界音樂之都”,以維也納為核心繞一圈的德語文化區,它是古典音樂的正宗,它的精神和魂在里面。
尤其是你去看所有的這種交響曲、協奏曲、奏鳴曲,這種正經的嚴肅音樂,非娛樂性質的純音樂,絕大部分是由德國人、奧地利人,或者德國籍的奧地利人,奧地利籍的德國人,反正就是這批講德語的人給寫出來的。
這是一個中心,以德奧為中心。
兩個基本點是什么呢? 一個意大利音樂,一個是俄羅斯音樂。
論不靠譜我只服意大利人,就是說意大利凡是在干正經事方面根本不行,但意大利人在娛樂、談戀愛、玩方面,絕對是一把好手。
你就記住一個,意大利的古典音樂就是歌劇。當然在早期的時候也有很多嚴肅音樂,不過可以不論,因為跟德國、奧地利的音樂比起來,實在是太微不足道了。
意大利的幾大巨匠,羅西尼、威爾第、普契尼、唐尼采蒂、貝里尼,這些人是只寫歌劇,只有歌劇這一種作曲形式,就等于是他們也跟德奧這幫音樂家是非常友好的,內心互相深深鄙視的,井水不犯河水的兩個個體。
在19世紀早期的時候,貝多芬雖然是萬世師表,所有人都尊敬的大師,但是在晚年的時候,其實已經紅不過羅西尼了,因為他的音樂實在是太登峰造極了,太高深了。羅西尼則是人見人愛,他的音樂特別騷氣,又炫技,劇情又好,又好聽。
所以說兩個基本點,其中之一就是意大利,他們就是專門搞歌劇。歌劇是一個娛樂性質比較強,娛樂性質大過藝術性質的這樣一種體系,有非常嚴謹、非常完善的故事體系。
俄羅斯是怎么回事呢?俄羅斯、捷克,還有以前的南斯拉夫,他們都屬于斯拉夫民族,斯拉夫民族是游牧民族,所以俄羅斯的音樂表現出來的,是一種非常深層次的浪漫,還有一種悲涼感和悲壯感。
這么說吧。德奧音樂就像魯迅的作品,一本正經的跟你說事兒,或者非常諷刺的跟你說,你們這幫麻木的人要覺醒,你們在這樣下去是不行的,就是非常嚴肅的。
意大利的歌劇就像魯迅特別看不上的一個作家,叫林語堂。魯迅是批評過林語堂的,說你看國仇家恨,我們這個國家都要亡了,你整天寫這些小資的東西有什么用?意大利人就是有一種哪怕國仇家恨,我也要談我的戀愛的這種感覺。
然而俄羅斯人的音樂特別像徐志摩。為什么呢?就是你看徐志摩寫詩,浪漫到一定程度。我覺得俄羅斯音樂聽上去就是特別浪漫,特別深邃,而且它不藏著掖著,它有什么感情都會跟你說,比如說我輕輕的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非常直接,就有一種感覺,啊,祖國,啊,母親,這種感覺就出來了。
所以說,敲黑板,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一定最重要的是德奧音樂,它是擺事實,講道理。它是正經的嚴肅的音樂,而且它也是最豐富的的音樂。然后意大利音樂的娛樂性質要強一點,俄羅斯的音樂就是一種深度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