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1、你不必讀完全書,更不必擔心記不住,能用上一點就值回百倍書價。
I、以前? “一直認定看書要一字不差的全部記憶下來,而且最好是只看一次就要過目不忘。做不到就會覺得自己好差,于是只好不斷的去重復看那一頁書,還不斷的埋怨自己怎么就做不到呢!”
現在回想那些自己曾“認真”讀過、記過的書,幾乎全都消失在了記憶深處,那些曾經的努力全都是白費。真正還能記住的就是那些平時常用到的。開始明白“多就是少”的道理,對于知識點不經過“應用~反思~記憶~應用”的N次循環,直至成為習慣,都是會消失的。專注于你可以運用的那一點知識,不停地應用~少就是多、有舍才有得。
A1、在你身上,總有一些認知、態度或行為,你認為是“天經地義”的。現在,你是否愿意回想一下,這些自我認同的理念最初是怎樣被你接受的?
關于讀書“完美主義”形成的回憶
①那次物理的考試,因為自己注意到一個書中角落的知識點,所以答對了全班唯一對的題,物理老師狠狠的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了我。她認為我學習非常認真、努力,我真是得意極了!
我上學那會,學校的考試常常是將書中的一個概念、定律等空出幾個字,讓我填空選擇。這就是明確的要求小小的我們必須記得書上的每個字。
于是開始認可“學習就是要把書中內容、每個字都記憶下來,不能有一點遺漏錯誤,否則就會答不起題了”
②“天書奇談”是自己非常喜歡的國產動畫片,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蛋生飛快的就把天書的內容記憶進了腦子,我看到一個個字符飛進了他的腦袋。羨慕的不得了,從此看書時總是期待自己可以和他一樣,看一遍就可以一字不差的記住。
③還有就是看金庸大俠的小說,主角們似乎都是有過目不忘的記憶,完美到不行的人格。還有瓊瑤,她筆下的人物、愛情可以說是完美主義的典型代表。被這些故事感動到的時候,我也慢慢學會了對完美的強求。
④大人們對待自己考試成績的觀點,考不到100分就是罪過。成績不好就是沒有前途、沒有未來,他們為了孩子的成績會付出很多很多,也給小小的自己沉沉的壓力,于是自己不斷的追求完美的狀態。
A2、如何才能讓自己不在糾結于“認真看書就是一字不差的記憶,而且最好是一次就記住”。(全文記憶和過目不忘)
如何讓自己不讀完全書,也不記憶書中的文字,還能感覺讀書足夠分量的價值。
“人的行為都是自己認為正確的才會執行”。所以搞清閱讀的真正價值(正確)所在,才能改變過往的心理定式。
人的記憶是會隨時間流逝而遺忘的,除非是不斷反復的記憶。所以即使你閱讀當時能完全記憶,最后還是會遺忘。想想你高中學的物理、化學等課程,你能記得還有多少?元素周期表、牛頓三大定律,那些曾經背得滾瓜爛熟的知識,你能想起來嗎?既然一定會遺忘,那為什么還要苛求自己都要過目不忘、全文記憶呢?
拆書理念的第一點精髓在于“少就是多”,只要能用于解決當下的問題,一個知識點就足夠讀書的成本。
讀書的成本可不僅僅是買書花的金錢,更寶貴的是你投入的時間和精力。買書的錢其實微不足道,但投入時間和精力會因為只選擇一個片段拆解而比全書閱讀節約太多。
最關鍵在于回報,讀完全書能應用的可能沒有,因為你沒有深入的理解,更因為知識點多了不知道應用那個?其實你是都想應用的,但最后的事實是一個也沒應用。最后就是慢慢的遺忘,讓讀書付出的成本歸零。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是怎樣的大智慧啊!
R2、讀任何一本30元塊錢的致用類圖書,完全能達到參加30萬塊錢培訓的效果。
I、對于成人來講,學習不再是學校里的模式,也不是需要老師按照大綱教無差別教授,更沒有人出題來考試你掌握知識的狀態。如何能讓閱讀達到培訓的效果?
培訓價值最大的地方在于,精選你需要的知識點,促使你聯系以往經驗并監督你應用于工作及生活。但問題在于最終能否應用取決于你自己,取決你是不是遇到類似場景。如果自己能完成培訓中的聯系過往經驗并實際應用所學知識點的過程,那我們的閱讀就能起到培訓的作用。
拆書理念的第二點精髓在于,運用RIA拆書法。就是自己按照成人教育理論的觀點,自主選擇知識點并聯系過往經驗加深理解并反復應用于生活,后反思再應用。
A1、參加過不少單位上的培訓,可真將培訓內容應用于工作的知識點幾乎沒有。主要問題:①培訓內容和工作場景差異,不容易運用。②被動學習培訓造成學習者不感興趣。③個人懶癌發作。
A2、利用RIA拆書法,主動選擇自己需要用到的知識點。根據自己需要應用的內容讀書,逼迫自己立即應用~反思~記憶~再應用。閱讀的價值及時回饋將讓你感覺到愉快,越愉快越容易堅持。
R3、凡是不聯系經驗的學習都不配稱為成人學習,凡是不能改變行為的學習都是極大的浪費。
I、楊絳先生曾說,年輕的時候以為不讀書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來才發現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讀不懂書的。
讀書的意義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讀書,用讀書所得去生活吧。
聯系以往生活經驗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然后在生活中控制自身行為才能體現學習價值。這個就是拆書理念所倡導的,閱讀、學習應該非常個人的行為,它和你的人生有關,也只與你的人生有關。
所以拆書幫要求拆書者使用便簽拆書,其核心目的就是讓寫滿你思考痕跡的小紙片,可以貼在醒目的地方,隨地提醒你該怎么去運用拆出來的知識點。
拆書理念的第三點精髓在于:以用為學
A1、記憶中的知識沒有價值。很明顯,當過往讀過的書消失在記憶深處,花過的時間、精力、金錢也都浪費掉了。這樣的虧本買賣自己做了多少,已經算不清了,你真的還能坦然面對嗎?
A2、衡量一本書是不是值得花時間讀,唯一的標準是,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用,是不是能改變自己的行為。時間才是個人最寶貴的資源,對于個體生命時間其實是個恒定的值,你用一點就少一點。
總結:
1.專注:少就是多~沒時間沒精力
2.RIA:閱讀促進拆用~看不懂記不住
3.以用為學:應用才能創造價值,改變才是讀書的目的
最后的提醒:花了這么多時間來拆解讀書幫三大理念,不能應用真是太對不起自己了!
自己怎么用:
①投資和交易:根據自身對投資交易的需求,選擇凌波的“黑馬波段操盤術”中自己最需要的片段進行拆解,按照“黑馬、波段”這兩個關鍵詞進行并落實到我的拆書作業中。其次據此建立自己的操作系統并應用于操作,看看能創造多少價值。
②人際和溝通:參加重慶拆書幫第五期關于“溝通表達”的訓練營,實際執行拆書三大理念,堅持完成每天的作業,在21天的時間里初步養成RIA閱讀習慣和拆書學習到的溝通相關的知識點。(21天剛好是一個習慣初成的周期)
③學習和閱讀:堅持使用拆書法對自己需要的知識進行學習。
第一特別注意“以少為多”的準則,每次閱讀拆解的知識點必須是自己非常需要的。
第二必須按照對自己的重要程度,對拆解的知識點排序,優先對自己認為最重要的,集中最少21天時間去刻意練習和應用,初步養成習慣,(目前我選定的趨勢交易者的“十字真言”)然后才是其他的知識點。千萬不能拆了一大堆的片段,每個知識點都要想兼顧,最后可能全都沒用好。
第三利用好便簽,將需要刻意練習的點寫上并貼在自己常常可以看到的地方,提醒自己執行和練習,最少堅持21天。
第四在執行過程中注意反思,并在習慣養成的21天里做好反饋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