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面試官會對剛畢業的大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你不是985、211,我為什么要錄用你?”
那么候選人面對這樣一個尖銳直接的問題,怎樣回答才比較得體?
此時,候選人已經來到面試環節,說明面試官看過簡歷后對你的大體背景是清楚的,也并非不能接受。
如果硬性條件不合要求,連面試的機會都不會給你。
所以,在回答之前,別急著懟回去,要先弄清面試官的真正用意和話里沒有說出來的潛臺詞。
大體有以下幾種可能:
?1、這是在進行壓力面試,提出一些讓你感覺不太舒服的難題,看看你現場會如何反應,是否能隨機應變。
?2、覺得你基本能力沒問題,想看看你還有沒有其他突出的亮點。
?3、也有少數公司的HR表面上向求職者傳遞壓力,其實想壓低候選人的期望薪資,為公司節省人力成本。
了解面試官大致的出發點,先莫急莫慌,再從理性的角度分析自己:
雖然我沒有在985、211學校讀書,但畢業之后畢竟和名校的同學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我有自己的優勢,也是經過簡歷篩選入圍的。
接下來就可以不卑不亢、抱著自信的心態展現自身的優勢。這里說的優勢,又可以分為:
1、優勢可以是經驗方面,你曾經有類似或者相關的實習/工作/項目經歷,可以很快上手。
2、優勢可以是技能,你具備崗位所需要的技能。例如,你要做英語翻譯,你的英語專業水平達到8級;你要應聘設計師的工作,你熟悉PS、AE等軟件。
3、優勢可以是興趣,你立志要做XXX。大多數人對XX崗位,只認為是打一份工,而你卻發自內心熱愛這份小事業。
4、優勢也可以是態度方面,你愿意沉淀下來、踏踏實實把每件事做好,愿意從基層做起,絕不會像一些名校學生那樣眼高手低。
回到一開始的那個問題,“你不是985、211,我為什么要錄用你?”怎樣應答?
我們可以這樣回復:
“感謝您給我提供這次面試的機會,我畢業于XX大學,確實不是985、211,但跟其他候選人相比,我在這幾個方面具備優勢。”
“第一,xxxxx”
“第二,xxxxx”
“第三,xxxxx”
“在我看來,大學是985、211,還是普通高校,只是高中三年的努力結果,屬于一種歷史成績。而現在我們已經讀了4年(或者3年)大學,社會在飛速發展,我們也在不斷學習,每個人的認知都在升級。我可以很自豪的說,我比很多大學生都有目標,比他們跑的更快.....”
名校文憑重要嗎?當然重要!
學歷是找工作的敲門磚,一份帶有名校光環的文憑會為你加分不少。也會在你入職時,決定要你的初始薪資,進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你的人脈、交際圈。
但它只是影響了你的起點,并沒有決定你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