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句話的反思
昨天中午,莫名其妙的又累又困,躺下后覺得比自己身體多兩倍的重量壓在了床上,一直睡了兩個多小時,桐兒把我叫醒,可我也還是昏昏沉沉,想繼續休息。
可是一看時間,四點了,不該睡了。
躺在床上緩一會兒,桐爸進來找東西,看我懶散的樣子,嗔怪道:“懶蟲!還不起床!”
“我今天特別累,還沒睡醒呢!”
“那你繼續睡唄!”幫我關好門出去了。
沒有一絲地責備,反倒是多了一份關愛。
我愣了一分鐘。
這就是他,一個清心寡欲、淡泊溫暖的桐爸。
要換做是我,肯定又要吵他:“趕緊起床,時間都浪費了!”
外帶一個鄙視眼。
換位思考后,我發現自己才是那個最霸道、最專橫的人。
我對自己要求很高,相應的,對桐爸要求也很高。
桐爸隨性自然,對自己沒有那么高的要求,對我也寬容。
現在想來,我很多時候的不高興,源于自己過高的期待。
對自己,對桐爸!
2.完美型性格
像我這種對自己和他人要求都很高的人,在九型人格中“完美型性格”多一些。
完美型的朋友總體來講是內向、思考者,屬于悲觀的一群人。完美型人嚴肅,得體,禮貌,矛盾,怕別人不在意,又怕別人太在意。他們總是在追求完美。生活規律是清清楚楚不改變的。
完美型性格有其固有的優點:
完美型性格的人是個思想家,他們對待目標嚴肅認真。
他們強調做事的先后次序和組織。
他們崇尚美感和才智。
他們會為自己的生活作長遠且最好的安排。
對別人關心體貼,熱心助人,也要求完美的配偶。
完美型的人座右銘是:如果值得做,就要做得好。
亞里士多德說過:“所有天才都有完美型的特點。”作家、藝術家和音樂家通常都是完美型的。他們天資聰穎,潛能若被恰當地激發,得以發揮,便產生了巨人。
盡管米開朗基羅早已去世,不可能接受我們的測試,但他毫無疑問是完美型的。他在創作經典的摩西·大衛和彼亞塔等雕塑前,深入研究過人類的體形結構,在停尸房里親自解剖尸體,研究肌肉和筋健。他比同時期的雕塑家都研究得深入,因此他的創作在當今仍被推崇,并被視為珍品。
完美型的人也有其缺點:
完美型性格的人對自己的評價非常苛刻,總將事情私人化,常常自找煩惱。
完美型性格的絕大部分生活都是嚴肅的。
雖然完美型的人一方面討厭粗聲粗氣、喜歡操縱人的力量型的人,但他不知道自己也在通過情緒控制著他人,所以不受歡迎。
完美型性格的人標準高,所以他們每件事都要做得最好。但若將這些高標準強加給別人,那就是性格上的缺陷。
3.我是這樣的嗎
我不是真正的完美型性格,我內向善思考,卻不消極。
我做事尋求規律和秩序,不想被輕易改變。
我對生活有目標和長遠規劃,卻時常拖延懶惰,執行不夠嚴肅認真。
我對自己評價苛刻,常常自尋煩惱。
我討厭力量型的人,卻經常成為那樣的人。
我隨自己要求高,對別人卻沒有。
這個別人,不包括親人們和愛人。
所以綜上所述,我就是個適應不良的完美型人格。
4.我該怎么破
從心理上承認有不完美才是真正的人生
生活絕不可能一帆風順,遇到挫折和處于低谷時,自信和樂觀尤為重要,切不可自暴自棄。學會換個角度看問題,正因為生活中有讓你感到沮喪、絕望的問題,你才會付出更多努力,才更懂得珍惜所得到的,即便是事情不盡人意,即便失敗,可那和成功一樣構成你豐富的人生體驗,那才不枉活一世。
對自己降低要求
適應不良的完美主義者總是對自己期待過高,不夠現實。當能力匹配不了欲望時,是最痛苦的事情。
認清自己,了解自己的情趣愛好,長處和短板,設定符合自己的目標,接受因不能達到目標而產生的挫折和失望。
不要讓自己的完美主義傾向變成負擔
有一些完美主義者,過于注重細節,而忽略了目標,當遇到挫敗時容易消極應對,所以時刻提醒自己我有很多優點:比如嚴格自律、意志堅定,執著,仔細周到,計劃、秩序、組織性強。
不把高標準強加給別人
我對自己要求嚴格,總會不自覺地將這種標準強加在最親近的人身上,如果他沒有做到,我就會失望、憤怒,頗有恨鐵不成鋼的氣憤。
然而想一想,我跟桐爸的相處中,很多煩惱都是因為這個原因。桐爸在生活中閑散淡薄,但是對待工作精益求精,自有他的強項,尊重他的選擇,堅守自己的生活規律也是一中好的態度。
我們在很多問題上都有不同看法,但是有一點是共通的,那就是“求同存異”。
將高標準強加給別人是一種性格缺陷,努力改正,才更能體會生活中的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