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早晨孩子起床,你叫了他很多遍,他還是不起,磨磨蹭蹭開始準備穿衣服的時候,又開始一遍又一遍,“媽媽,我的外套在哪里?”,“媽媽,我的那在哪里......”好不容易把衣服穿完了,又開始“媽媽我的語文書你幫我找下?”又說“媽媽,幫我........”
又如:孩子吃飯一邊吃一邊玩,寫作業一邊玩一邊寫,父母催了很多遍,孩子都不聽,父母先是好言相告,孩子不斷挑戰父母底線,父母耐性全無,心里憤怒、傷心、無助、無耐、逼得父母怒發沖冠,不得不嚎叫,發飆。常用的方式是命令式、警告式、責罰式或者威脅式
我們每位父母都知道不應該向孩子發脾氣,可是孩子總是不斷地給父母制造麻煩,父母該怎么辦呢?
兒童時間管理父母效能手冊里有這樣一個案例。
有一次我正在跟一個孩子說話,另一個孩子“啪”就給了我一個嘴巴,當時我就愣了,當我回過頭來看那個孩子的時候,我才知道,他實際上就是想告訴我一件事情,想跟我說話,因為我正在和別人說話,沒有看見他,他想用手扳過我的頭來聽他說話,力氣太大了,讓我感覺像是打嘴巴。
這個孩子在家里想說話的時候別人必須聽,因此非常自我中心,延遲滿足能力低。
另外,他的動作沒有輕重,他就想把我的頭扳過去,卻讓我感覺是給了我一個嘴巴,他并不知道自己的行為帶給別人的是什么。
所以我就對孩子說:“你是想跟我說話,想告訴我一件事情,對不對?”
他說:“是的!”然后我告訴他:“當你這樣把我的頭扳過來,我覺得特別疼。”
然后孩子說:“老師,對不起!”
書中這個例子,作者是用“當你這樣吧我的頭扳過來,我覺得特別疼”回應孩子,沒有用任何發怒,說教等等,孩子聽完這句話,沒有任何反抗,還主動承認錯誤。
但是如果作者用“你怎么打我,你怎么這么沒有禮貌。”孩子肯定會害怕,擔心被責罰,他就有可能頂嘴、找借口逃避責罰。如“我不是打你,我就想和你說話,我不是故意的”等等。
這兩句話的差別就是在“你”和“我”開頭句式的差別。
通過以“我”字開頭的句子,告訴孩子,他的這些行為對我造成的困擾和痛苦,孩子感受到尊重和理解,是無條件積極接納,孩子也會投桃報李,回饋給父母他的接納和尊重。
“我的信息”這個溝通技巧是用來來表達父母的感覺,其效用和積極傾聽允許孩子表達他的感覺一樣。
02
“我的信息”句型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第一,要描述孩子的行為,如“當你拍我臉的時候”,或者“當你用手扳我頭的時候”。第二,告訴孩子你的感覺,如“我覺得很疼”。第三,說出原因,如“因為我正在跟同學講話,你這樣突然拍我,讓我很沒有面子”。第四,提出希望,如“我希望你下次能等我和同學說完話再說,或者你很著急,就輕輕拍我的手”,并且示范他怎樣輕的一個幅度拍我的手,我是可以接受的。
概括起來就是你的行為( ) ,我的感受( ),感受的原因 ( ) ,提出希望( ) 。
使用“我的信息”這個溝通技巧的好處是,通過描述孩子的行為,讓孩子認知到自己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給孩子劃分好界限。
其次,通過感受描述,感受原因,可以培養孩子的同理心。父母準確描述各種感受,孩子也能習得這個技能,同時也能理解體會這些感受,孩子的同理心會不斷增強。
再則,提出希望,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幫助孩子修正自己的不當行為。
當然,“我的信息”有效的前提是你跟孩子有一個良好的關系,如良好的親子關系、師生關系等,否則就需要先通過積極傾聽來建立良好的關系。
例如:父母用“我的信息”后,孩子無視的你感覺,孩子充耳不聞,沒有任何反應。
如孩子到了約定時間點還在看電視,你跟他說,“你當答應我看到6點就關電視,而你不遵守約定,我現在很生氣,我希望你現在關電視,然后去寫作業。
孩子依舊看電視,這就是之前沒有用積極傾聽來建立良好的關系。
03
使用過程這個溝通技巧時可能會出現以下情況
1、掛羊頭賣狗肉。如父母說:“我覺得你就像豬一樣笨。”看似“我的信息”,實際上這是“你的信息”,因為這句話表達的是對孩子的指責和批評,告訴孩子他不好、他不行。
2 、當父母表達“我的信息”的時候,可能激發出孩子“我的信息”。
如一個孩子回家把衣服、襪子一脫,隨意地扔在沙發上,媽媽說:“當你回家以后東西亂放,我覺得很煩,因為我整理了一天的屋子都白干了,我希望你趕緊收拾好,回屋里寫作業。”
這時候孩子說:“我在學校都被老師逼了一天了,一回家你就對我嘮嘮叨叨的,煩死了。”
這就是媽媽表達“我的信息”,激起了孩子的不爽感覺。
此時父母要暫時放下自己的感覺,用積極傾聽的方式專注于孩子的感覺。媽媽可以說:“看起來你在學校里過得很不開心,你要不要跟媽媽說一說?”
父母可以坐下來聽孩子說話,采用積極傾聽的句型:“你的感覺是?你的意思是?”
讓孩子充分表達他的感覺和想法,當孩子情緒平靜以后,再專注解決孩子的問題。當孩子的問題解決以后,可以回到媽媽的感覺,表達父母“我的信息”。
媽媽說:“我看到這些東西亂放,覺得很不舒服,因為媽媽收拾了一整天,我希望……”
孩子剛剛充分地表達了自己的感覺和想法,感受到媽媽無條件的接納和尊重,他沒等媽媽說完就趕緊收拾自己的物品,回房間寫作業去了。
結束
有人會說,“我的信息”有這么奏效嗎,當然有。當我們允許孩子充分表達情緒,尤其是負面情緒、無條件接納孩子,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尊重,他也才能在父母表達“我的信息”后給予尊重和回應。
當然我們父母對自己情緒覺察能力不足,表達時不準確,這也是很正常的,畢竟在傳統教育里沒學習過,并且認為負面情緒是不好的,要壓抑,克制。
這就需要我們父母多覺察自己的情緒,刻意練習情緒的表達。
我們第一次做父母,面對孩子肯定會有各種各樣的情緒,請父母們不要壓抑自己情緒,忽視自己情緒,學會用“我的信息”來表達對孩子情緒,表達愛,孩子也會在這樣愛中習得愛父母的能力。
以尊重為前提,通過我們用溝通技巧“我的信息”,讓我們親子關系更和諧,更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