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F在QQ空間里吐槽,起因是她和念高中的兒子因為學習的事話不投機,她兒子回了她一句:“我已經決定了,關你屁事。”
這句話把她氣得不行,對著手機屏幕我感受到了她那噴發的怒氣。
看到Q文的時候,我正和幾個朋友在一起,于是我問朋友S:“如果你兒子對你說'關你屁事',你會怎樣?”
S也是一位高中生的父親,有著和F一樣的感受基礎。聽了我的問話,他立馬進入狀態,嚴肅地說:“我只回他一句話。”
?“什么話?”我有點好奇。
“我會跟他說'你滾出去'。”F一副實戰的樣子。
?“這樣啊,”我不禁倒吸一口涼氣。
朋友G平時話語不多,這時他不緊不慢地說,“滾出去”,這句話我說過。
在坐的幾個人不約而同驚訝地看著他,等著他的下文。
那天晚上8點多,G說,一言不合父子倆就吵起來了,我告訴他,有本事你走。我話音剛落,他頭也不回就摔門而去,那年兒子念高一。門“砰”的響聲之后一秒,我已經后悔了,拉著妻子走下樓梯,小區里黑漆漆的一片,哪有什么人影,打兒子的電話,不接。惶恐的感覺頓時籠罩了我的全部,和妻子兩人在小區里像無頭蒼蠅一般轉了一圈,每一秒都很煎熬、自責。終于電話接通了,我告訴兒子回家什么都好談,兒子說好的,但是要等一會兒。循著聲音,我發現他就躲在我對面的小樹林里。我裝作沒發現他,問他多久回家,他說十分鐘吧。過了十分鐘,傳來了敲門聲。
大家一時無語,但感同身受。
青春期孩子有個特點是決不妥協,在坐的H發話了,他是一位有著20多年教齡的高中教師,他篤悠悠地說:況且獨生子女的模式其實已經擺明了孩子和父母之間搏弈的態勢,父母的底牌孩子都知道,哪有知道了對方的底牌還不贏的道理。所以,你和孩子斗,要么你輸,要么雙方都輸。
啊,那我們該怎么辦?總得給我們一條路走吧。S急著插了一句。
H笑了笑,接著說:面對青春期孩子,關系大于教育,當關系不好時,所有的都會成為權力的主張。你所有主張的,他都反對。 當然這里的關系絕不是指那種對孩子百依百順,寵溺無度的關系,也不是誰服從誰的敵對關系,而是指相互理解、信任的合作關系。
G有點坐不住了:說說容易,我倒是想和這小子合作,可也得他愿意啊。他時不時那么一副倔頭倔腦的樣子,我看著就來氣。
要理解必先了解,H說:叛逆,其實是孩子在爭取自己做主的權力。從哪里爭取?主要是從父母的手里。他們挑戰父母劃的一個個圈,然后期望組建圍繞自我的一個個圈,在那里他是自己說了算的國王,這其中推波助瀾的是他不斷見長的能力,所以從這個意義上看------無叛逆不成長。當他對父母說出那句“你不懂”的時候,說明他有了自己的美麗新世界,開始獨立思考………
這一代獨生子女的父母真不容易當啊,S自我調侃道:孩子小的時候我們陪玩陪讀,當爹當媽順帶當兄弟姐妹,孩子進入青春期了,還得修煉內功當陪練。那天我看到兒子房間實在太亂了,就指責了他幾句,他馬上一臉不悅。后來知道,他介意我說話的態度。
哈哈,如果你還是像過去那樣簡單地把他看作是被動的受教育者或被塑造的對象,那就免不了處處碰壁。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獨立自主、地位平等、人格受到尊重這樣的需求非常強烈,正視重視這些,是和青春期孩子相處的關鍵。首先承認他本身是積極主動的發展者、學習者、前進者,然后才能向親子雙向互動、教學相長進軍。
我感覺我很尊重兒子,但是互動很難,S說:他平時住校,周六回家時不時一副悶悶不樂的樣子,我問他,學校里有那么多煩心事嗎?他告訴我,學校里煩的事可多啦。再問下去,就沒話了。
嗯,青春期的孩子很多時候他的內心其實是崩潰的。閱青春期孩子無數的H老師一談起這個話題就滔滔不絕:一方面他身高、力量、智力等種種方面在趕超父母,認為自己和成人差距不大,父母在他心目中已經喪失掉唯一評價者的地位;另一方面他的判斷力、思維方式其實還沒有成熟,面對著呼嘯而來的外部世界,他時常招架不住且孤立無援,你說他煩不煩?
那這個時候他們應該很需要家長幫助啊?G君脫口而出。
是的,他們經常反抗的是父母,但是最需要對他們理解和指導的也是父母,不過他愿不愿意向你求助又是另外一個問題。H說:父母心目中的孩子往往一直停留在長不大的階段,當孩子在為高層次的需求如人際關系處理、尊重、自我實現等方面問題跟自己較勁、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父母卻在為多穿條褲、多吃碗飯跟他鍥而不舍地理論。他認為你們思考的東西不在一個緯度,他的世界你不懂。第二,你得讓他覺得你有引導他的能力。現在的孩子見多識廣,16、7歲又是記憶力最強勁的階段,他們不折不扣全天候在發奮學習,來自書本、網絡的信息讓他們的知識結構日新月異,引導這樣的孩子,父母不與時俱進加強學習又能如何呢?
H的一番話說的大家都沉默不語,一個個都在心里掂量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份量。H見狀話鋒一轉:孩子確實是籍由父母來到這個世界,但是他終究是他自己的。他有通過他的努力成為他想成為的那個樣子的權力。而且這也是必然的過程。親子之愛是指向分離的愛,孩子的每一次叛逆都是羽翼漸豐欲做飛翔狀時的掙扎,他確實在你身旁不曾離開,但是他也確實已經越飛越高。父母過程中應該保持不斷成長的姿態,望子成龍也要望己成龍,匹配的精神高度是良好合作關系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