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還有一個副標題,叫善用贊美的13種方法。很明顯,這是一本專門講授贊美方法的書。
說起贊美的方法,少數人會覺得很簡單,因為他們很了解夸人的套路,只要嘴巴一張,就能讓人如沐春風。但大多數人都會覺得很為難,因為不知道如何夸人,甚至在社交的場合中常常碰壁,不受人待見。
比方說,你的公司來了一個很厲害的演講高手,那么你該怎么去稱贊他呢?千萬不要直接說他的演講很厲害,因為這樣的話,他已經聽了很多遍,沒有任何的新鮮感了。所以,你要想一些比較別致的夸人的話。
這時的你,是不是開始覺得夸人有一點難度了?
但這還只是入門級的難度,還有更難的情況。比方說,你要和一位經理談一筆生意,為了營造良好的第一印象,你需要說一些夸獎他的話,但是又不能顯得你很做作虛偽,這時候,你該怎么說呢?
如果想找到上述兩個問題的答案,那么你還需要學習一些贊美的方法。
這本書的作者鞠遠華,是專門給海爾、中國移動等知名企業做培訓的頂級講師,培訓的學員多達數十萬人。他所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泛,其中最擅長的三個領域是心理學、人際關系學和口才學。正因為作者有著深厚的理論與豐富的實戰經驗,才能在《5分鐘打動人心》這本書中,把贊美的方法講的如此深入淺出,就連沒學過人際交往學的小白都能輕松學會。
接下來,我們將用五天時間,從贊美的觀念、贊美的作用、贊美的初級技巧、贊美的中級技巧、贊美的高級技巧這五個維度來解讀本書,一起學會獨到的贊美方法,打破無話可說的尷尬局面,讓你在人際交往中更容易獲得別人的好感,變得更受歡迎。
02.贊美要從實際出發
夸人是一門技術活,是比較講究技巧和套路的。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同樣是贊美,有的人能把稱贊的話說到別人的心坎上,讓人如沐春風。但有的人說出來,卻讓對方覺得很反感,甚至是虛偽、不真誠。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差距呢?一方面是因為沒有樹立正確的贊美的觀念,另外一方面是沒有掌握贊美的技巧和套路。
贊美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叫做從實際出發。換句話說,在夸別人的時候,我們說的話要有依據,要符合別人的實際情況,不能為了稱贊而稱贊,更不能盲目亂夸,讓別人覺得你在阿諛奉承,有拍馬屁的嫌疑。
比如,別人五音不全,唱歌的時候經常跑調,這時,如果夸別人唱得特別好,這樣說就感覺有些諷刺了。又比如說,某位朋友的身高低于平均值,身材又比較瘦小的話,如果夸朋友高大威猛,這樣就有一點嘲諷的意味在里面了。
像剛才說到的這兩個例子,其實說的就是為了稱贊而稱贊,盲目亂夸的情況。如果我們選擇這樣的做法,很容易引起別人的反感,也不利于良好的人際交往。因此,夸人一定要合理,態度要真誠,學會從實際出發,挑別人的優點來夸。
要做到從實際出發,關鍵在于,你的態度是真誠的,是發自內心夸別人的,想去認真觀察別人的優點,然后再去表揚別人。但如果你不是想真誠地想去贊美,別人都是能夠看得出來的,因為你細微的表情、聲音語氣都是很難偽裝的,就像再好的演員,也會有脫下面具的時候。為此,我們需要做一個真誠的人,發自內心地夸別人。? ? 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說,我們要夸別人的五官。那么首先你就要認真觀察別人五官的特點。如果五官端正,看起來很舒服,我們可以夸別人好看。如果五官整體不好看,但是局部比較好看,就可以抓住其中一點來夸,像別人的眼睛比較好看,就可以多夸別人的眼睛有神,很好看。如果五官都不好看,但是整個人看起來很舒服,那就可以夸贊對方的氣質特別好。
因此,我們可以像收藏家一樣,從實際出發,用獨到的眼光,發現別人身上隱藏的優點。生活中遇到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只要我們愿意認真用心觀察,一定可以發現對方的優點,找到值得贊美的地方,并且發自內心的表達贊美。
03.要把握贊美的時機
通過前面的講述,我們知道,贊美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除此以外,我們還要建立另外一個重要的觀念。那就是,要把握好贊美的時機。展開來說,就是贊美是要等待合適的時機,合適的氛圍的,不能一上來就隨意稱贊。
打個比方,其實,贊美就像是在煲湯,時機和火候是很重要的。贊美的時機對了,火候到了,會讓對方覺得很高興、很舒服。與此同時,我們都知道,喜歡聽贊美的話是人的天性,但并不是任何贊美都能夠讓別人高興的。很多時候,明明是想稱贊別人,由于時機沒掌握好,反而會起到了反效果。
比如,我們跟客戶談生意,如果我們一上來就開始贊美對方,對方第一反應不是開心,而是謹慎,因為他會覺得你無事獻殷勤,贊美是帶著目的性的。那什么時候贊美比較合適呢?我們可以在談到某個公司戰略或是決策時,適當地進行評價:“你說得太對了”或是“你這個判斷太有見地了,以后真的要多多向你學習”。這個時候對于問題的認同就會比一開始盲目贊美有效,同時也能降低用戶的防備心。
關于贊美的時機,有位名人有一句話說得好,“陪君子說話容易有三種失誤:還沒輪到自己說話卻搶先說了,這叫急躁;輪到自己說了卻不說,這叫陰隱;不察顏觀色而說話,這叫瞎子。”由此,我們明白到,贊美一定要適時、適度。在人際交往中,懂得把握好時機,在合適的氛圍下表達出贊美的話,是很重要的。當你發現別人有值得贊美的地方,一定要及時的贊美,千萬不要錯過機會。因為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當朋友考證考到好成績,同事被評為優秀員工的時候,這些都是贊美的最好時機了。這時候的你,要在別人成功的時候,送上一句簡單的贊美的語言。試想一下,人在獲得成功的時候,心情本來就很高興快樂,如果還能再聽到一句真誠的稱贊,那么別人的心里會更加高興,對你的好感也會逐步提升。
由此,我們可以明白,夸人是一件錦上添花的事情,說好聽的話需要選擇好時機,在正確的時候做正確的事。這才是最重要的。因為只有把握好贊美的時機,恰當表達,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04.贊美不是萬能的
其實,在人際交往中,贊美應該是最能夠讓所有人喜歡的話術。無論是做人或者是做事,如果你想獲得成功,就要多說贊美的話。因為多數人喜歡聽贊美的話。
在人際交往中,我們是不是只需要贊美呢?在書里,作者告訴我們,贊美不是萬能的,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其實,這也比較好理解。試想一下,一個孩子如果從小到大,周圍的人都只對他說贊美的話,那么孩子長大之后就會容易變得驕傲和自負。就像在溫室生長的花一樣,如果澆太多水,也會容易枯萎的。
因此,光贊美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學會批評。換句話說,當你發現對方身上的優點的時候,就應該要及時地贊美。但如果發現對方的缺點,就要采用委婉的批評方式。
贊美別人的優點很好理解,但是說到批評缺點的話,有的人可能就拿不準了,覺得批評別人的話,會不會惹人生氣,然后給別人留下很不好的印象呢?實際上不會的。其實批評是一件好事,合理的批評,可以讓別人認識到自身的不足與錯誤,并且能夠幫助別人更好地成長與進步。
但批評也是要講究技巧的,不能一上來就指出別人的錯誤與缺點。在書里,作者告訴我們,如果想讓別人接收你的善意批評,那么你就要學會運用“三明治法”。指的是,在批評別人之前,先看到對方的優點,然后表揚他,緊接著再批評對方,指出他的錯誤與不足,最后在鼓勵贊美對方。這種做法跟三明治有點像,把善意的批評放在兩片贊美的中間,這樣“吃”起來也比較可口。
或許你也有過類似的體驗,如果別人一開始對你說夸獎的話,然后再對你說一些批評的話,你可能會比較容易接受。就像上學的時候,很多老師就很喜歡用“三明治”的批評策略。有的老師為了讓學生遵守紀律,就會在課堂上說:“你們最近的表現很不錯,上課積極發言,作業按時完成,但是,你們有一些地方做的不太好,就是在上課的時候,會說悄悄話,沒有跟著老師的思路走。不過我相信你們以后會表現越來越好的。”像這一種表述,就是“三明治”的典型運用,先肯定學生的優點,然后再指出學生的不足,最后再鼓勵學生。這樣一來,學生就會更加容易接受老師善意的批評,往好的方向去發展。這種批評策略在很多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
比如,在大公司,優秀的領導在批評下屬的時候,一開始都不會先說下屬的不足,而是先說下屬近段工作時間的良好表現,緊接著再指出下屬的不足,最后再勉勵下屬做得更好。這樣的做法,一方面讓下屬更好地接受,另一方面也可以鼓勵下屬改正自己的不足,可以說是一舉雙得。如果用一句話來歸納這種“三明治”的批評策略,就可以說:“先表揚人,再批評人,最后再鼓勵人。”
總結一下,贊美是一門偉大的藝術,也是每個人的必修課。在這里,我想告訴你,贊美不是萬能的,也有它的局限性。但是如果我們懂得把握贊美的時機,再配合使用批評的技巧,就能充分發揮贊美的作用,讓你收獲更多的人脈,贏得更多發展的機會。
05.知識要點
今天,我們一起打開了“贊美”這扇大門,知道贊美的兩個重要觀念,一個是從實際出發,在夸別人的時候,說的話要有依據,要符合別人的實際情況。另外一個觀念就是,要把握好贊美的時機,等待合適的時機,合適的氛圍的,再去夸別人。同時,我們知道,贊美不是萬能的,也有自身的局限性。但如果我們懂得把握贊美的時機,再配合使用批評的技巧,就能充分發揮贊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