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孟武伯問:“子路仁乎?”
子曰:“不知也。”
又問,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乘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帶立于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譯文】孟武伯向孔子問道:“子路這個人算是做到‘仁’了嗎?”
孔子回答說:“我還不知道。”
孟武伯再次問的時候,孔子說:“仲由的才能可以勝任一個有千輛兵車國家的軍事長官,但這些還算不上‘仁人。
孟武伯問:“冉求這個人也么樣呢?”孔子說:“冉求這個人可以勝任有千戶居民或者有百輛兵車的大夫之家的行政長官,但做到這些還算不上‘仁人’”。
孟武伯又問公西赤:“公西赤這個人也么樣?”孔子說:“公西赤可以穿著禮賓服在朝堂上和國外來賓交談和辦理外交事務,但這些還算不上‘仁人’”。
【個人感悟】本章通過孔子對自己幾個學生的評價表達了他對“仁”的極高要求。孔子認為子路有軍政之才,冉求有行政之才,而公西赤有公關(guān)外交之才。他們都是非常杰出的“專才”,但距離孔子所認為的君子還有一定距離。他們尚且如此,何況我們!
? ? ?讀此文,了解孔子對“仁義”的要求之高,聯(lián)系身邊的很多人,之所以還能妄自尊大地認為自己挺了不起,起原因主要是自身素質(zhì)不高,“無知者無畏”。當一個人一旦沉下性子來,有意識地去反思自己,尋找自己與別人的差距,這個人便開始進步了。因為一個人只有謙虛謹慎才能不斷提高,在提高中越來越接近君子,才能越來越有仁德。
? ? ? ?感覺自己現(xiàn)在很少生氣,能夠每天都保持微笑,不僅僅是笑給別人,更是笑給自己。
? ? ?要做一個君子,雖然遙不可及,但我愿意用一生去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