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風雨綫? ? ? ? 時間/ 2017年7月9日
在成都的街頭轉一轉,熟悉的,只有全程陪伴的芳子和包子……
第一站:粉我美味時光
去粉我美味時光里,找尋記憶里的阿臻米粉,找尋石河子的獨家記憶……
芳子帶著我,去了略顯迷你的粉我美味時光。
等待米粉的間隙,看到收銀處墻壁的墻角上掛著喀什0998、克拉瑪依0990、庫爾勒0996,這三個地名和三串數字的組合,寓意何在,沒去探究。墻面的裝幀,古樸而個性,在這樣的屋子里,有個志趣相投的朋友,無論是等待,還是吃米粉,都是享受,就連離開,都帶著期待,忍不住要回頭看看。
吃米粉之前,芳子說第一口一定要慢慢吃,看有沒有石河子的味道。我這個不能吃辣的重慶妹子,看著芳子期待的眼神兒,夾著米粉,放進嘴巴,嚼著微微辣的米粉,第一口,慢而慢,熟悉的味道刺激著我的味蕾,石河子,我只熟悉的阿臻,躍然嘴角。
我倆在我們的“西南幫幫”(微信朋友群)里發米粉圖,誘惑小怡、大琴和包子,說著石河子的米粉,說著眼前的米粉,芳子說等艷娜來了,帶她吃……
米粉,在石河子時,我吃的并不多,對于無米不歡的我來說,米粉從來不是上上選。最開始吃是受大琴影響,那時流行叫外賣,偶爾我也湊湊熱鬧,宿舍幾個小姐妹,圍在一圈,就著開水或蓋瑞牌笑酸奶,挑戰微微辣、微辣、中辣、爆辣等不同級別的米粉。關于米粉,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和小怡一起去溫州商業街那邊吃米粉,那個暑假,我倆頂著炎熱和強烈的紫外線,騎著自行車,從石河子東邊穿到西邊,只為了吃阿臻米粉……
如今,與其說,是個米粉吃貨,不如說,吃的是對石河子的記憶,對遠去的青春的念想!
第二站:太古里方所書店
《島上書店》里說“一個地方如果沒有一家書店,就算不上個地方了”“沒有誰是一座孤島,每本書都是一個世界”。在太古里方所書店,這樣一個地方,找尋的卻是無數個世界……
芳子說,我要帶你去,我知道,你一定會喜歡方所!
其實,我不知道,我是什么時候開始對書店著迷的,什么時候讓擁有自己書店的渴望死灰復燃的。朋友說,初戀時的刻骨銘心記憶,那是一輩子都難抹掉的,并且也是容易死灰復燃的!我想,書店就是那個讓我難以抹掉的初戀吧!
去太古里,遇到包子,用芳子的話來說,真是太神奇了。神奇在于,偌大的成都街頭,這樣默契的相遇。當時,芳子和我,一直以為他下午才有空,才會出現。去太古里,去方所,我們三個根本沒有約,結果共享地理位置時,結果恰好他就在方所,問他為何在,他說想來就來了呀。分不太清楚方向的芳子和我,查著高德,就著共享,在方所前方見到了包子。三年不見,對書店的向往,對書的喜愛,依然如故……
在方所里,芳子、包子和我,擺弄各種小玩意,摸摸這兒,摸摸那兒,這個小巷巷兒,那個邊邊角兒,這本書的裝幀,那本書的小記憶,這里的裝潢,那里的點綴……能夠的,能摸的,能看的,能說的,能感受的,通通來了個大滿貫。
包子摸著和尚的小光頭,說小光頭蠻有意思的,芳子喜歡各種小小的小玩意,八音盒也能讓她開心滿懷、喜上眉梢,我們在書房的模型前停下時,看著充盈、緊湊、別致的擺設,我又開始遐想,想我的書們,想我未來的書房……
離開時,遇到帶著小狗狗的客人,我們仨,又討論起了狗權問題……
在方所里,年輕的、年長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一個人的、兩個人的,一群人的、一家人的,來去自如,愜意安然,方所里的世界,是陌生人的孤島,也是陌生人的契合。
方所,讓我樂不思渝的方所,那一刻,萌生留在大成都的念頭清晰無比、千真萬確……
第三站:寬窄巷子
人群涌動,窄入寬出也好,寬入窄出也罷,有寬有窄,有窄有寬,熱鬧才有意義。
芳子說,寬窄巷子,基本上,每天人都多,幾乎都是賣東西的,不過,很有特色。
我想,我是奔著特色去的,購物不是我的喜好,逛街也不是我的強項。
在擁擠的人群之中,突然想起在磁器口時,聽一姑娘說的一句話——人擠人,擠得我好開心呀!
對,在寬窄巷子,也擠得我好開心呀。
我們從窄巷入寬巷出,一路上,少不了拍照,少不了交談,少不了偶爾對某個店充滿期待之后的吐槽,少不了對中國風濃郁的建筑的贊嘆。
在人群潮動的街頭,讓我們停下腳步的是小禮品店、小書店。我們去搜尋熊貓掛件,搜尋明信片,搜尋書簽,搜尋小書,合適的喜歡的,就買下,留下珍藏。
在人群潮動的街頭,讓我們停下腳步的是飲料店,坐在路旁花壇邊上的瓷磚上,喝喝飲料,擺擺龍門陣,自拍一下露露臉,嘻嘻哈哈,笑笑鬧鬧。
在人群潮動的街頭,讓我們停下腳步的是街頭藝人。那首《成都》飄然而至,走在成都的街頭,聽著趙雷以外的人演唱《成都》,想著在G8530上,伴著我說走就走,聽了無數遍的《成都》。記憶與現實,昔日與此時,重合交融。《成都》火了,成都更火了,我心中的《成都》依然,我期待的成都依然,我期待的成都的朋友依然……
第四站:玉林路小酒館
在詞曲里,在旋律里,在歌聲里,在記憶里,也在情懷里,玉林路,小酒館……
玉林路,小酒館,是此次成都之行的渴望之處,不問原因,不問心緒,不計行走后的后續,或許,就是想轉轉、來看看,分享下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緒。
芳子、包子和我,打的滴滴,到的時候是下午,我們不喝酒,也沒打算來喝酒,我們只是來看看,來感受感受。
或許,此時的我們,不同于趙雷歌詞中,夜晚時分的情緒,以及他走著的心緒和意境。
這樣的時刻,這樣的我們,不需要走到玉林路盡頭,我們只是看著眼前的小酒館,看著來小酒館里時而進出的人們,想想趙雷,想想歌詞……
第五站:biang? biang? 面店
總有些字,總有些讀音,讓你無可奈何,biang? biang? 面……
biang biang面,陜西特產,我們沒去吃。
等公交時,遇上了,好奇心作祟,就拍了下來。無聊之際,我們幾個,還討論著它怎么寫,怎么念。
它,到底是個什么面呢?不知道。它,到底要如何寫好呢?不曉得。它,到底要如何記住呢?也不曉得。
biangbiang面,存在于成都的街頭,等著它的有緣人,鐘情于重慶小面的我,癡迷于蘭州牛肉面的包子,都不是biangbiang面的有緣人,那就不去涉足,不去叨擾……
第七站:巴蜀大宅門火鍋
大宅門,紅紅火火,迷人眼,沁人脾,醉人心。
芳子選擇大宅門,是想滿足我找找重慶火鍋和成都火鍋區別的想法。
走進紅紅火火的大宅門,氛圍足以撫慰人心,尤其是正面墻壁上,看似熟悉實則無比陌生的川劇人物圖。
我這個怕辣的重慶妹子,第一次吃到紅紅的辣油中,不辣微麻的火鍋,驚奇又欣喜。看著鄰桌,一家子,胡吃海喝、嬉鬧不停的場景,尤其是那兩個可愛的小胖子小朋友,不禁升起歆羨意。
跟芳子、包子吃飯,我的戰績是相當不錯的,吃了將近五盤素菜便是最好的證明,也是有史以來最好的成績!
大宅門最大的特色,除了火鍋和裝飾,恐怕是一流的服務了。在這里,我享受到了從未有過的服務。當你拿著筷子,準備下菜時,服務員來了,輕輕地為你做好;當你召喚飲料時,一一推薦,為你開好,倒好,并適時添上;當你餐盤前有廢紙、肉類殘渣時,服務員先征詢你的意見,是否需要清理清理;用餐進行大半時,有專門的服務員,一桌一桌請客人評價、提意見……你用餐時,各個環節,從你的需求入手,得體卻不張揚。我們也樂得清閑,吃得開心。
只是,從衛生間出來,在洗手臺洗完手,旁邊的小哥貼心地雙手捧著紙張,恭敬地為我們送上紙張,擦完手,芳子和我,面對這樣過于周到的服務,心里竟有些忐忑和無所適從。畢竟,從來都習慣,洗完手,自己取紙,然后隨性地擦掉……
當然,在大宅門,就著紅紅的火鍋,就著純純的唯怡,感受到的不僅僅是美味和服務,還有不多言說、時刻在心的這么好的芳子和包子。
這便是行走中遇到的成都……
成都系列:
《成都,帶不走的不僅僅是你(三)》《成都,帶不走的不僅僅是你(五)》《7月13日,我們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