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都很向往那些書里寫的凌晨4:30am就可以起床的大神們,覺得在這個時間段可以不被打擾的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慢慢積累可以靠近心目中的神光,哈哈哈。
只可惜,每次在4:30am的鬧鈴響過后,我都翻個身呼呼大睡了。在日積月累的愧疚中,我在心里默默的鄙視了自己幾百遍之后,都要放棄這個目標了,直到發生了兩件事情。
第一個轉機發生在我讀了一本書,名叫《哪有沒有時間這回事》,在這本書里,介紹了一個能逼迫自己早起的必殺技。那就是給自己上兩個鬧鐘:
一個是溫柔如水版的,聲音和響鈴只能喚醒你自己,而不影響到家人,放在床邊,伸手能夠到的地方,鬧鈴時間定在4:25am。第二個是狂躁搖滾版的,聲音可以振響整棟樓,時間比4:25晚3分鐘左右,但不超過5分鐘,鬧鈴放在你必須起身才能停止響鈴的地方,比如洗手間。哈哈哈,起床的基本原理就是,如果你不能在第一個鬧鈴響起的5分鐘之內,起身關掉第二個會鬧醒你全家,全宿舍,讓你遭萬人唾棄的搖滾版鬧鐘。你就等著挨揍或買單吧!
看完這個必殺技,我立馬服了,因為像我這樣臉皮薄又愛面子的人,怎么也不敢冒著犯眾怒的風險,賴床了。 于是帶著些許忐忑,我開始上人生第一次上好兩個鬧鐘。 內心開始有些小激動的期待第二天看看4:30am的天空。?
可是,不知道是不是期待太大,或者,憂慮過多,還是太激動。我居然失眠了, 心里恍恍惚惚的,總是擔心自己會睡過,或者吵著別人,就這樣把鬧鐘定在4:30am的人,居然1:30am還沒睡著。 不得已,開始數羊,打開app給自己放冥想音樂,都沒用,直到我起來把那個蓄勢待發,震耳欲聾版鬧鐘關掉,這才倒頭呼呼大睡了。
第二天早上,很顯然,4:25am溫柔版鬧鐘對我而言就像是催眠曲一般,直到6:30am這個我平常起床的時間,身體才正式蘇醒過來。?
咖啡加奶,再加工作,這一天忙忙碌碌結束在晚上7:00pm。
這時第二個轉機來了,用餐,清潔,洗漱,帶著很多很多的疲憊和一點點內疚,本來期待自己能在9:00pm開始完成已經計劃和NG了N次的學習任務,然而腦袋完全不在狀態,身體越來越重,我干脆放棄了,聽從身體發出的信號,關燈,睡覺。并告訴自己,明早4:30要起床喔。
做了什么夢,我都忘記了,只記得睜開眼,覺得身體是完全放松和舒適的,看看時間,4:20am。內心一陣竊喜。 計劃了這么久都沒有完成的4:30起床計劃,居然就這么不經意的達成了。
開燈,腦袋想著學習,但是內心卻更想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于是,帶著耳機,聽著自己最愛的The great showman的音樂,開開心心去讀自己心心念念好久的小說去了。 自己滿足了,就毫不拒絕的看了會托福單詞,又做了幾個伸展運動。
雖然有點暈暈的,但是還是覺得早上的這個完全屬于自己的時間好贊,沒有什么約束,完全自由的屬于自己。有點像小孩子一個人玩耍的感覺。
玩累了,大概是身體還不太適應這個時間段起床的節奏吧。在床上趴了一會,再起床,6:30am, 給自己煲上一碗肉沫番茄雞蛋面,再煮一杯咖啡。房間里面香混合著咖啡的味道,帶著滿足開工啰!
這就是我第一次不鬧鈴,凌晨4:30起床的經歷~
小結一下:
每個人的身體都有自己的節奏,要改變睡眠習慣需要配合自己的身體的節奏;
你可以制定完美計劃,但要對自己做到的部分,感到滿足,哪怕只做到其中的一部分,甚至0.001的進步;
既然你已經做到了一部分,即便是0.001的進步也完全不必要對于沒有完成的部分感到內疚,做到就要獎勵自己,比如,不受約束的去支配那部分時間。
這一點真的很重要,我之前是個超級愛完美,也愛內疚的人。 但是看看結果吧,做出改變時,完美和內疚可能最終會毀了這個計劃可能會被完成的可能。比如,幻想自己第二天會變成晨讀學霸只會在第二天更加深入的認識到自己是個學渣,將目光放在沒有完成的部分,只會放大不完美,讓自己始終在覺得自己不夠好的這個想法下,單曲循環。
相反,將目光放在已經完成的部分,給自己充分的肯定和獎勵。俺既不是學霸,也不是學渣,不過我在慢慢改變一些習慣,讓自己能有更多的時間學習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樣的信念,才能鞏固早起的這個改變,建立一個健康的循環。?
改變起床習慣是一種體驗,這種體驗讓自己更清晰的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態,了解自己的真實想法,允許身體和思維一點點的改變,并在其中不斷有新的發現,這就是改變的樂趣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