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浮山攬天下奇觀,臨勝地領略西羌文化。”羅浮山是我們當地的一個小小的景點,位于安州區桑棗鎮。集吃、喝、玩、樂于一體,現在很多人知道它是因為羅浮山溫泉,其實它的山更幽。
很多年前上山是不需要門票的,有一條蜿蜒的碎石路,還可以走小路,小路風景也不錯,三月桃花盛開的時候特別漂亮。山上有一座廟,名曰:飛鳴禪院,拜佛的圣地。
時隔多年再來這里,已經蛻變成羅浮山景區。這里不僅有歷史悠久的羌族文化,還有讓你流連忘返的頂級溫泉;這里是當年《西游記》的拍攝取景地,還有夢幻的童夢歡樂小屋。
從大門進景區,右邊就是羌王城遺址,這是一座依山勢而建的古老軍事城堡,幾道石門巍然而立,氣勢猶在。順著山勢而上,步步皆是臺階。這個季節臺階兩邊綠樹成蔭,還能看見一樹樹誘人的野櫻桃,白里透紅,時不時想伸手去摘,大自然的饋贈多么美妙。走過一段階梯來到羌王城樓,如果時間允許,你可以住在羌王城樓旁邊的民宿,清幽之地,適合避暑。
穿過羌王城樓,豁然開朗,兩邊各有一處吊腳休閑亭,馬燈木樓,坐在這里歇腳,美景盡收眼底,無比愜意。城樓兩邊高聳著兩座碉樓,典型的羌風羌貌。小心翼翼地登上碉樓頂端,瞭望四處,如在云端,可以看見半個桑棗鎮。這里流傳著擺陣雪山上的傳說:話說當年羌戈大戰,主戰場選定在雪山上,武器由主持者選定,他先給戈人三坨雪,戈人就對著羌人扔雪坨,羌人傷者少;而后再讓羌人打戈人,就給羌人三白石,對著戈人扔石頭,戈人死傷無數。后來白石就成了羌人的崇拜。
走著走著,不經意間,邂逅了十來年才開一次花的紅豆樹;一位常住在這里的老人說:“這種紅豆樹我們當地很少見,一般四、五月份開花,不是一年一開花,有時五、六年,有時十來年,離上次開花已經十年了。”哇,被我們遇見了,難得的驚喜。紅豆樹的花色潔白如雪,散發著淡淡的香氣,有點像白色的槐花。不禁讓人想起王維的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左右兩邊都可以上山。右邊的主峰是凌霄峰,海拔800多米,不算高,山勢挺拔險峻,壯如龍騰虎躍,聳峙如云。登上此峰,可覽全山諸峰,往下看懸崖絕壁,礫石巖重疊鑲嵌。頂峰修有鐘樓,名曰:飛仙亭。除了臨高遠眺,還能敲響平安吉祥的鐘聲。如果不想走路,這里可以坐索道去對面的掛衣峰。我不敢坐索道,只有原路返回,道路不熟,無意間走進鳥語林。從云端到山澗,走在幽幽的石階路上,呼吸這新鮮的空氣,聽鳥叫蟬鳴,也無比放松。
鳥語林的出口處原來就在羌王城下。剛走出林子,就聽見了古老的羌歌,看見了爾瑪樓。爾瑪羌語的意思是本地人,爾瑪樓就是羌族人的吊腳樓,由正屋和左右廂房構成,柱子和窗戶都是雕花的,濃濃的羌族原生態。再往前走就看見養了一些小動物,最引人注目的是孔雀和原雞。幾只孔雀爭相開屏,驕傲感拉滿;原雞仿佛也不甘示弱,嘶啞的打鳴聲音在林中回蕩。一副歲月靜好的動人畫卷。
在懸空的吊腳樓亭稍作休息,喝一杯清茶,覽秀麗景色,聞一片葉香。再出發掛衣峰,繼續沿左邊的石梯而上,其實山不是很高,沒有想象中有挑戰性,但也足夠我們走了,山頂取名:狀元包。據傳說是清代有一孫姓人家在天仙觀前,建有家館書房一處(后稱為書房坪)。孫姓子孫經常晨起在此峰苦讀書文,后代有十二人中舉,故名“狀元包”。為鼓勵勤學苦讀,特在這里建了鼓樓,游客可以擊鼓祈福。峰頂云霧裊繞,清幽寧靜,差不多可以俯瞰桑棗鎮全景。
下山后可以去看看羅浮山另一處佛教圣地:飛鳴禪院。它坐落在峻峭的羅浮十二峰懷抱中,是安州的古剎之一。走進禪院,佛音裊繞,殿宇規模較大,始建于唐朝。靜心的好地方。附小詩一首:
羅浮山
羌王城里坐,林海綠如屏。
遠望薄煙籠,山幽鳥長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