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詩經》作為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在孔子時期稱為“詩”或“詩三百”;到漢代,,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將孔子所整理的書稱為“經”,才確定下《詩經》的名稱。其中《詩經》分為風、雅、頌三大類,共三百零五篇,產生年代大約上起西周初年,下至春秋中葉,歷時五百多年,大概反應周代社會面貌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一.對詩經的部分概念的解釋
在前言中,我們都知道,《詩經》可分為風、雅、頌三大類,那么對于風、雅、頌我們又是如何理解呢?所謂風指的是風是十五國風,主要是流行在各地的民歌。古代專門有采詩官,這個官不能坐在辦公室里,他的工作是每天到民間去,聽百姓們在唱什么,然后記錄下來給皇帝聽,皇帝聽了以后就知道民風如何?!肮耪咛熳用凡稍娭{,以觀民風。”所謂雅,可以說是士大夫階層,也就是當時的讀書人所寫的詩,今天還講登大雅之堂。大雅是諸侯朝會時所奏的音樂。小雅是知識分子宴享時所奏音樂。用今天的話來形容,風就是卡拉ok,雅就是藝術歌曲。所謂頌是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詞。頌就像國歌,因為它是歌功頌德的,在國家大典時必須要唱。
二.個人對部分詩經的感受與聯想
在《詩經·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這一句雖然很短,也就十六個字而已,但,卻是最令我感傷,痛苦不已。每一次讀到這一句時,我心里都默默哀傷,不禁想起我已經離開家鄉在外面游學13年了,這不僅是體現在我從當初的年少無知到現在的知書達理的少年,更體現在我的父母也在同時的老去,而且他們老去的速度比我成長的速度還快,我還沒有好好地孝敬二老他們過,在我心里從小就有一個夢想,一直以來都無法變更的夢想,一個堅定不移的夢想,那就是希望能夠帶著我的爸媽進行一次幸福的旅游,可是呢,一直上學啊,上學,忙啊忙,卻沒有給這個夢想標上一個期限,一直讓這個夢想還是夢想,讓這個夢想還在繼續延續著,可是啊,什么時候這個夢想才能夠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才能夠讓這個夢想成為現實啊,而如今還在外面繼續游學,很久很久一次才能夠回家與爸爸媽媽見上一面,每一次回家,看見爸爸媽媽每老一次,我都會好心疼,唉,感慨時間為什么走得那么快,我還沒有來得及好好孝敬爸爸媽媽。
所以啊,接下來的每一天,我要好好地快樂的積極向上的生活,把自己的每一天都活得充滿精彩,這樣才對得起爸爸媽媽培育我們的成長之情,這不也是全天下父母對兒子最大的心愿嘛。當然也會珍惜每一刻與爸爸媽媽在一起的時光,好好陪伴他們,少看會手機,多陪爸爸媽媽做家務。
。
??????A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