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溫,不過是幾場雨的功夫。
清早起床,先聽到的是外面掃街的聲音。校園里的掃街工總是起得很早,唰唰的聲音,一下又一下,由遠及近,由近到遠。
拉開窗簾,聽到小聲的雨水聲,均勻而有韻律。我可以想象雨水落在樹葉上,再順著光滑的葉面掉在地上。秋雨就是這樣,沒有春雨的溫柔,沒有夏雨的粗狂,亦沒有冬雨的冷硬。秋天的雨比春雨多一點蕭瑟,比夏雨多一點柔軟,比冬雨多一點溫暖。
想起好幾年前寫過一篇日志,那時還住在鄉下,大概意思是寫下雨的好處。因為農民,只要天晴就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小孩兒們大多年少當家,除了寫作業,還要打掃屋子、洗衣做飯,農忙時還要下地去幫忙收玉米、收稻子什么的,實在是不勝其煩。反而下雨天,大人們都呆在家里,孩子們不用做家務事了,還可以一家人看看電視,時而來幾個鄉鄰帶著小伙伴串門,嘮嗑,不失一種悠閑自在。那時,屋外是雨打青瓦的聲音,順勢匯集落下屋檐,在石階上砸碎,年復一年還能看見石階上的一排小水坑。水滴石穿,日久而已。
高中時聽過雨打芭蕉的聲音,那時住著八人宿舍,經常黃昏時下雨,站在走廊的一頭往下看,樓下的那一叢芭蕉在被雨水洗得發亮。而我站的位置正好對著教師苑,總會想會不會有人跟我一樣聽著下雨聲,透過某個窗口,望向那叢芭蕉。那時年少,心里稍有郁結,便大肆渲染,孤影凄自憐,現在想來都忍不住臉紅。
年年歲歲雨相似,歲歲年年聲不同。大學時,家里買了房,小鎮上家家戶戶都裝了雨棚,窗戶上也有了遮擋。可是這一下雨,滿世界都是嘩嘩的聲音,雨打在鋁皮雨棚上,聲音特別地響亮,即使是下小雨效果也不同凡響。故而每個在家的雨夜,我是睡不著覺的,不知道雨聲太吵,還是心里太鬧,但另一面又覺得此刻滿世界都是安詳的。
讀大學后,很少再去關注雨聲了,哪怕下雨天在窗口坐坐的機會也很少。世界日新月異,我們關注更多的是淘汰與生存。像這樣的早晨,風雨相伴,尤顯珍貴,讓人欣喜。又想到不論走到哪里,雨聲都在的,都在的。
看著、聽著、想著,恍然間胳膊已經起了雞皮疙瘩,天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