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媽寶“”這個詞是剛剛社會興起的網絡詞語,到卻在熱收久居高峰,對于現在許多家庭來說,孩子就是手中的寶,小心肝,做什么都要聽媽媽的,因此成就了許多媽寶男的誕生。
這也是很多年輕的男人都患有的一個通病,他們無時無刻不在關注自己的母親,說話做事也都沒有底氣,遇到重要的事情必須向家里詢問。我們管這樣的男人叫做“媽寶”。
是什么因素導致好好的一個大男子會變成媽寶男呢,咱今天就來給大家分析一下。
媽寶這種性格,其實是深受家庭影響的。
造成“媽寶”的重要原因,就是在家庭教育中父親的缺席。調查顯示,在大多家庭的家庭教育中,依舊是媽媽占據主導地位,在被調查者中,近8成的家庭是由母親主要擔任家庭教育工作,父親擔任家庭教育工作的家庭不足兩成,隔代教育的問題已經并不突出,現在更多家庭的情況是:母親教育為主,父親為輔甚至缺席。
然而,有研究表明,在家庭教育中,父親參與的越多,孩子則會越優秀。這種“陰盛陽衰”的教育方式,難免對孩子的性格養成造成不利影響。由于男女性別差異,使得雙方的性格、處事方式、教育理念存在巨大差異,男性在參與家庭教育的過程中,能夠彌補母親教育的不足,讓孩子接受更加全面的熏陶。
女性大多性格細膩,做事注重細節,更加小心謹慎一些,能夠更好的呵護孩子,但是卻往往不愿意放手,尤其是有了孩子后,就算是性格再“雷厲風行”的女性也會變得無比細膩。這種情況下,如果父親缺席家庭教育,成為“隱形爸爸”的話,家里的孩子往往性格懦弱,膽小怕事,父親能帶給孩子的獨立性、自信心、堅韌度等品格會大大折扣。
沒有父親參與陪伴的孩子長大后,雖然個子能夠長到一米七八,但是心智還是很幼稚的。一旦遇到了大事兒,沒有任何的承擔能力,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問自己的母親,媽寶的性格就會立刻暴漏出來。
其實,麻麻們應該學會放手,讓父親參與到教育中來,鼓勵孩子幫助孩子,讓孩子有個自信的,自立的未來。
突然想起一句話“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其實這句話是說給父母聽的,孩子需要學習,父母更需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