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迷上孫瑞雪的書...即將把她的捕捉孩子的敏感期看完了...這本是“完整的成長”,和大家分享,希望教育也要像醫學一樣,中西醫結合,讓我們的寶寶健康的成長...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有生活就會有情緒,現代生活中就總會有現代生活特征的情緒。我們不是學習讓情緒不要來,而是學習在情緒到來的時候怎樣對待情緒。
“都是這樣的”,孩子只是透過自己內在成長的孤獨感發現,人都是孤單的。這種情緒的普遍性是一把簡單卻有效的萬能鑰匙,可以有很多癥結消解。
實際上,這種溝通的方法也是簡單的普遍化的方法。問題是孩子怎么會有這樣的聰慧呢?她不是采用了方法的普遍化,而是想到了真正的普遍性。
孤獨情緒是一種渴望伴侶,渴望朋友的內心感覺,那是一種人之雙體化,群體化的內驅力。
情緒在時間和空間的保證下總會激發人走進他內在之中更深處的世界。他會引導我們,讓我們深深地走進去,再進去...發現自己內在的世界,了悟人生這個包括了內外兩個世界的奇妙的生命景象。
對于兒童來說,情緒來臨時就是純粹的情緒。純粹非常重要,兒童在大哭時就完全在情緒中,全然地感覺情緒,高度專注于情緒,然后情緒便流淌出來,不在存留兒童生命中。這不會給兒童帶來創傷,反而會使兒童成長。情緒因為某個原因來臨,又因為全然感知而溜走......情緒是短暫的,這種流動而不是阻塞的狀況,在兒童18年的成長中,會促使兒童逐漸趨于內在的平靜和祥和,最終成長為一個健全的人。
孫瑞雪的書實際而實用...我很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