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痛苦地堅持到底
只有深入下去,才能能養(yǎng)出真正的興趣
意志力只是一個神話
當(dāng)一件事需要長期堅持的事情擺在我們面前時,我們總喜歡討論意志力的重要性,好像只要你意志力足夠強,你就能堅持到底一樣。而如果你沒有堅持到底,那一定是意志力的原因。
其實意志力是非常不可靠的,你越強調(diào)它,越依賴它,你中途放棄的可能性就越大。因為意志力總有可以承受的極限,就像一根已經(jīng)繃得很緊的繩子,若是再用力的話,隨時都會繃斷。
如果我能長期堅持去做一件事,一定是這件事帶給我的豐盈感和滿足感超出了我的所有付出,一定是這件事日日夜夜縈繞在我的心頭讓我欲罷不能,一定是這件事喚起了我內(nèi)心深處最強烈的興趣。,也就是說,賜予我力量的,是激情的驅(qū)動,而不是意志力的鞭策。
在興趣這種內(nèi)驅(qū)力下,人們完成同一任務(wù)的表現(xiàn)比在物質(zhì)獎勵的驅(qū)動下更好。
然而,現(xiàn)在這個時代,很多人同時患上了“興趣饑渴癥”和“興趣寡淡癥”。人們很想知道自己到底喜歡什么,所以做了很多嘗試,但是不論怎么嘗試,過不了幾天、幾個星期最初的激情就差不多消失殆盡。
1.了解不夠?qū)е屡d趣不足,而興趣不足又無法加深對它的了解
如果對一件事的了解不深、不透,總是淺嘗輒止,那自然體會不到這件事的妙處,也自然不會產(chǎn)生持久的興趣。
2.了解不足而判斷失誤,而判斷失誤又妨礙了深入了解。
人總是喜歡輕易地作評判、下定論、貼標(biāo)簽,用過于簡單的概括來代替細致入微的觀察。在你沒有深入了解一件事情之前,你對它的判斷很可能會差得十萬八千里。
越是急于尋找自己“真正興趣” 就越是尋覓不到,因為這個急于求成的心態(tài) ,常使我們淺嘗輒止或者妄加評判,消耗了我們原本就不多的耐心,使我們離“真正的”興趣越來越遠。
因努力而熱愛
改變這種結(jié)局的方法:
1.放棄對“興趣”的執(zhí)念,不把興趣作為做事的先決條件。
并不是說不再追求興趣或忽視興趣的重要性,而是調(diào)整一下順序,不再是要求先有興趣再努力做事,而是先努力做事再在努力的過程中獲得樂趣和熱愛。
2.提升“浸潤”的程度:盡量讓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所做的事情里面,不只用冰冷的理性,更用溫暖的情感和良好的心理體驗來激發(fā)性趣
3.增加互動,變單向的信息流動為雙向的信息演繹,或者變純粹的知識獲取為技能上的操練。
把被動的事變成主動
在鉆研的過程中如果束縛太多,那么即便起初興趣盎然,這種激情也可能被慢慢磨掉,而如果自己施展的空間比較大 比如自行把控方向和進度,那么即便開始興趣索然,之后興趣也可能一點點生長出來。
當(dāng)代心理學(xué)中有一個著名的理論叫“自我決定論”,說人有三種基本的心理需要,分別是自主的需要,能力的需要和歸屬的需要,如果謝謝需要得到滿足 那么人就會更加主動、積極和愉快地工作和學(xué)習(xí)。
好的求索者,在學(xué)習(xí)別人的同時,更懂得自己去琢磨,他們能看到條條框框之外的自由騰挪的空間,自己拓展出新領(lǐng)地來。
所以,如果你做一件事的時候,先不去問有沒有興趣,而是先做起來,而且很投入、很專注地做,并懂得如何把一件單向的事變得雙向,把一件被動的事變得主動,那么你就可能越做越有味道,一點也不痛苦地堅持做下去。不需要意志力拖著你又,你自己就勇往直前,奔得很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