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找王一淳的資料,少的可憐。這個留著參差不齊劉海,臉上架一副很大的黑框眼鏡,略帶幾分文藝氣息的青年女導演,給人一種不按常理出牌的印象。
我很好奇,這個突然之間橫空出世的導演,在她的處女作《黑處有什么》中,會帶給我們什么不一樣的東西?
故事的時間點應該在九十年代初期,片中多次出現小虎隊的歌曲,那時候,小虎隊正紅透半邊天。
一件奸殺案,喚醒了初二女生曲靖潛伏體內的性意識。那是一個怎樣的年代呢?你很難從正規渠道接觸性的知識,生理衛生課如蜻蜓點水,新華書店的書架上有關書籍鳳毛麟角且語焉不詳,青少年只能通過地攤讀物和俗稱“黃色錄像帶”之類的東西來了解性。無疑,從那些單純追求感官刺激的媒質上看到的性,是夸張和扭曲,甚至多少帶點丑惡的。
在大人們眼里,性就是那樣一個不可言說,帶點丑惡的東西。連帶著,與性相關的事物,也都見不得光。同所有的花季少女一樣,曲靖追求美,她想要同齡人穿的牛仔褲,想涂指甲油,剪女明星的發型,但這些在父母眼里等于離經叛道,與另一個女生張雪相比,她要膽怯,小心翼翼的多。她只敢在無人的荒野處模仿喜歡的歌星演唱,讓內心的炙熱稍稍得以釋放。
本質上,她跟成人活在不一樣的世界中。
她的世界里,男女生有純潔的友誼,而父親的世界,“男女間根本不可能有友誼”。
她的世界,到敬老院做義工是一件“應該做的事”,而在老師的世界,“看不出來你心思這么深”。
她的世界,會為影片《蜜桃成熟時》中的愛情感動落淚,而成人的世界,是身后投來的不懷好意的猥瑣目光。
淫者見淫,世界什么樣,某種程度上取決于觀看世界的人。
曲靖的父親既正直又可憐,他的剛正換來的是在單位不受待見,在家中被妻子鄙視。但若沒有他的良知和堅持,只怕不知會有多少個趙飛屈打成招,多少真兇逍遙法外。但他身上又帶有很多小知識分子的臭脾氣,比如自尊心過強,動輒責罵女兒……他對女兒的愛毋庸置疑,教曲靖騎單車,拍相片幾個小溫馨場景透露出濃濃的父愛,然而他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并不為孩子理解,所以曲靖才說出“長大后都會還你”的話。他是那個時代千千萬萬普通父親中的一員,跟他們一樣,他不是不懂愛,只是不懂得如何去愛。
曲靖的同桌張雪是個早熟浪漫的女孩,她看不上小鎮里的所有人,包括一直窮追她不舍的小混混趙飛。她對曲靖說,我想離開這個破地方,去海南流浪。海南地廣人稀,有陽光,大海,沒有丑惡的人群,是張雪心目中的詩與遠方。
這樣一個胸懷美好理想的女孩,有可能死在了黑乎乎的防空洞里,尸體腐爛發臭,被蟲咬鼠噬,兇手是誰?跟蹤曲靖的傻子,理發師,敬老院中的老色鬼……一個人性被壓抑變形的環境,兇手有可能是身邊的任何人。
懸念成功保持到了終場,兇手是誰我不劇透,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瞪大雙眼,看清黑處有什么,然后遠遠跑開,像張雪一樣找一個光明的地方。
姜文用了荒誕來評價這部作品,我看到的卻只有真實。這不是一個好玩的作品,并非說導演不幽默,實際上影片的好幾處地方都把我逗笑了,但它將人性中那么多小惡——甚至連小惡也稱不上,僅僅是不好玩的東西——集中到一起,它不可能輕松。
每個時代都有好有壞,回顧往事,我也沒覺得九十年代比現在不好玩,比起彼時,思想上的確開放了一些,但沉重的課業與競爭壓力,照樣壓得小孩子直不起腰,一種壓抑被另一種壓抑代替。即便文明昌盛如美日社會,自殺者和連環殺手的數量也在與日俱增。
并不存在一個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世外桃源,我們都停留在黑暗之中,因為黑暗源自我們本身。
我給影片打7.5分。